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智成

【摘要】 目的 探究高血壓腦出血急診搶救措施。方法 97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 采用雙盲法分為觀察組(50例)和對照組(47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急診搶救處理,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綜合急診搶救處理。對比兩組急救成功情況、出血控制時間、血壓控制時間、送至手術室時間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血壓控制時間、出血控制時間及送至手術室時間分別為(10.49±2.02)min、(2.12±0.78)d、(25.58±6.34)min, 均短于對照組的(18.95±2.26)min、(5.23±0.79)d、(38.79±5.69)min,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8.00%(4/50),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3.40%(11/47),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3976, P=0.0360<0.05)。觀察組患者急救成功率為78.00%(39/50),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57.45%(27/47),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7064, P=0.0300<0.05)。結論 給予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綜合急診搶救處理, 可在較短時間內控制患者血壓及出血, 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提升急診搶救成功率, 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 急診搶救;高血壓腦出血;綜合處理;應用價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1.033
高血壓腦出血是一種常見的腦血管疾病, 是高血壓所致的血管破裂、壞死、病變及出血。由于輕度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血腫不明顯、出血量較少, 因此此類患者多表現為腦損傷或局部出血。嚴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會出現神經抽搐、意識不清、惡心嘔吐、血壓明顯上升等臨床癥狀, 具有較高的致死率和致殘率。規范的急診搶救方法對于控制患者病情, 降低致死率, 提升治療效果, 改善預后均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急診搶救措施進行分析,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7年3月~2019年9月收治的97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采用雙盲法分為觀察組(50例)和對照組(47例)。觀察組男女比例27∶23;年齡46~78歲, 平均年齡(62.68±6.54)歲;發病時間1~7 h, 平均發病時間(3.98±1.22)h;出血部位:小腦8例, 額葉9例, 腦葉7例, 丘腦例11例, 顳頂7例, 內囊基底節8例。對照組男女比例26∶21;年齡44~77歲, 平均年齡(62.12±6.78)歲;發病時間1~6 h, 平均發病時間(4.02±1.35)h;出血部位:小腦9例, 額葉8例, 腦葉8例, 丘腦例10例, 顳頂6例, 內囊基底節6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經CT檢查確診為高血壓腦出血;②患者及家屬對本次研究之情并簽署同意書;③均出現抽搐、惡心嘔吐、 意識障礙、頭暈、頭痛等典型高血壓腦出血癥狀。排除標準:①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全身感染、呼吸衰竭患者;②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患者。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急診搶救處理, 包括協助患者進行CT檢查, 建立靜脈通路, 觀察患者病情變化, 維持患者生命體征, 及時控制腦水腫, 做好術前準備等。觀察組患者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綜合急診搶救處理, 具體措施如下:①患者到達急診科后, 護理人員應第一時間對患者病情做出評估, 觀察患者神經功能、肢體功能及意識變化, 快速建立靜脈通路, 給予患者甘露醇靜脈滴注降壓, 同時給予患者持續吸氧, 將嘔吐患者頭偏向一側, 迅速清理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 避免患者出現呼吸困難、窒息等癥狀。同時給予患者對癥處理, 例如給予心臟驟停者心肺復蘇, 給予昏迷者靜脈滴注速尿, 給予清醒患者舌下含服心痛定等。盡快聯系醫院專科醫生進行會診, 并做好患者病情交接、搶救準備及術前準備工作。密切關注患者血氧飽和度、血壓、心電圖、體溫等生命體征變化。②檢查患者血液指標, 例如電解質、腎功能、血型、血糖、血常規等指標;對患者進行體格檢查, 例如心肝腎功能、瞳孔、肢體、神志等;給予患者持續吸氧、心電圖監測及磁共振成像(MRI)、CT檢查, 留置胃管和導尿管, 及時清除患者呼吸道、鼻腔、口腔分泌物, 指導患者臥床休息。患者腦出血急性期應保持禁食, 并給予其適當靜脈輸液, 監測患者24 h液體出入量。③患者生命體征、基本病情穩定后, 聯系專科醫師、診斷醫師進行會診, 并通知影像科做好CT診斷工作, 根據患者CT檢查結果明確患者病情及出血量制定治療方式, 若患者幕下出血量>15 ml或幕上出血量>30 ml, 則必須通過手術方式進行治療, 應根據患者出血時間、出血部位或出血量選擇立體定向抽吸術、微創置管腦內血腫引流術、開顱血腫清除術等術式。④確定手術時間和方式后, 護理人員應及時聯系手術室護理人員, 給予患者常規備皮備血, 協助手術室醫師完成各項術前準備工作。⑤由于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病情危重, 因此護理人員應及時向患者家屬說明病情, 做好患者家屬心理疏導工作, 盡可能取得家屬信任與配合。在轉運患者過程中, 應盡量保持患者身體水平, 禁止晃動頭部, 以此減少不必要的傷害。同時還應與醫院各部門工作人員保持良好溝通, 完善病情交接流程, 以便于患者的救治。
