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君



摘要:如今,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的不斷進步,少數民族人口不斷增加且民族間的交流日益密切,在這樣的背景下,做好少數民族工作顯得格外重要。這不僅是黨的民族政策以及國家各項法律法規的基本要求;同時更是維護民族團結、實現中華偉大復興的重要基礎。鑒于此,文章從公共管理視角出發,基于社會認同理論、民族區域自治理論、政府職能理論,以內蒙古通遼市為例,分析探討了套了事現階段少數民族工作開展現狀以及存在的各項問題,并針對性的提出了幾點少數民族工作優化建議,希望能夠對我國少數民族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公共管理;少數民族;工作
Abstract: Nowaday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society, the population of ethnic minorities is increasing and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ethnic groups is increasingly close. In this context,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do a good job in ethnic minority work. This is not only the party's national policy and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various national laws and regulations, but also an important basis for maintaining national unity and realiz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China. In view of th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ocial identity, the theory of regional ethnic autonomy, and the theory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taking Tongliao City, Inner Mongolia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ethnic minority work at this stage,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ethnic minority work optimization, hoping to be able to work for ethnic minorities in China We can learn from it.
Keywords: public management; ethnic minorities; work
1.緒論
1.1研究背景
近年來,隨著國家的發展,為了更好的適應現代社會的管理需求,公共管理應運而生,其主要是指與政府有關的一些組織,以達到最大的社會效益、使社會全體成員共享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成果為目的,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通過法律、經濟、行政等手段進行社會資源整合、優化、管理的行為。
少數民族工作是新時期我國民族工作的重點所在,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少數民族地區的各項事務均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尤其是民族人才培養、社會就業等方面的成績十分顯著。但同時,受到文化觀念、語言交流、風俗習慣等因素的影響,在具體的少數民族工作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如對工作重要性的認識不足、民族工作區發展不平衡、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不完善等。上述問題的存在不僅將影響少數民族地區的進一步發展,同時也不利于民族團結和共同進步。鑒于此,有必要從公共管理的角度出發,給予少數民族工作以充分的重視,研究了少數民族工作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為我國少數民族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力的理論支持。
