張敏寧

[摘要]鼎湖山作為典型的生態旅游景區,環境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鼎湖山生態旅游的發展。利用新的科學信息技術來保護和修復鼎湖山生態環境和提高景區的管理水平,是鼎湖山旅游景區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從智慧景區的發展和內涵出發,結合鼎湖山景區的實際情況,提出建設鼎湖山智慧景區5個層次的設施體系:信息基礎設施體系、數據基礎設施體系、共享服務體系、業務應用體系、決策支持體系,以推動鼎湖山生態景區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生態旅游景區;智慧景區;鼎湖山;可持續發展
Abstract: As a typical ecological tourism scenic spot, DingHu mountain has been seriously affected by water source pollution, natural landscape destruction and lack of management ability. Using new scientif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protect and restore DingHu mountai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the scenic spot is the only choic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DingHu mountain.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and connotation of the smart scenic spot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DingHu mountain scenic spo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DingHu mountain smart scenic spot, hoping to provide new idea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DingHu mountain smart scenic spot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DingHu mountain ecological scenic spot.
Key Words: Ecological Tourism Scenic Area;Intelligent Scenic Spot, DingHu Mountain;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一、引言
1983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首次提出“生態旅游”的概念。關于生態旅游的定義各不相同,1993年,國際生態旅游協會認為生態旅游是一項旅游活動,該活動具備維護當地人民生活和保護自然環境這兩種責任。在生態旅游被提出以來,在人類面臨各種環境問題和環境保護意識日益增強的背景下,智慧旅游迅速成為旅游研究和開發的熱點之一。在1956年和1979年,鼎湖山分別成為我國首個國家自然保護區和首批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劃的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的旅游景點,并成立了“人與生物圈”的研究中心。鼎湖山在自身所具有的優越生態環境基礎上,不斷進行創新,先后開發多種旅游項目,如:探險旅游、森林旅游和生態農業等,經過不斷努力,備受各地旅游者的青睞。鼎湖山作為廣東省最早開發的景區之一,目前正面臨著旅游接待能力有限,生態環境保護技術有限等問題。從2017年開始肇慶市政府準備申請鼎湖山國家5A級景區,景區急需解決管理模式技術層面存在的問題。作為現代管理理論和科學信息技術二者相互融合的產物,“智慧景區”的產生為這類生態旅游景區的管理提供了發展新路徑,并為保護景區生態資源提供技術支持和技術保障。
二、智慧景區國內外的發展情況
(一)國外智慧景區的發展情況
美國為實現景區的智能管理推出旅游定位裝置反饋系統(Feedback system of tourist positioning device)并引入頻射識別技術(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北美地區在幾年前就開發了智能票務系統,在系統內可以實時查詢游客所在地的公共交通狀況。美國賓夕法尼亞洲波克諾山脈度假區在2006年就將頻射識別技術應用于酒店接待中,游客利用頻射識別手環就可以在酒店進行結賬,開啟房門、享受餐飲服務和購買旅游紀念品,并且也可利用手環進行支付旅游項目。
德國、英國、法國等歐洲國家2009年也重點發展遠程信息處理技術,包括建立旅游信息查詢系統、旅游觀光車調度系統、旅游觀光車安全控制系統、實時監控系統等。在游客導游方面,英國和德國兩家科技公司合作開發了智能導游APP。
“指尖上的首爾”智慧旅游工程是韓國為了增加游客體驗過程而建立的,其建立了兩個相互呼應的后臺數據庫:一個是官方網站——用于發布最核心的旅游資源和旅游節慶活動。另一個網站則是負責提供富含深度的旅游信息。韓國首爾觀光社在智能手機平臺上推出“I TOUR SEOUL”APP,使旅游者查找多語種的移動信息更加方便,為旅游者提供旅游導覽服務。新加坡的智能化數字服務系統注重豐富游客的新加坡旅游體驗,并且游客也能通過互聯網、手機等有關渠道取得一站式的旅游信息服務支持。
(二)國內智慧景區的發展情況
