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華民族在悠久的發展歷程中形成了獨特的習俗及文化,在音樂領域也有很深的成就,發明了很多樂器,其中竹笛就是中華傳統樂器中的代表之一。竹笛因為其獨特的結構導致我們在學習上存在一些難度,并且很多人在學習過程中急于求成,導致訓練及演奏過程中遇到很多的基礎問題。本文就竹笛訓練與演奏中所遇基礎問題與解決方法進行淺析,希望能夠給予學習者提供一些借鑒。
【關鍵詞】竹笛;訓練;演奏;基礎問題;解決方法
【中圖分類號】J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6-0058-02
【本文著錄格式】王斌.竹笛訓練與演奏中所遇基礎問題與解決淺析[J].北方音樂,2020,03(06):58-59.
引言
竹笛一般以獨奏的方式出現,如果技巧掌握不好,很容易造成演出事故,給觀眾帶來不好的音樂感受。因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嚴格教學標準,讓學生進行全面、細致的學習。竹笛能夠營造出一種獨特的意境,利用其演奏更助于情感的表達及交流,但是這一切都是在演奏熟練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必須讓學生認真對待訓練及演奏中存在的基礎問題,在掌握基本演奏能力的基礎上進行更深層的技能提升。
一、竹笛發展歷史介紹
竹笛作為中國大地土生土長的樂器,深深地根植在中華的沃土之上。文獻中對竹笛的記載表明其最早出現在黃帝時期,黃河兩岸竹林密布,為竹笛的制作提供了充足的材料。在秦漢時期竹笛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出現了七孔竹笛。到了唐代,對竹笛類型進行了嚴格的規定,只有橫著吹的才能稱為笛。竹笛在古代被大量應用到戲曲的演奏中,對氣氛的烘托有重要作用。雖然近代我國的音樂受到西方樂器的影響很深,竹笛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但是近年來人們對傳統文化以及樂器的重視度不斷提升,又為竹笛的發展帶來了新的生機。要想竹笛獲得更好的發展,相關的音樂家及教育工作者還需要加強對竹笛的推廣創新,運用更科學、有效的方法進行樂器的教學。
二、竹笛訓練以及演奏中遇到的基礎問題
(一)演奏姿勢不端正
在竹笛演奏過程中需要演奏者有端正的演奏姿勢,但是初學者在學習的過程中容易照顧不全面,顧及演奏技巧的同時無法端正自己的姿態,破壞了演奏過程中的美感,不僅對演奏造成影響,也不利于觀眾們觀感的提升。因此,在訓練的過程中要端正自己的姿態,時刻注意自己的演奏姿勢。老師在授課之初還需要對學生的姿勢進行規范,時刻提升學生端正自己的儀態,更好地將演奏者的舞臺形象展現出來。
(二)氣息訓練不到位
氣息是竹笛演奏中的基石,演奏就是依靠氣息產生的震動發出聲音,因此對氣息的把控至關重要。但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氣息沒有控制,會出現漏氣的問題,甚至漏氣的“嘶嘶”聲都蓋住了笛子本身的聲音,使得笛音模糊,影響了演奏。還有的會出現送音問題,這是因為學生在演奏完一句樂曲后會習慣性地將舌頭外伸,這就導致上下句的樂音無法連貫,影響樂曲的整體感。
(三)指法錯誤
流暢的指法是演奏的前提條件。但是在實際的練習過程中,部分學生對指法的位置及變換搞不清楚,導致吹奏出來的音完全不對,所以,還需要對基礎的指法進行訓練。手指的訓練與演奏者的姿態有很大的關系,如果不能處于演奏放松的狀態,將會導致手指按住笛孔時過于用力或者過輕,還易導致手指按不對地方,出現很多的其他音,也會導致演奏的演奏風格及連貫性的改變,影響聽眾的感受。
(四)吐音控制不好
吐音在演奏的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基本技巧,但是很多的學生在訓練的過程中忽視了對舌頭的控制,導致吐音不夠清晰。很多學生在訓練的過程中因為舌頭不靈活,導致吐音不夠連貫,還會出現舌頭的運動不能與手指的運動同步,也使得吐音模糊不清。即使這些問題都避免了,但是在演奏的過程中因為緊張心理也會影響演奏的效果和質量。因此,學生更要加強練習,使得演奏的技巧及注意事項都成為習慣性的動作。
(五)竹笛演奏訓練中出現問題
在竹笛演奏的過程中,顫音、弱奏、長音等都是學生需要掌握的技巧,如果不能掌握這些技巧,就會對竹笛的演奏產生影響,學生對這些演奏技巧的熟練與掌握程度還有待提升。
三、解決訓練以及演奏問題的方法
(一)端正演奏姿勢
