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及教學改革的推進,多媒體逐漸走入課堂,為小學生的素質教育提供了更加廣闊的探索空間。音樂教學是小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音樂熏陶不僅能夠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樂理知識,還能夠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和審美水平。傳統音樂教學的弊端隨著教學改革的推進逐漸顯現,而利用多媒體輔助音樂教學則成了教學創新的一個主要思路。因此,本文從多媒體的教學優勢出發,對如何利用多媒體提高小學音樂教學的有效性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音樂;多媒體;輔助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6-0230-01
【本文著錄格式】張佳麗.小學音樂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有效性探討 [J].北方音樂,2020,03(06):230,232.
引言
隨著教育現代化的不斷深入,多媒體設備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優勢逐漸顯現。利用多媒體,教師能夠將動聽的樂章、優美的畫面和充沛的情感融為一體,而學生在音樂情境的熏陶中,可以直觀地感知音樂所傳遞出來的藝術魅力,這對于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提高音樂教學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義。從這一點出發,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應該結合多媒體的特點、小學生的情感認知規律以及音樂的學科特征對課程內容進行優化,進而激發小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啟發小學生的思維,豐富想像力、創造力和表現力,深化小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在潛移默化中塑造出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發揮多媒體的教學輔助作用呢?接下來筆者就結合具體例子,從音樂欣賞、歌唱教學和樂理知識講解這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利用多媒體,提高小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
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因此,聆聽與欣賞在音樂作品的創作、演奏、演唱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小學音樂教學中通常設有音樂欣賞課,其主要目的是希望通過情境的營造和音樂的熏陶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向往和感悟,并體會音樂與情感的共通性。在傳統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只能利用有限的教學資源為學生播放一些常見的歌曲,而在多媒體的教學環境下,教師不僅能夠播放音樂,更能夠播放視頻、展示圖片,為學生營造一個更加真實生動的畫面。多媒體在提高小學生音樂欣賞能力方面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激發學生的欣賞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首先就要讓學生對音樂感興趣。多媒體課件改變了傳統音樂欣賞課的單調性,讓音樂欣賞內容變得更加生動、形象。例如在《小雨沙沙》的教學中,教師如果單純運用語言來描述春雨的聲音及春回大地的情境,是很難讓學生感同身受的,因此,教師利用動畫為學生展示歌詞中春雨蒙蒙、種子發芽的情境并配以音樂,這樣可以通過視聽的雙重刺激調動學生的音樂熱情,激發學生的欣賞興趣。
(二)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
聽音樂是最直觀、最簡單的一種體驗,而如何讓學生將這種直觀的、感性的認知發展成為一種理性思維,則是提高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基本要求。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更多的是通過灌輸式講解對音樂作品進行解讀,而學生的欣賞能力更多的是建立在教師的主觀意識上,這樣嚴重限制了學生的思考范圍,而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其形象性的優勢讓學生主動體驗音樂內容,并利用對樂譜、樂器的展示與演奏,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
(三)豐富學生的欣賞體驗
音樂作為一門具有強烈人文底蘊的學科,在教學中更多的是強調學生的個性化體驗。但是在傳統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習慣通過整齊劃一的灌輸來替代學生的體驗,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師應該注重音樂欣賞中的情感體驗,如在《粉刷匠》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憶一下自己的勞動體驗,并通過情感遷移來理解“粉刷匠”在勞動中快樂、活潑、頑皮、忘我的精神。
二、利用多媒體,優化小學生的歌唱教學效果
課堂是獲取知識的場所,也是連接教與學的主要途徑。音樂作品中不僅包含著豐富的音樂知識,更蘊藏著深刻的思想情感,而小學生由于思維發展的限制,必須要由教師來引導,才能夠實現對音樂作品的全面感知。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歌唱是一個重要環節,運用多媒體課件可以打破傳統歌唱教學的機械性,讓學生獲得更全面的指導。在歌唱教學中,多媒體的應用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突破歌唱難點
音樂教學其他學科教學一樣,也存在教學重難點,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設計的音樂教學任務無外乎就是讓學生通過反復的吟唱來掌握節奏、音調,但是在多媒體音樂教學中,教師應該利用多樣化的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趣味化的教學任務。例如在《小紅帽》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利用童話故事《小紅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布置歌唱任務時,引導學生結合故事的情節調整節奏,從而突破難點,提高演唱效果。
(二)提高歌唱技巧
多媒體的運用使得傳統的靜態教學實現了動態化的轉變,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歌唱過程的指導不再是單調的訓練,而是能夠結合生動、具體的教學視頻來提高音樂的表現力。例如在《鳳陽花鼓》教學設計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安徽鳳陽人民表演花鼓戲的情境,并讓學生通過擊掌、拍腿的方式來強化演唱節奏,提高演唱技巧。
(三)體驗歌唱情感
音樂是抒發情感的主要方式,不同的節奏、音調、歌詞會帶給我們不同的情感體驗,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想讓學生的歌唱更具情感,就應該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例如《爺爺為我打月餅》是一首借助傳統節日,抒發了紅軍老爺爺關心兒童的深厚情感,教師可以利用該首歌曲的創作背景來輔助教學,讓學生在感人的故事中體驗歌曲的情感。
三、利用多媒體,強化小學生對樂理知識的理解
樂理教學是提高小學生音樂素養的基本環節,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更多的是利用單調的說教和板書來完成,而學生在被動的講解中既難以體會學習的樂趣,也難以掌握抽象的知識,而在多媒體的教學輔助下,小學音樂教師可以積極扭轉這一局面,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樂理教學方式。首先,教師要寓教于樂,豐富樂理教學的形式。例如在《賣報歌》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感受2/4拍子的特點,教師為學生設計了“接音符”的游戲,讓不同小組的學生通過接力的方式打出2/4拍子,進而實現寓教于樂的效果;其次,教師要重視思維培養,開發小學生的創新思維,在音樂教學對發展學生個性和創造思維十分重要,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創設的音樂意境,以激發學生對音樂的想象和創造。
四、結束語
總之,隨著現代教學技術在課堂中的普及,多媒體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輔助作用也逐漸凸顯,因此,音樂教師在實踐中應該結合具體的課程內容對多媒體教學進行設計,以保證教學的有效性。多媒體作為一種教學輔助工具,如何在教學中發揮其優勢則考驗著教師的教學能力,而要想在音樂教學中真正發揮多媒體的價值,小學音樂教師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堅持適度性,即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應該切實從學生的音樂需求和具體的教學內容出發,避免出現課件的濫用,或在課堂講解中過度依賴課件;(二)堅持人性化,音樂是一門極具人文色彩的學科,教師在多媒體教學中,應該不斷挖掘其人文主義的內涵,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情感引導;(三)有效性,教師在利用多媒體輔助的過程中,應該保證各個教學環節的有序銜接,進而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張蕾.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索[J].學周刊, 2016(19):214-215.
[2]鎖麗莉.運用多媒體優化音樂課堂教學的探討[J].科技經濟導刊,2016(25):125.
[3]張漢秀.信息技術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應用[J].科技視界,2016(25):296.
[4]周洋.巧妙借助多媒體優化小學音樂教學效果[J].求知導刊,2015(1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