1.2研究意義
1.2.1理論意義
從理論研究上看,目前學術界對通遼市少數民族工作研究仍然十分不足,檢索有關通遼市少數民族工作的研究成果,發現有一篇有關通遼市社會市面蒙漢兩種文字并用管理的碩士論文以及幾篇涉及通遼市少數民族工作的雜志文章和新聞報道,并沒有專門研究通遼市少數民族工作的碩士、博士學位論文或者專著。其中,雖然一些論文從整體上考察了通遼市少數民族工作開展情況,但由于文章篇幅限制等原因,其關注點基本停留在當前實際問題的觀察層面上,缺乏深層次的理論思考和預測分析,并且內容不夠系統完整,可以說沒有涵蓋通遼市少數民族工作的全局。基于此,本文以通遼市少數民族工作研究為選題,從公共管理視角,運用民族區域自治理論、政府職能理論和社會治理理論研究通遼市少數民族工作,對于彌補學術界在通遼市少數民族工作研究方面的不足,促進民族地區少數民族工作理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1.2.2現實意義
從現實意義上考量,推進少數民族工作是當前我國民族工作的重點,從通遼市的實際情況來看,如前所述,通遼市是全國蒙古族最聚居的地區,蒙古族人口基數大、流動人口多,少數民族工作面臨著諸多挑戰和問題,而應對這些問題和挑戰需要可行的理論支撐。基于上述問題意識,本文專門研究通遼市少數民族工作,客觀地調查了解通遼市少數民族工作的現狀,深入分析當前存在的各種問題及其原因,并借鑒其他城市開展少數民族工作的經驗,提出加強通遼市少數民族工作的對策措施。因此,本文研究對通遼市作出科學的少數民族工作決策、促進該市少數民族工作順利開展,同時,對其他地區或城市推進少數民族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3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
1.3.1研究內容
本次研究主要以通遼市的民族工作開展情況為研究對象,切入視角為公共管理,文章整體可分為五個部分,具體如下:
第一部分:對本次選題背景進行簡單概述,同時闡釋本次研究的理論意義和顯示意義以及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闡述研究過程中涉及到的概念,包括公共管理、民族工作,整理研究開展所依托的各項理論基礎,包括政府職能理論、民族區域自治理論、社會認同理論;
第三部分:分析了通遼市少數民族工作的基本情況,包括通遼市少數民族概況以及民族工作存在的問題等;
第四部分主要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關的民族工作改進策略。第五部分為本文的結論部門,總結了本次研究的結論并對后續研究工作的開展與完善進行了展望。
1.3.2研究方法
第一,文獻研究法。在知網等學術期刊上對研究涉及的文獻期刊進行查找,收集與本次研究有關的各項資料和研究成果。同時,查閱通遼市機關單位資料室、圖書館相關資料,整理出與研究有關的法律法規文件,以此為論文的撰寫提供數據資料支撐和理論支持。
第二,調查研究法。在通遼市實地走訪調查,了解通遼市少數民族工作情況,尋找其中存在的問題沒研究提供客觀依據。
第三,系統分析法。將整個少數民族工作看作一個整體的系統,從民族工作所涵蓋的各項內容出發,探討事項之間的關聯性,為本文的研究提供系統分析思路。
1.4論文創新點及不足
1.4.1論文創新點
本文的創新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選題視角具有一定的創新性。以往對于少數民族工作的研究通常是基于政府管理的角度出發的,以公共管理視角為出發點的研究相對較少;與此同時,大多數研究在選擇研究對象時,多以新疆、西藏的少數民族事物管理為主,對于內蒙古少數民族事物管理的研究有所不足。
本文從制度層面研究了少數民族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從公共管理的多學科視角探討了少數民族工作的優化途徑,在研究內容的范圍上有一定的突破。
1.4.2研究不足
少數民族工作的內容十分繁雜且涉及面較廣,由于本人精力和資料獲取渠道有限,在進行論文撰寫的過程中,有關資料的搜集不夠全面,因此可能遺漏了一部分研究文獻。另外,在進行有關問題的分析時,還不夠深刻和系統對一些深層次的思想意識問題、、政策法律問題的分析缺乏深度、高度和廣度;部分優化措施的提出可能缺乏實踐操作性,在今后的工作中有待進一步完善和充實。
2.相關概念闡釋及理論基礎
2.1相關概念
2.1.1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最早起源于上個世紀70年代,是目前公共管理的前沿理論之一,James·rosinau指出,公共管理是在一系列活動領域內的管理機制,肅然這些機制沒有得到來自政府的授權,但卻可以發揮有效的作用。不同于國家統治,公共管理對于目標的實現主要通過公眾共同支持來完成,而無需依賴于國家力量。瑞士政治家J.Pierre認為,所謂公共管理,可以將其看作是政府與非政府部門,以實現地區發展為目的,而自發的在法律法規的框架內所進行的相互合作行為,從本質上來看,公共管理是政府及其相關組織和民間社會組織在復雜環境中參與城市管理的一種方式。
