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蘭
[摘要]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我國的教育模式也在不斷改革。小學數學大多停留在數學基礎教學,這些基礎將是搭建數學殿堂的基石。小學數學直接影響人的計算能力、反應能力和邏輯處理能力,教師在教學時構建和諧課堂,可以讓教學變得更輕松,從而學習效率得到提升。
[關鍵詞]有效引導;構建;小學數學;和諧課堂
在小學階段,學生一般都在學習基礎知識,學習也大多通過講故事、舉例子的方式進行。小學數學也是如此,教師可以通過工具的使用,讓學生計算出問題的結果。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教師需要改變以往的教學風格,可以通過構建和諧課堂的方式,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效率。
一、和諧課堂的基本概念
和諧課堂是教師的一種教學方式,它“以人為本”的,以學生為主體。和諧課堂需要學生的配合與參與,屬于一種互動式交流。教師可以通過激發學生的興趣,營造坦誠交流的空間,運用信息技術,重視學生的個性等途徑,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和諧課堂的交互式的特點,強調師生間、同學間的和諧關系,營造和諧氣氛。其目的是通過實踐,提升學習效率,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和諧課堂的構建背景
1.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新課改需要開闊學生的眼界,讓他們具有創新性精神,能夠全面發展。和諧課堂的構建能有效提升學習效率,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發展。
2.提升教師的專業程度
教師要勇于挑戰,小學數學教師不要因為教育的課程簡單,就放松了對自我的要求,教師要使用新的教育理念,對學生進行教導。教師要有做到自我提高,才能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提高課堂質量的需要
課堂教學需要不斷傳授新的知識,并對課程進行不斷優化。教師的課堂質量直接決定了課程對學生的吸引力。構建和諧課堂可以有效地將課前、課堂、課后的知識進行整合,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和諧課堂的構建方法
1.重視學生的個性
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的個性。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有的學習能力強,簡單的問題不愿看;有的學習能力差,基礎都沒學好。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區分,分析每一個學生在學習時能掌握到什么程度,方便教師對課程進度進行調整。教師可以針對學生個體差異給出不同的要求,對不同的學生運用不同的方式,有的可以進行指導鼓勵,有的卻要進行引導掌控。教師的課程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感,通過分組,讓學生參與小組討論,并在討論中得出結論。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問題的解答與分析,通過小組成員的表述得出答案。小組成員可以收獲成功感和滿足感,大幅提升學習效率。
例如:在“加減法”中,有一道“井底之蛙”的試題,井深27米。一只青蛙從某月1號早晨從井底往上爬。白天能爬3米,夜里又下降2米。問幾號能爬到井上?教師可以使用分組的方式,讓學生對問題進行解答。1號這天,青蛙凈爬1米,那么2號就是從1米開始爬的,依次后推,可以想到,25號是從24米開始爬的。因為白天可以爬3米,到晚上就爬到井上了,不會再“下滑”。如果以為一天凈爬1米,需要到27號才能爬到井上,那就是犯了想當然的錯誤。教師在學生說出答案以后,可以進行評價和提醒,告訴學生題目中隱藏的陷阱。
2.運用信息技術發揮教學魅力
教師在進行抽象的表述中,很容易出現學生理解跟不上的情況,冗雜的數字很容易干擾學生的判斷能力。教師可以使用更直觀的方式,讓學生能清楚地看到答案的得出方法。教師可以播放課件視頻,對學生的所學知識進行梳理和分析,難以呈現的題目也能通過多媒體的手段進行還原。學生由于年齡問題,注意力很難集中,但是他們對于動畫抱有很大興趣,可以運用動畫出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自己嘗試解決問題。教師可以使用正統的求解方式演示一遍,也可以讓學生用工具進行測量,得出相同結果的同時,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魅力。
例如:在“乘法”中,有一道汽車行駛的問題。使用動畫播放的方式,讓一輛車從a地前往b地,行駛途中分別有一段上坡路、一段下坡路、一段平路,已知上坡路行駛速度為20km/h,下坡路40km/h,平地30km/h,從a地到b地用時6小時,其中平地用時2小時,下坡用時4小時。求該車由b地返回a地用時多少。教師可以將這一條路比作一個線段,通過每段路劃分路程的時長。由于是返回,所以上下坡條件反轉,平地不變,最終得出結果。學生可能會通過畫出圖形的方式進行演算,也能求得最終結果,過程雖然繁瑣,但解答的行為值得嘉獎。
3.通過靈活使用工具活躍課堂氣氛
教師教學不要一味地使用抽象的公式和符號,這種冰冷機械的公式和語言會妨礙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適當地使用教學工具,不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提升學習效率。小學生對于玩具情有獨鐘,教學工具在他們眼中屬于游戲的范疇。教師可以通過使用工具的方式,通過形象且直觀的演示,迅速地解答教學中的問題。學生也可以通過模型和使用尺子測量的方式,求出問題的答案。這種學習方式可以讓學生自己取材,鍛煉他們的實踐能力,在制作工具成功,求得問題答案后,學生會產生極大的滿足感,讓學習氣氛變得舒緩。
例如:在“長方形”中,已知兩個長方形禮物的長為10cm,寬為5cm,高為4cm,求怎樣包裝最節約包裝紙。教師可以準備兩個空盒子,與題目中的模型一樣大小,然后在學生面前進行拼裝。通過兩個盒子的接觸面積,判斷哪個表面積最小。這種形象的方式可以在學生的眼前進行展現,并形象地展示出問題的關鍵。教師還可以衍生一下,如果是梯形和正方形該怎樣節約包裝紙呢?教師可以發動學生使用紙張進行模擬試驗,并踐行“接觸面積越大,則兩個盒子的表面積越小”的原理。
4.激發學生思維
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動腦筋,嘗試自己獨立解決問題。在教學的時候,教師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思考,不要剛提出問題就要求學生給出答案。教師可以在學生的思考中,對學生進行提醒。由于學生對于字母和數字的敏感性不如成年人,且大腦處于發育階段,所以過多的字母和計算方式很容易造成混淆,使學習效率大幅降低。所以教師要貼近學生的思考方式,讓學生能從問題中想到不同的解題方式。
例如:在“方程”中,有一道“雞兔同籠”的問題,有若干只雞兔同在一個籠子里,從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有94只腳。問籠中各有多少只雞和兔?解決這個問題用很多方法,最簡單的莫過于二元一次方程組。教師可以使用方程,求出兔子和雞的個數。教師也可以這樣教學:比如這些雞和兔子,拍一下手抬一只腳,拍兩次手以后,站立的都是兩只腿的兔子了,除以二可以得到兔子數目,減法求雞的數目。這種新奇的角度能讓學生引起共鳴,了解解答問題的方法不止一種,解題方式也可以很有趣。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需要創造良好的氛圍,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讓學習效果最大化。
參考文獻
[1]趙瑞紅.構建小學數學和諧高效課堂的有效性研究[J].教學探索,2018,(2).
[2]張年華.加強有效引導構建小學數學創新課堂[J].教學動態,2018,(8).
[3]金麗.淺談如何構建和諧小學數學課堂[J].教學經緯,2018,(5).
[4]姜小伶.如何構建和諧的小學數學課堂[J].學術研究,2018,(2).
[5]李紅霞.以有效引導構建小學數學和諧課堂[J].科學教育,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