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紅軍
【摘要】學生作為我國未來的棟梁之材,積極學習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小學的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優秀的傳統文化,能夠讓小學生的思維更具有張力,也能讓小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進行了研究,希望能夠提供一點參考價值。
【關鍵詞】小學 道德與法治教學 傳統文化 滲透
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的道德與法治課程有效將法治道德與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進行結合,在很大程度上能幫助小學生形成了正確的三觀,同時也使小學生變得更加積極向上。在實際的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要想滲透優秀的傳統文化,除了相關課程的教師要根據教材調整教學的內容之外,還需要教師不斷在自身的文化修養中學習優秀的傳統文化,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能夠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進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把學生的認知水平作為滲透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
學生的認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度,由于小學生的認知水平還不高,所以相關課程的教師應該幫助小學生健全其認知,不斷提高小學生對新的知識的學習狀態和學習能力。我國的傳統文化的形式豐富多彩,不僅包括古文、詩詞、書法、國畫等形式,還包括對聯、燈謎、古典小說等形式,國學的體系非常的龐大和繁雜,內容形式也多種多樣,小學生很難進行全面的了解,加上如今的社會是現代語環境,對文言文的學習更是增加了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在制定相關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時,應該結合小學生年齡段的特點,選擇與小學生認知水平相符合的傳統文化資源,并且還要將學生學習的需求盡可能的滿足,讓學生能夠對優秀的傳統文化進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并掌握好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如在講授課程中《青春有格》這個課堂的時候,教師可以先提出一個問題“將我們的漢字寫在田字格內還是田字格外比較好看,為什么?”這樣引起學生的思考,然后在這個基礎上讓學生之間進行討論我國與“格”相關的詩句,像“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讓學生探討“格”字存在的含義,教師也可以通過多舉與“格”相關的古文,讓學生能夠了解“格”字在我國古代的基本含義,這樣幫助學生從已知的知識變成未知,又從未知進行探索,層層深入探討,最后得出“青春有格”的最終含義就是學生們處于青春期也要遵守規章制度。
二、在道德與法治教材內容中將傳統文化挖掘出來
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所以必須要注重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滲透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在小學的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蘊含著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教師應該根據道德與法治教材的內容,充分挖掘出其中存在的傳統文化,從而實現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優秀傳統文化滲透的目標。比如,在教授“開開心心上學去”這個課程時,可以將其中存在的兩個課時的隱藏的傳統文化發掘出來,如“上學啦 真高興”主要體現的是學生從家里到學校,以及家長的期待和角色的變化等,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開展一些有趣的小活動,并可以將課程中蘊含的傳統文化設計在活動當中,讓學生在活動中緩解緊張的上學情緒,盡快融入小學的生活當中,并幫助小學生樹立相關的自豪感。又如,“愛新書 愛書包”主要體現的是認識書本和整理書包的相關內容,教材內容中出現的對話中包括“謝謝”等禮貌性的用語,這也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教師通過教授這個課時,讓小學生學會禮貌,也學會如何整理自己的書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提高其綜合素質,促進小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
三、將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融入到教學的情景當中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傳統的、單一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所以,教師要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利用先進的教學材料創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情景,幫助學生更好地體驗教材中包含的豐富的情感,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道德與法治教材內容的理解,并不斷拓展學生的視野,幫助其更好地學習到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國的傳統文化具有豐富的情感,其是我國人民智慧的結晶,在實際的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過程中只是單純對其存在的傳統文化進行講解,很難讓學生感同身受,也很難體會到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博大精深,因此,教師可以根據道德與法治的教材內容,制定出與生活相關、有趣、生動的教學情景,讓傳統文化滲透其中,讓道德與法治枯燥的教學課堂變得更加生動形象,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不斷加深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比如,在教學《吃飯有講究》這篇內容時,教師可以根據課程中的內容,創設出相關的教學情景,積極利用先進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將洗手的要領通過計算機展示出來,并且還要將其他的衛生習慣以及我國傳統的用餐時的講究體現其中,從而幫助小學生了解到用餐時的要領,由于我國疆土廣大,所以在教授這個課程的過程中,教師還要因地制宜,在尊重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風俗習慣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從而讓小學生能夠理解不同地區吃飯時不同的習俗,從而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以及尊重不同傳統文化的差異的思維,更進一步讓學生樂于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其明白在餐桌上要尊老愛幼,學會文明禮讓,讓小學生的綜合素質不斷提高。
四、不斷加強對我國古詩詞的朗讀和學習
我國傳統文化當中,古詩詞是重要的承載形式,也是我們目前教學的主要內容。我國的古詩詞不僅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和思想性,并且由于其語言優美、押韻等,讀起來非常上口,很容易記憶。所以,要想學生充分學習到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就離不開對古詩詞進行朗讀和學習,并且對古詩詞進行學習還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文學的素養。因此,要想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就需要充分利用我國的古詩詞。在實際的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材的內容以及教學的目標,選取合理的古詩詞對教學的形式和模式進行設計,然后組織學生在課堂上將古詩詞有感情地朗讀出來,再對古詩詞進行講解,讓學生之間進行積極的溝通與交流,讓學生在對古詩詞有一個基礎的了解之后,再將講課的重點放回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重點知識上,這樣不僅能夠將學生的人文素養進行豐富,還能不斷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如在教授“美麗的冬天”這節時,教師可以通過先在課堂上給學生講授一些關于冬天的古詩詞,并引導學生對其含義進行探究,從而讓學生在學習到道德與法治的相關知識的同時,還有效掌握我國古代優秀的古詩詞內容,促進小學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五、結束語
盡管社會在不斷地進步和發展,但是我們也不能摒棄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相反,還應該積極將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在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過程中體現出來,讓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得到傳承和發展。因此,教師要認識到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并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制定出科學的教學模式和方法,讓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得到可持續的發展,也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殷玲燕.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關于傳統文化的滲透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36):80.
[2]彭偉鋒.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融入[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8,(07):56.
[3]彭偉鋒.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策略[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8,(Z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