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思怡
摘要:游戲是幼兒滿足自身需要和興趣的自發活動。觀察則是走進幼兒游戲世界時,讀懂他們生活經驗、能力興趣的起點。誠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對兒童的認識首先是由觀察構成的,教師必須善于在兒童的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過程中,在游戲、參觀、休息時間內觀察兒童,而且善于把觀察結果轉變或體現為對兒童施加個別影響的方式和方法。”
關鍵詞:觀察;區域游戲;指導
區域活動作為幼兒最喜歡的游戲形式之一,每天都發生有趣的新故事。當然其中有驚喜、有意外、有互動,也有對區域材料不感興趣,甚至對規則的挑戰……幼兒游戲中出現問題時,最關鍵是教師介入的時機和指導的策略。如何把握最佳時機并作出適宜的指導,這是最有難度的。這往往需要教師放低自我,投入幼兒的游戲,以讀懂幼兒,更好地理解他們的興趣點。以下是我在區域活動中,通過觀察實踐所得到的經驗。
一、觀察與調整
觀察是教師調整區域環境的依據,也是區域課程延展的生發點。美工區是幼兒自由表達審美體驗,自由進行審美創作的場所。我們在美工區投放了豐富的材料和工具,創設了適宜的環境。幼兒看到有新的游戲材料都很好奇,爭相體驗,美工區好生熱鬧,可沒多久,便逐漸冷清。為什么呢?我靜下心來仔細觀察,尋找答案。
觀察案例:
這天,美工區有三個幼兒,他們要給牙齒畫上不同的表情,小漾坐在區域里專心地畫了一個又一個:大笑的、微笑的、哭泣的,甚至還給牙齒裝飾上蝴蝶結。彤彤則在繪畫的過程中,特別注意每顆牙齒的完整性,給牙齒畫上頭發、耳朵、鼻子等。而奕洲則畫了幾個牙齒表情后就覺得沒勁了,開始在牙齒邊上畫火柴人。他舉著自己的畫作給邊上的彤彤看:“快看,這些是牙齒細菌。它們來搞破壞啦,好朋友們快躲到家里來。”彤彤一聽,趕緊躲起來,跟著奕洲鉆到了桌子底下,兩人拉著小漾一起玩起了躲藏游戲。這個由幼兒自發的游戲情境,讓三人之間有了更多的互動,也有了創作動機和體驗感,三個人玩得不亦樂乎。我們的美工區也許因為缺少了主題和情境支持,讓幼兒缺少創意活動的動機和目標,因而漸漸失去吸引力。
調整:
我們決定提供情境支持,讓幼兒去自主創造。在區域活動導入環節,分配了新任務“牙齒保衛戰”,立即興奮地討論起來說要給牙齒穿上堅硬的鎧甲、給牙齒畫上嚇人的表情等,讓牙細菌不敢靠近。同時快樂地投入創意活動,邊完成作品邊交流:“明天我要給牙齒做個堅固的房子,我家里有小盒子可以用……”這些主意又預設了明天的活動內容的故事情境,帶來新的角色體驗。適時地調整策略,使幼兒對這個活動充滿興趣,美工區活動也因此有了社會性體驗和創意活動的雙重意義。
二、觀察與指導
觀察可以給教師提供有所為和有所不為的實際依據,利于教師作出有效指導。在區域游戲中,沖突不可避免。角色區的沖突很多時候是因角色分配引起的。這些沖突有時候需要教師的介入指導陪伴幼兒解決問題。而有些沖突,我們不妨等待一下,給予幼兒時間、空間,讓他們自己去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觀察案例:
這天的點心店生意火爆,兩個營業員小宇和瑤瑤都忙不過來了。“給我一個饅頭。”娃娃家的彤彤跑過來買東西了?!昂玫?,知道啦。”小宇和瑤瑤同時回答道。于是乎,兩人又同時開始做起饅頭來,不一會兒,他們兩個幾乎同時將饅頭做好了,塞給彤彤。彤彤一看,急了:“我只要一個饅頭,不要那么多的。”小宇:“你拿我的,我的小熊饅頭可愛。”瑤瑤:“拿我的!我先做好的,我是營業員!”我在一旁看不出解決問題的苗頭。
指導:
從側面介入,采用了“火上澆油”的方法,讓他們解決問題。
教師:“請問,我可以點餐了嗎?”(引起幼兒注意,打斷僵持局面)教師:“哦,你們還沒有商量好嗎?”(這是提醒爭執已經影響了游戲的進程)。教師:“算了,我還是等會兒再來吧!”暗示他們盡快解決問題,因為客人有客人要點單了。)三人聽完我的自問自答,最后決定用石頭剪刀布的方法,贏的把饅頭給彤彤,輸的給后面的人。結果小宇輸了。瑤瑤把手里的饅頭給了彤彤,小宇走過來問我想吃什么。問題圓滿解決了。
幼兒在與同伴游戲的交往中,不僅學習如何與他人相處也在學習如何看待自己、理解他人,還學會遵守規則、解決問題,提高了社會交往能力。
三、觀察與分享
觀察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偶發行為,在分享環節提升幼兒的原有經驗,激發幼兒再次活動的意愿。
觀察案例:
點心店的游戲進行了一段時間,這會兒的生意很是一般。營業員墨墨把手里的點心裝進了墻角盒子里,便擺弄了起來。廚師看見了讓墨墨把點心趕緊拿出來,墨墨嘀咕著:“我這是外賣盒,我要去送外賣的?!闭f著抱著盒子走到了娃娃家門口:“你們點了外賣嗎?這個給你們。”娃娃家媽媽欣然收下了。墨墨很是開心,又拿著盒子回到點心店裝外賣出去送。小客人在外面看見了說:“給我一份小籠包吧,我在做手工,走不開!”聽見伙伴們的訂單,墨墨很得意,熱情地回應著大家。整個游戲過程,使原本待在點心店招呼客人的服務員打破常規走出來與其他區域進行了良好的互動,形成了新的游戲資源。
分享:
在分享環節,墨墨:“我今天給大家送了外賣!”我馬上問:“你發現有誰需要你去送外賣啊?”這個問題是要引導幼兒發現潛在的游戲資源,豐富了游戲活動。墨墨:“娃娃家的媽媽在照顧寶寶,我就給她送了?!边€有誰也會需要你去送外賣的?墨墨:“我的盒子太小了,一次只能放一份點心?!边@次的外賣體驗給幼兒提供了下次游戲的方向。觀察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偶發行為,在分享環節有效地提升幼兒的原有經驗,生成新的游戲主題,能夠很好地調動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使區域游戲向更深層次發展。
四、結語
對幼兒游戲的觀察,反映了幼兒某個時期的游戲興趣和水平,也見證了幼兒的游戲智慧。在一次次的觀察研究中,我學會了通過一系列行為看待幼兒的發展,巧妙地回應幼兒游戲中的沖突。游戲不僅讓幼兒成長,作為觀察者的我也不斷提升,并且更明確了“讓幼兒成為游戲主人”的游戲觀。
參考文獻:
[1]劉軍華.淺談幼兒教學與管理[J].學周刊,2013(24).
(責編 翁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