竹笛的演奏姿態有兩種:一是坐、二是站,基本的要求都是要頭正、身直,堅挺腰背,頭抬得過高或者過低都會對演奏造成影響。最重要的是要端正自己的手臂,因為持笛主要依靠手以及手臂的配合,手臂與身體的夾角應該在45°;坐式演奏一般出現在合奏的場合,注意要將凳子高度調整合適,不要蹺二郎腿、墊腳等,兩腳分立;立式演奏多在獨奏、齊奏場合中出現,演奏者要將身體重心放在腳上,在保證姿態得體的前提下,盡量讓身體處于放松的狀態。
(二)加強氣息的訓練
演奏者在練習的過程中要將氣息作為重點,對于訓練過程中的漏氣現象,要將放松嘴唇肌肉,將唇與吹孔擺放正確,減少氣息與竹笛孔外部的摩擦。吹奏中音的大小與氣息的多少有關,因此要根據樂譜的要求對氣息強弱進行控制,在此過程中需要口風的協助,防止漏氣問題的出現。找準訓練的竅門后要據此進行反復的訓練,使肌肉產生記憶性,這樣才能減少演出事故。對于送音問題的解決,就是在練習的過程中有意識地提醒自己控制舌頭,防止停頓問題的出現。
(三)加強指法練習
學習者在演奏過程中要牢記指法,然后在指法的基礎上進行技巧的練習。樂器的訓練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一個積累的過程,達到積累的量后才能實現質變。在練習的時候不能著急,要將手指的位置放準,對手指的力度及彈性都要把控好,可以先由老師吹奏,觀察老師的手法技巧,然后據此進行練習。練習中按照節拍進行,并保證手指放松。在練習中可以一小節、一小節地進行,不必急于將所有的指法快速掌握,往往會欲速則不達。在所有的小節都掌握后,再串聯起來。
(四)加強吐音的訓練
學生在訓練的過程中,老師要加強對他們舌頭訓練的監督,提醒他們要將舌頭控制好,除了上文提到的減少送音問題的產生,還需要利用舌頭進行吐音的控制。舌頭就像“活塞”一樣,能夠阻擋氣流,氣流再次通過就會后形成斷音的效果。吐音技巧要求有顆粒性并且富于彈性,學生們在訓練的過程中要嚴格按照發音方法進行練習,以保證發音清晰和氣息始終的支撐,要控制舌頭運動與手指運動的頻率同步進行。
(五)加強對竹笛日常演奏的訓練與練習
其一是加強對竹笛演奏中顫音的練習。顫音是竹笛演奏中常使用的一種演奏方法,在課堂學習及訓練的過程中,很多學生為了達到顫音的效果,讓手指在笛孔上不停地打,但是演奏出的樂曲節奏感不強。實際上,在練習的過程中要盡量縮短手指與笛孔接觸的時間,不僅提高了速度還保證了音色的彈性;其二是加強對竹笛演奏中弱奏的練習。弱奏也是竹笛演奏中的重要技巧,弱奏能夠將樂曲中的情感進行更加細致的表達。但是在實際的練習過程中,很多學生的弱奏并不到位,似弱非弱。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是嘴部肌肉的控制能力不足,要加強對嘴部的控制,有意識地提高控制力;其三是加強對竹笛演奏中長音的練習,長音是竹笛演奏中最常用的技巧,樂曲的悠揚與長音有重要的關系。長音的練習需要嘴部肌肉及氣息的很好控制,保證演奏的過程中音準正確,為了音色的飽滿,不能出現漏氣的現象。而且演奏的過程中注意對氣息的控制,呼吸的頻率要根據樂句長短而定;其四是提高學生對竹笛樂譜的分析能力,要想演奏好樂曲,不僅需要有熟練的演奏技巧,還需要對樂譜進行全面的分析。對不同曲段用到的技巧細細進行思考,將樂曲表達的情感深化理解,以便于用演奏技巧將情感準確、細膩地表達出來。
四、結束語
竹笛演奏出的樂曲要充滿情感,才能使得聽眾獲得更好的體驗,得到靈魂上的共鳴。但是情感的傳達要在基本功掌握扎實的基礎上進行,所以,這就需要演奏者熟練掌握演奏技巧。老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也要加強對教學方法的深入探究,尋找更加科學的方法進行演奏技能的訓練,提高學生們的演奏水平,傳遞出更加濃烈的情感,讓演奏者及聽眾獲得精神上的愉悅。本文對竹笛訓練與演奏中所遇基礎問題與解決淺析的研究還存在很大的不足,日后還會繼續進行研究、分析。
參考文獻
[1]趙松庭.笛子演奏技巧十講[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1.
[2]張維良.竹笛藝術研究[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2011.
[3]謝星凱.對《笛藝春秋》中“多余動作丟干凈”一句話的再理解[J].黃河之聲,2018,521(20):23-24.
[4]趙涓.淺談竹笛教學中基礎性訓練的價值與重要性[J].黃河之聲,2019(8):41.
[5]姜玲.化繁為簡、由大放小——論竹笛花舌演奏技巧的教學實施與有效訓練[J].音樂生活,2018,No.548(5):69-70.
[6]劉婷婷.淺談氣息與口風的聯合訓練對竹笛演奏時音色的影響[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8(8):132.
作者簡介:王斌(1988—),男,漢族,山東臨沂,講師,本科,研究方向:竹笛教學與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