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業慶
摘 要:在新的時期,面對新的挑戰與新的機遇,國有企業對于領導干部群體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著重推動領導干部培養和考核的改革工作,并將其視為日常工作的基礎組成部分。在國有企業改革路程當中,強化對于領導干部群體的考核工作是實現嚴抓嚴管、以上率下、團結帶動的基礎條件,其對于推動國有企業改革有著一定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領導干部考核;三維邏輯;思考
引言:
本文從黨政領導干部考核體系的實際情況出發,基于三維邏輯角度,如歷史邏輯、問題邏輯和實踐邏輯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1、歷史邏輯分析
2019年4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黨政領導干部考核工作條例》,明確規定了國有企業領導干部群體的考核體系。新時期的領導干部考核工作需要從以往的工作經驗當中不斷總結,傳承黨的光榮歷史,為黨的新征程創造良好的條件。
從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歷史可以看出,中國共產黨是在斗爭當中脫穎而出的、人民愛戴支持的黨派,其是中國廣大人民群眾的代表,承擔著國家獨立、解放人民的光榮責任。在中國共產黨誕生的初期階段,每一位領導干部均熱衷于馬克思主義,并樂于從實踐當中將理論知識轉變為工作經驗。同時,在工作條件艱苦,外部阻礙因素眾多的背景下,中國共產黨的初期領導干部均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質,其為了自己的信仰而不斷努力、奮斗。從某種角度來看,領導干部群體的思想先進性是實現革命勝利的前提條件。但是,早期的領導干部群體在思想層面相對較為薄弱,組織體系不夠健全,且在外界影響因素多的情況下,黨的建設速度相對較為緩慢。毛主席曾經不止一次強調過“當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性的因素”。正因如此,自建國以來,中國共產黨高度重視領導干部的考核管理工作,并屢次對考核、審查制度進行修改和更新。第一道規定指令于1949年11月下達,中國共產黨組織部明確指出每隔一年就對領導干部群體在工作期間的表現和成績進行考核,考核的方式包括自檢、群眾考核及領導考核三個部分。而到了1957年10月,毛主席進一步確定了領導干部考核的基本內容,并提出了政治思想與業務能力的統一性和對立性,進而豐富了針對領導干部的考核內容和考核指標。但是,由于受到國家政治局勢的影響,針對領導干部的考核工作曾經陷入長期的停滯,但隨著國內政治局勢的問題,又再一次恢復,并煥發了全新的生機與活力。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的發展逐漸趨向于穩定性,而“干部考核”這一概念也于1979年得到了正式提出,考核內容也更加完善,并提出了考核領導干部的“德、能、勤、績”四大方面的內容,而這一概念的 提出也意味著領導干部考核體系的正式建立和落實。而在后續的發展階段當中,黨內的領導干部考核體系經歷了多次改革和升級,并逐漸向著科學化、完善化、規范化的方向不斷發展。直到2009年,黨中央對領導干部考核體系進行一次大型化的改革,這一次改革也意味著我國領導干部考核體系的成熟化。
2、問題邏輯分析
領導干部考核體系的發展與確立并非一帆風順,其在具體執行的過程中也遇到了諸多的問題,如考核主體責任不明、考核內容片面化、實施方法欠缺針對性等,而這些問題的存在無不影響到了領導干部考核體系的具體實施。
