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朝銀
摘要:當前社會的快速發展,要求大學生具備較強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很多畢業生在就業崗位上的不適應,也促使高校結合當前社會實際,優化職業規劃課程設置,促進教學與實踐相結合,同時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引導他們對未來職業目標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發揮職業規劃對提高大學生雙創能力的積極影響。
關鍵詞:職業生涯規劃;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創新創業教育的相互作用
(一)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幫助大學生進行職業定位
科學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具有重要意義。它能夠引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提高就業競爭力,日后在職場中可以脫穎而出,成為行業的佼佼者。而作為行業的佼佼者,必然要求擁有創新素質和能力,而這一能力與大學生職業規劃相呼應,職業規劃合理,職業定位準確,才能突破從眾心理,敢于創新,大膽實現創業。在正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引導下,能夠減少創業過程中的盲目性,堅定創業信心,能夠幫助學生擺正創業心態,了解創業的困難性,并對照當前形勢,以科學的方法對自己能力加以提升,克服和規避在創新創業過程中碰到的問題,提高成功率。
(二)創新創業教育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奠定了基礎
創新創業教育可以幫助高校學生培養創新意識,樹立創新思維,啟發他們用創造性的思維解決未來職業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到職業生涯規劃的內容和環節中,可以培養大學生的進取精神,促進其所學知識和技能的轉化,增強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社會責任感,激發大學生合理規劃職業目標,積極參與到創新創業活動中去,以更好地適應當前社會的發展要求,達到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思維能力的目的,為他們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創新創業教育可以引導大學生主動進行職業探索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通過了解創業知識,培養創新創業意識,促使學生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不斷地進行創新,更好地培養將來從事不同職業所需的知識和技能。職業生涯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隨著大學生對自我認知的深入,以及對未來職業的不斷了解,他們會根據這些變化,對個人職業規劃進行適當的調整。創新創業教育就是要引導大學生找準“落腳點”,主動地進行職業探索,找準自己的職業興趣與愛好,在職業生涯的發展中不斷調整和完善自我,以適應外部職業環境的變化,使自身的職業規劃與社會發展互動。
二、基于職業生涯規劃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有效路徑
(一)營造創新創業文化氛圍,打造人才培養新高地
高校要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努力營造創新創業的良好氛圍。要與創新創業政策部署相向而行,強化創新意識,營造有利于創新創業的發展環境。第一,學校要科學設置各類課程,合理利用學校各種要素,激發學生動力,提升創新創業教育質量。第二,學校要加強創新創業宣傳,可以通過校園網站、宣傳欄,利用校園廣播、網絡傳媒等,宣傳有關優秀校友以及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典型事例,邀請社會上的創業成功人士來分享創業經歷,調動大學生的認同感和積極性。同時,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于大學教育的始終,強化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以教學為中心,在專業課程的基礎上,與專業未來的就業方向相結合,在課程中增加創新創業的相關內容,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推動校園創新創業文化建設。
(二)依托職業生涯規劃,健全創新創業教育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是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基礎。在“雙創”背景下,目前高校均開設相關的課程,尤其是通過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系統學習,能夠使大學生明確自身定位。通過職業規劃,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就業創業觀,防止學生進入社會后盲目求職,在進入社會前對學生的就業、創業觀念進行引導。職業生涯規劃應該緊跟當前的社會形勢,教學更需要貼近實踐,課程設置要有科學性,要理論結合實際,通過創新創業相關案例的教學,引導學生對于案例進行反思。再通過積極參與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創新創業大賽等賽事開拓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同時,鼓勵學生參與各類創新創業課題,引導學生組建創業團隊。在課程設置上,注重大學生的個性化培養,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學科、不同專業年級的學生,結合當前社會環境,開展創新創業活動,把握創業新特點、新規律,用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實現創業成功。
(三)加強師資力量,建設專業的指導隊伍
師資隊伍建設是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關鍵。第一,高校應針對當前創新創業指導教師隊伍的現狀,建設完整的創新創業教師培養體系,以發展性評價指標為引導,對教師進行系統培訓,使他們不僅要掌握書本知識,更要引導教師自我規劃、自我發展,鼓勵教師多交流,掌握當前時代的創新創業經驗。第二,明確激勵機制,根據教師對于創新創業的理解、課堂表現、學生評價等,對一些優秀的創新創業指導教師給予更多的培訓和交流,尤其是加強校企之間的交流,為教師提供更多的學習和實踐機會。
(四)培育校外實踐基地,積累社會實踐經驗
實踐教學是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重要環節,也促進從理論知識向實際應用的轉化。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已經明晰的情況下,實踐環節應及時跟進,培育和依托校外實踐基地,組織師生到企業實地參觀交流,完善政府、高校、企業協同創新的平臺。首先,學校要主動對接地方政府,共建創業孵化園,為大學生創業活動搭建更高的平臺;其次,積極開展校企合作,與企業共建創新創業基地,通過發揮各自優勢,適當開展項目合作,促進資源深度融合,更好地實現可持續性發展;再次,鼓勵大學生積極參加各類有益的社會實踐,結合所學專業和市場需求,根據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到所擅長的領域去實習,深入企業一線,積累創業經驗,堅定創新創業的信念,積極投身創新創業。
三、結語
大學生正處在職業生涯的探索時期,高校應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結合,把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納入高校課程教學體系,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科學指導。通過職業引導,使他們進一步明晰自己的職業觀,并朝著這個方向不斷努力。讓他們在大學期間,有目的地尋找各種契機,不斷提升自我,更快確立職業方向,完善職業生涯規劃進程,不斷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為今后步入社會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袁芳.雙創教育環境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研究[J].才智,2019,(26).
[2]張喜盈.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就業指導的對策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