結合上述學者的觀點可知,公共管理的主體包括政府以及其他社會團體和企業,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公共利益最大化,管理的手段主要是在各種不同的制度關系中利用權力引導、控制各參與主體的行為,使其在管理公共事務的過程中相互配合、依賴、監督,行為管理合力,保證管理效率和效果。
2.1.2 民族工作
學術界對什么是民族工作有不同的解釋。部分學者認為,民族工作是有效貫徹國家制定的有關民族政策,保證國家法律法規順利實施,充分保障少數民族平等權利的工作。也有部分學者認為,民族工作與民族事務有關,而民族事務是指以黨的民族政策和憲法、民族區域自治法為政策和法律依據,以治理制度現代化和民族事務能力現代化為目標,以民族事務的法律管理、服務和監督為內容的失誤。本文認為,民族工作是在貫徹國家憲法、法律、法規的大前提下,落實各項民族宗教政策和制度,以實現各民族的互助和諧、共同發展的措施。從外延上看,民族工作包括民族自治地方和民族分散地區的各項工作。
2.2理論基礎
2.2.1民族區域自治理論
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的一項重要政治制度,從公共管理的視角出發,開展民族管理工作的過程中,必須依據《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有關規定,深入分析少數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在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過程中,要充分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保障各族人民平等的參與到國家事務、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中的權利。同時,要堅持社會主義法治,確保各族人民都能夠依法行使權利,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2.2.2政府職能理論
本文采用狹義的政府定義,即中央和地方的各級行政機關。政府職能是指各級行政機關及其工作部門在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公共事務中的責任和職能,政府職能理論的核心問題主要圍繞著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系展開,包括政府職能的范圍有多大等內容。
從我國政府職能配置的角度看,我國政府主要有五大職能,根據《民族工作條例》,少數民族工作的管理主體是人民政府,表明政府是少數民族工作的領導者和執行者,承擔著少數民族工作的管理、服務和監督職能。鑒于此,以政府職能理論為基礎,分析少數民族工作的發展情況時,有必要探討地區政府對于少數民族工作的各項體制機制、政策法規等內容。
2.2.3社會認同理論
社會認同理論認為,當團隊成員有著相同的目標,都朝著相同的目標努力時,團隊成員更有可能建立起一種良性、友好的合作關系。在現實生活中,如果群體之間的利益分配不合理,不能滿足群體或個人的需要,并且他們之間存在競爭關系,就會產生人與群體之間的偏見和沖突。在與本群體以外的群體發生沖突的同時,他們對本群體的成員表現出高度的認同,甚至認為本群體的成員和思想是正確的,整個群體表現出高度的一致性。
換言之,社會認同理論認為,群體之間的沖突是在無競爭、五差異的條件下產生的,這一理論闡明了個體的認同和歸屬心理是群體集體行動的基礎。這一理論在民族關系研究中具有明顯的科學性和適用性,對促進民族關系健康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為構建和諧的民族關系提供有效參考。
3.公共管理視角下的少數民族工作開展情況分析——以通遼市為例
3.1通遼市少數民族概況
作為我國重要的少數民族聚居市,通遼市內以蒙古族占據絕對的主體地位,同時其他多民族共同聚居;在地理位置上,通遼市在內蒙古以東的地區,下轄5個旗、1個縣、1個區、1個市以及1個自治區及經濟技術開發區。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底,通遼市總人口共計320.11萬,其中包括9個少數民族,人口共計165.63萬人,少數民族人口約占全市總人口的51.74%。在9個少數民族中,蒙古族人口占據了絕對比重,人口數在153.16萬左右,占全市少數民族人口的92.47%,占全市總人口的47.85%,占全國蒙古族人口的25%。通遼市具體的各旗縣市區行政區劃及其面積如表1所示。
3.2公共管理視角下通遼市少數民族工作存在的問題
3.2.1少數民族工作地域和事務范圍有限
目前,通遼市少數民族工作的范圍還較窄,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少數民族工作開展的區域范圍較窄。數據統計分析可知,通遼市是我國現階段蒙古族人口集中度最高的地區之一,市內人口分布上具有流動人口多、分布零散的特點,除了在霍林郭勒市、科爾沁區等城區有大量的蒙古族人口以外,通遼市的祁縣鎮等鄉鎮內也有較多的蒙古族人口分布。而現階段通遼市少數民族工作的開展主要局限于科爾沁區、霍林郭勒市等幾個重點地區,尚未全面推廣到各旗縣已建城鎮,在各旗縣范圍內沒有廣泛深入地開展有關民族工作,導致各地區的發展形勢失衡,嚴重影響了民族工作開展效果。