首先,從考核主體責任不明的角度來看,問題主要分為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考核主體缺乏專業性。在開展領導干部考核工作之前,企業會組建考核小組,小組成員分別來自各個單位、部門和職位,多數小組成員缺乏專業性,無法靈活運用制度條例和各項考核手段。二是評價責任較為模糊。這一問題的存在導致考核過程中出現互相推脫責任的現象,且在考核責任沒有明確劃分的基礎上,很多考核小組成員不敢于去主動承擔責任,甚至會導致考核工作成為一種形式工作。三是考核主體單一性。一般情況下,考核小組的成員主要由企業內部成員構成,其與被考核者之間存在某種特定的聯系性,進而導致考核小組成員無法基于客觀角度作出客觀的評價,且一般黨員干部和普通人民群眾無法參與其中,無論是考核的過程還是評價的過程均缺乏透明度。
其次,從考核內容片面化的角度來看,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考核內容教條化。在考核過程中,“德、能、勤、績、廉”五大要素是主要的考核指標,考核時往往會依據特定的方式將其套用在被考核者的身上,進而導致考核結果千篇一律,缺乏針對性。二是考核內容籠統化。籠統化與教條化之間存在相互對應的關系,二者分屬于兩個不同的極端。在籠統化考核內容的影響之下,考核結果片面側重整體性,無法做到面面俱到,考核結果也自然失去了應有的權威性。三是考核內容片面化。在不同的崗位,考核內容側重的方向也不盡相同。有的認為衡量一名領導干部好壞的唯一指標就是業績;有的認為一名好的領導干部應當做到“德才兼備”。片面化的考核內容無法保證考核結果的客觀性和全面性,進而影響到了領導干部的選拔和任用體系。
最后,從實施方法欠缺針對性的角度來看,問題主要存在于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側重于年度考核或任期考核。年度考核或任期考核是主要的領導干部考核方式,多數情況下會以一名領導干部在整個任期內的綜合成績視為主要的考核的依據。這種考核方式忽略了領導干部的日常表現,也無法體現一名領導干部在面對突發事件時的應急能力和處理能力。二是考核方法單一性。在實際當中,民主調查、測評、談話是主要的考核方式。這種考核方式在本質上屬于靜態考核方式,缺乏對于領導干部的動態評估,進而導致考核體系存在流程單一性、程序化的特點。
3、實踐邏輯分析
3.1 堅定考核原則
在開展領導干部考核工作的過程中,相關責任人需要將政治標準視為考核的基礎和首要內容,每一位領導干部均需要具有政治原則,并在思想、行動等多個方面展現出自己鮮明的政治性。首先,考核時需要重視被考核者的政治方向,其對于馬克思主義的態度和認識以及對于社會主義的思想理念情況。同時,考核不僅是評估一名領導干部的方式,更可以成為激勵一名領導干部提高政治思想的助推力。其次,在行動方面,領導干部需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與號召,一切工作的開展均需要維持在黨所允許的范圍之內。同時,領導干部需要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并將其視為開展工作的前額提條件。最后,考核不僅要側重于領導干部的業務能力,不僅要側重于其為企業盈利多少,更要重視領導干部的政治品德、價值觀念,并著重檢查其是否能夠將自己的政治品德體現在日常工作、家庭生活、個人素養等多個方面。
3.2 保證考核全面性,重視工作實際成績
考核內容是開展領導干部考核的基礎所在。考核過程中應當根據考核對象的不同而采取相應的考核方式,并確保可以凸顯被考核者的政治、品德、能力、成績和作風等五個方面的內容。而在考核標準的建立方面,需要始終堅持科學、客觀的基本原則,避免考核標準過于抽象,若離了工作實際,同時也要重視客觀事實,確保考核標準的客觀性與合理性。
4、結語
綜合來看,針對不同時期而采取相對應的領導干部考核方式是歷史的傳承,更是實踐對于黨所提出的基本要求。在具體落實的過程當中,需要明確領導干部考核的邏輯性,爭取做到與時俱進,恪守原則,為企業和黨的全面發展打下良好基礎條件。
參考文獻:
[1]唐詩宇. 新時代加強領導干部考核的三維邏輯[J]. 黨政干部學刊, 2019(8).
[2]盧愛國, 吳家慶. 完善黨政領導干部能力考核評價機制的思考[J]. 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6):87-94.
[3]陸從峰. 關于領導干部道德構成的三維思考[J]. 貴州省黨校學報(1):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