九寨溝景區于2010年提出發展智慧九寨溝作為中國首個智慧景區。2012年國家旅游局舉辦全國智慧旅游景區建設現場會,會上宣布獲得“全國智慧旅游景區試點單位”的景區共有22家。2014年,智慧旅游成為國家旅游局的旅游主題,借此推動智慧旅游景區的開發和建設。在國家政策的帶動下,中國各省、市的風景名勝區正在積極開展智慧旅游建設。在未來,4A升級至5A景區的必備指標也將包含智慧景區。
(三)國內智慧景區發展的研究情況
現階段國內關于智慧景區建設的理論研究仍處于初始階段,雖然有關研究文獻較少,但是依然獲得了一些成績。黨安榮等論述了智慧景區的內涵,提出了智慧景區建設的總體框架。鄧賢峰、李霞提出了建設智慧景區的標準,準確測量和反映智慧景區建設的主要進展和發展水平。常少輝等人著重分析頤和園現階段信息基礎設施和需求,在原有的智慧景區基礎設施建設上,提出來基于物聯網的創新性建設思想。邵振峰等人探討了以管理組織為基礎的智能化管理景區方法,并將無線射頻識別應用于景區的智能化管理。Yuanguai Lin對物聯網的原理和技術進行了介紹,并對景區智能監控系統的設計進行了說明。
三、鼎湖山建設智慧景區的需求分析
(一)鼎湖山生態旅游景區的現狀
坐落于肇慶城區東北18公里的鼎湖山,中外學者譽其為“北回歸線上的綠寶石”。鼎湖山上按序散布著溝谷雨林、常綠闊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等森林種類。鼎湖山被譽為華南生物種類的“基因儲存庫”和“活的自然博物館”。鼎湖山從1970年開發以來經歷了景區生命周期的起步期、成長期、衰落期、復蘇期、成熟期。在鼎湖山的發展歷程中,1970—1986年,屬于生命周期的初期階段。1986—1991年,是一個發展與停滯并存的階段。從1992—1995年, 盡管國內旅游業發展迅速,但鼎湖山在旅游產品開發方面卻沒有取得較大進展,旅游活動過程中旅游者的體驗內容過于單調,鼎湖山景區進入了衰退期。1996—1999年,鼎湖山對旅游者的吸引力有所下降,為了穩定客源吸引更多的游客,在原有的天溪谷景的基礎上,又開發了新的旅游項目,使景區的可容納游客數量增加并且使旅游內容更加多樣化。2000年12月鼎湖山根據其文化內涵,建設了獨具特色的寶鼎園,使鼎湖山景區進入了旅游景區生命周期中的成熟期。在景區發展過程中,旅游吸引物被開發,游客市場不斷壯大,給景區帶來效益的同時,也面臨著一系列的生態環境破壞問題。
(二)鼎湖山建設智慧景區的需求
作為旅游活動中核心要素的旅游景區,經常會出現旅游者遠遠超出景區旅游承載能力的情況。當前,旅游景點的開發大部分是以獲利為根本目的,在資源保護與旅游景區開發之間存在著矛盾。為了豐富旅游者的旅游觀感與旅游體驗,基于景區保護發展的需求,需實現景區人與物的統一,按照信息儲存的要求,需實現生態環境的靈活轉變,有效遏制環境的退化,解決景區的生態問題,不超過其可容納環境容量,給予生態旅游規劃與發展的決策和支持。
1.建立景區生態信息系統
作為旅游活動信息與生態環境信息有機融合的產物,景區的生態信息對環境產生動態影響。亟須構建景區生態信息系統,有利于對景區生態環境的保護,加強景區旅游行為的管理。智慧景區的框架擁有3個平臺,分別是數據管理服務平臺、信息感知平臺、共享服務平臺。利用智慧景區的信息系統獲取景區的各類信息,并將其存儲在云計算中心,從而形成一個基于信息采集與監控的可感知景區生態系統實時信息數據庫,實時跟蹤景區生態環境的變化,以實現智慧化的管理。
2景區生態預警系統的構建
景區的生態環境不是一成不變的,生態環境會隨時生變。以確保風景名勝區管理部門在景區的動態監測中順應生態環境和生態系統退化等的轉變,景區管理部門可在生態環境監測方面建立數據基礎設施體系、信息基礎設施體系、業務應用系統,構建景區生態預警系統。這些信息不但能夠實時向景區管理部門反映景區的生態情況,也是管理部門對景區生態環境保護的數據依據。
3.緩解景區生態環境壓力
1999年國務院發布《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后,我國的節假日旅游快速發展,對大多數的景區來說節假日大量的旅游者進入會對景區的生態系統造成巨大壓力。景區管理理念的落后、管理能力的不足和大量旅游者的涌入都會導致景區的生態環境面臨巨大挑戰。在超出旅游景區環境承載能力的情況下,不但會對景區的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并且游覽者在游覽過程中的游覽體驗質量也會大大下降。在這種情況下,景區可以利用基于物聯網的智能景區信息基礎設施,為不同時段進入景區的游客設計最佳的旅游路線。利用時間差形成控制空間,可以利用智慧景區中的業務應用系統向旅游者實時傳遞不同景點的情況,還可以向旅游者發送游覽引導,使旅游者能夠在景區內均衡有序流動,減少對生態環境破壞的同時,緩解旅游高峰時期景區生態環境壓力。
四、建設鼎湖山智慧景區框架建議
建設鼎湖山智慧景區涉及5個層次的設施體系:信息基礎設施體系、數據基礎設施體系、共享服務體系、業務應用體系、決策支持體系。
(一)信息基礎設施體系(網絡層)
鼎湖山智慧景區的信息基礎設施體系建設促進了景區內的信息感知與傳遞,通過利用傳感器、物聯網和互聯網來實現。其作用是為鼎湖山智慧景區系統提供硬件、信息、網絡與安全的依靠。在鼎湖山智慧景區信息基礎設施設備的實際建設過程中,要重視信息收集設備和信息傳輸設備的建設。信息收集設備包括遙感技術(RS)、射頻識別技術(RFID)、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等。
(二)數據基礎設施體系(數據層)
鼎湖山智慧景區建設核心項目之一為數據管理與服務系統,包括數據倉庫和交通運輸局中心。在建踐過程中,確保數據基礎設施體系的豐富性,不僅要包括基礎數據庫和專題數據庫,同時還要涵蓋主題數據庫、視頻數據庫和圖像數據庫,具備相應的數據訪問平臺,為每一種業務提供統一的數據訪問接口服務,將各項數據資源合理整合。
(三)共享服務體系(服務層)
鼎湖山智慧景區共享服務體系主要應涉及云計算與面向服務結構,鼎湖山智慧景區的云計算建設必須具備足夠的技術支撐,如:景區應用云(Sass)、基礎建設云(Lass)和景區平臺云(Pass),以服務接口和服務組件為第三方提供空間數據業務和數據應用系統的共享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