1. 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急救成功情況、出血控制時間、血壓控制時間、送至手術室時間及并發癥(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消化道出血、呼吸驟停等)發生情況。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出血控制時間、血壓控制時間、送至手術室時間對比 觀察組血壓控制時間、出血控制時間及送至手術室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對照組患者出現心臟驟停1例, 消化道出血3例, 呼吸衰竭4例, 心力衰竭3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23.40%(11/47);觀察組患者出現消化道出血2例, 呼吸衰竭1例, 心力衰竭1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8.00%(4/50)。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3976, P=0.0360<0.05)。
2. 3 兩組患者急救成功情況對比 對照組患者急救成功率為57.45%(27/47), 觀察組患者急救成功率為78.00%(39/50)。觀察組患者急救成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7064, P=0.0300<0.05)。
3 討論
高血壓腦出血是高血壓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 具有致殘率和致死率高、病情重、發病急、發病率高等特點[1, 2]。患者長期處于高血壓狀態下, 腦內小動脈壁脂質透明變性或纖維壞死, 患者因過度勞累、情緒激動、寒冷等因素導致血壓劇烈升高, 動脈瘤或血管壁破裂, 進而引發高血壓腦出血。據相關報道表明, 一旦錯過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最佳搶救時間, 將會導致患者腦組織出現不可逆性損傷, 進而增加患者致殘率及死亡率[3]。因此, 第一時間明確患者病情, 采取針對性急診搶救措施, 掌握患者病情變化, 是挽救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生命、控制預后的關鍵所在[4]。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血壓控制時間、出血控制時間及送至手術室時間分別為(10.49±2.02)min、(2.12±0.78)d、(25.58±6.34)min, 均短于對照組的(18.95±2.26)min、(5.23±0.79)d、(38.79±5.69)min,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8.00%(4/50),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3.40%(11/47),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3976, P=0.0360<0.05)。觀察組患者急救成功率為78.00%(39/50),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57.45%(27/47),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7064, P=0.0300<0.05)。分析原因如下, 首先, 高血壓腦出血綜合急診搶救主要包括急診快速搶救處理、院內基礎護理、完善術前準備、專科會診及CT檢測等[5], 與常規急診搶救相比, 能夠快速明確患者病情, 加強醫院個科室之間的溝通和聯系, 及時準備好綜合搶救方法, 使患者得到更加及時的急診搶救處理[6]。其次, 患者發生腦出血后, 容易出現嘔吐、腦組織出血等癥狀, 因此及時清理患者口腔、呼吸道分泌物, 給予患者持續吸氧, 可保持患者呼吸通暢, 減少吸入性肺炎或窒息等現象的發生, 并最大限度減輕腦出血對患者腦組織造成的損傷。最后, 高血壓腦出血發生后, 患者顱內壓將會急劇升高, 容易導致腦疝、腦水腫的發生, 及時明確患者病情, 遵醫囑調整藥物用量以降低患者顱內壓, 可有效避免患者腦疝、腦水腫等并發癥發生風險, 改善患者臨床癥狀, 有利于患者盡快恢復健康及預后[7]。同時, 急診搶救過程中, 必要時可給予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氣管插管, 利用靜脈滴注甘露醇等方式, 降低患者腦內壓力, 并利用對腦循環影響較小或利水藥物對患者血壓水平進行控制, 最大限度減少降壓藥物的用量, 避免患者再次出現腦休克或腦出血。這與趙永貴[8]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 給予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綜合急診搶救處理, 可在較短時間內控制患者血壓及出血, 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提升急診搶救成功率, 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柏和提·吐爾遜. 分析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進行院前急診治療對其后期臨床康復效果的影響. 中國保健營養, 2018, 28(27):57.
[2] 鐘衛民. 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臨床急診治療方法探究.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7, 11(19):34-35.
[3] 周玉桂. 院前急診治療用于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治療中的臨床效果分析.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6, 3(48):9558-9559.
[4] 張江東. 高血壓腦出血應用急診搶救綜合處理的價值分析. 中外醫學研究, 2018, 16(34):14-15.
[5] 李麗娜, 陳巧藝. 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搶救效果的影響. 養生保健指南, 2019(9):102.
[6] 邱芳英, 陳零, 蘇燕. 探討急診綠色通道在搶救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中國醫藥科學, 2017, 7(19):120-122.
[7] 胡明珠. 急診綠色通道在搶救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河南醫學研究, 2017, 26(5):855-856.
[8] 趙永貴. 急診綠色通道在搶救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中的價值分析. 世界臨床醫學, 2016, 10(19):91-91, 95.
[收稿日期:2020-02-12]
作者單位:528211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第四人民醫院急診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