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芝蓮
【摘要】本土文化,顧名思義,就是具有本地方特色的文化,它是各種文化經過本民族的習慣和思維方式沉淀的結晶,是重新闡釋的文化,是本土獨創的一種文化形式。讓本土文化走進語文課堂,服務語文教學。
【關鍵詞】激發興趣 拓展視野 積累素材 提升素養
隨著科技的發展,時代的變遷,地域之間的界線日益模糊,本土文化的“本土味”已日益淡化,它已逐漸融入到國際化的范圍內。故而,在語文課堂中,我們可以融入其精華,幫助學生了解當地的民風民俗、地域特色、特產風情等傳統文化知識,一方面,這樣的教學可以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積累寫作素材,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另一方面,培養學生對家鄉的熱愛,激發學生的民族豪情,提升學生的素養。
一、以“本土”培養“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中說“各地區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課程資源,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積極利用?!币虼?,對于語文教學,融入本土文化的教學是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去做的一件事。
例如,在教學葉圣陶老先生寫的游記《記金華的雙龍洞》時,我沒有依據教材進行教學,而是自己根據《記金華的雙龍洞》的寫作方法,仿寫了《五泉山游記》。課堂上,我先請去過五泉山的同學描述一下對五泉山的整體印象以及對五泉山印象最深刻的景點。然后,利用課件——視頻再現了我游覽五泉山歷程,目的在于激起學生對游覽五泉山過程的回憶,同時,讓學生仔細觀察我游覽五泉山的經過。最后,請學生閱讀我撰寫的《五泉山游記》,結合剛剛所看到的視頻,共同分析《五泉山游記》的寫作方法和寫作特點。由于五泉山是蘭州有名的旅游勝地,基本上所有的同學都去過,有的還去過不止一次,是一個比較熟悉的地方。再加上剛剛的視頻勾起了學生諸多的回憶。對于熟知的內容,學生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學生的參與度極高,課堂效果非常好。在分析了《五泉山游記》的寫作方法和寫作特點后,我請學生自己學習《記金華的雙龍洞》。在檢測學生對《記金華的雙龍》的學習效果時,學生分析的很到位,很透徹,特別是對“移步換景”寫作方法的認知很有深度,說明學生和我一起分析、研讀《五泉山游記》時很認真,掌握了文章的方法和特點,并能融會貫通,學以致用,我感到很欣慰。
二、以“本土”積“素材”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弊魑慕虒W以本土文化為源泉,以發掘和表現生活的真善美為主旋律,它使學生在特定的地域內擁有了豐富的作文養料,獲得了真切的情感體驗,因而寫出了一篇篇鮮活感人的佳作。親眼所見、親耳所聞是學生獲取信息、累積經驗的最好的方法。因此,教師的教學應該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讓學生走近生活、體驗生活,為寫作積累素材。基于此,我在布置平時的家庭作業時,會特意布置一些讓學生融入生活,融入本土文化之中的活動。如家里有親戚成親時,我會讓學生關注蘭州嫁娶的習俗;過年的時候,讓學生留心觀察家中大人什么時候放鞭炮、什么時候掃房子、什么時候辦年貨,除夕夜干什么,大年初一干什么,元宵夜干什么……讓學生仔細觀察蘭州人最愛吃的“牛肉面”的特點(一清、二白、三綠、四紅、五黃),并自己去仔細品味一下;如果在鄉村的親戚種蘭州特產百合時,我會讓學生到“百合地”去實地看一看,看看、問問“蘭州百合”是怎樣生長的,一年的百合、兩年的百合、三年的百合、多年的百合,它的根莖葉有什么不同……諸如此類的活動還有很多,各種形式的實踐活動,為學生寫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
三、以“本土”升“素養”
人的素養體現為知識的積淀,品行的彰顯。學生在學習、接觸、積累本土文化的過程中,會對領近地區、其他民族等的風俗習慣亦有領略,了解其他地區的民風民俗就不會讓我們這些外地的游客有有傷大雅的行為出現。比如,泰國是佛教圣地,寺廟遍布各地,去泰國必定要去寺廟看看。進入佛寺圣地時要衣著得體端莊,身著任何短褲、短裙或者袒胸露背裝都不得入內。進入到佛堂或者私人家中時,客人要脫掉鞋,方能入內,而且在邁進家門時不得踩踏門檻……雖說這些都是細節,是一些小事,但是往往這些小事上處理不好,就會出現許多不必要的麻煩。所以說,在語文教學中,教師結合教材,融入本土文化、地域文化,一方面,拓展了我們的知識面;另一方面,可以使我們的行為舉止更加文明、得體,從而彰顯我們的素質。
羅丹說過這么一句話“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發現。”我國民俗文化源遠流長,積淀深厚,它是語文教學的寶貴資源。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一雙慧眼,把這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發現本土文化中的資源與財富,讓本土文化走進語文課堂,服務語文教學,讓學生在領略本地文化的精髓的同時得到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冬梅,鐘逢發.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廣西人民出版社.
[2]蔣紅梅.民俗文化與語文教學.語文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