第二,少數民族工作事項范圍不夠寬。少數民族工作同時涉及到民族工作以及城市工作,具有涉及面廣、事項交錯復雜的特點,除了涉及文化、教育、飲食等日常事務以外,還包括醫療保險、社會就業、公共服務等深層次的社會管理問題。但目前通遼市在開展少數民族工作時還存在明顯的事項范圍不夠寬泛的問題,主要的工作重點依舊落在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管理之上,在充分就業、生活條件改善、民族語言文字宣傳等公共服務事項上的涉及較少。另外,由于少數民族居住較為分散,開展工作難度較大,一些少數民族成員較少的地方其民族工作較容易被忽視,民族管理工作的開展困難重重。
3.2.2 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方式方法較為落后
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方式方法較為落后,且不同地區各部門采取的民族團結進步方式方法存在較大差異,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到了民族團結進步建設的成效和質量。根據通遼市有關部門的民族團結進步活動開展情況來看,其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
第一,民族團結進步的宣傳教育方式單一,主要以理論宣傳、政策宣傳以及各種競賽等較傳統宣教方式為主,在進行宣傳教育時,沒能夠將有關內容與新時期下的扶貧、富民、蒙古語等內容結合,導致宣教流于形式,未能切實發揮應有效果。
第二,民族團結進步活動創建方式缺乏多樣性,在進行活動策劃時,沒有充分結合學校、軍隊、企業、社區、鄉鎮等不同主體的不同性質和特點,所采取的的民族活動策略缺乏針對性,導致各項措施無法充分的適應當地情況。
第三,民族團結進步方式缺乏雙向性和多樣性,難以形成社會治理。目前,主要途徑是由政府單方面積極推動民族團結進,沒有形成以政府為主體、其他社會主體共同參與的民族團結進步創造的雙向互動模式。與此同時,也沒有形成其他主體自覺的參與到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創造的多元化主體模式。
第四,民族團結進步創造的載體方法創新不足。部分地方或部門還習慣于傳統的召開會議、張貼標語、發放材料等載體方式,沒有充分運用網絡媒體時代的新載體、新技術、新方法,影響了民族團結進步創造的普遍性。
族團結進步過程中語言文字使用不規范,相當一部分部門主要使用漢語和文字作為宣傳印刷材料,而不是同時使用漢語和蒙古語文字進行資料宣傳,導致宣傳對象受限。
3.2.3少數民族政治參與意識缺乏
受文化、受教育程度、社會風俗等因素的影響,通遼市當前少數民族的政治參與水平相對較低,這與少數民族政治參與的積極性密切相關。整體而言,少數民族政治參與大多屬于自上而下的動員型,當少數民族成員政治參與意識越強烈時,其參與民族政治生活的水平就越高;反之,少數民族成員政治參與意識越薄弱,則其參與民族政治生活的水平就越有限。由此可見,少數民族政治參與意識缺失是導致少數民族政治參與主動性較差的主要因素。目前,雖然我國的政治體制給予了少數民族成員大量的政治參與機會以及豐富的參與渠道,但這些政治參與機會、政治參與渠道卻并沒有被廣泛利用,這主要是由于少數民族成員政治參與意識淡薄導致的,分析原因,主要如下:
第一,政府對于政治參與的宣傳普及工作存在不足,宣傳范圍和宣傳方式有限,未能向廣大群眾正確普及政治參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本文通過在通遼市進行實地調查和走訪后發現,接受調查的200名受訪者中,僅有27.5%的受訪者表示經常參加人大選舉,8%的受訪者表示偶爾參加人大選舉,64.5%的受訪者表示從未參加過人大選舉(如圖1所示)。這一方面反映了當前通遼市少數民族人大選舉參與率較低的現實問題;另一方面,也證實了通遼市少數民族工作開展過程中,對于公眾政治參與意識培訓不足的問題,在今后的工作中,若不能對此給予充分的重視并加以規范,必將長期影響我國少數民族的政治參與水平。
3.2.4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管理服務有待進一步優化
在通遼市城鎮化建設深入推進的過程中,農村牧區少數民族開始逐步流入城市,這進一步加劇了少數民族關系的復雜程度以及對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管理服務難度。通遼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具有居住分散、流動性大的特點,部分人員接受政府管理服務的意識不強,在進行相關信息登記時,存在抵觸心理,浙江導致公安等政府有關部門難以掌握人口流動的真實情況。另外,部分成員文化素質低、法律觀念淡薄,在遇到困難時習慣性的無視法律聚眾解決,甚至惡意的將生產生活領域的共性問題國有化、宗教化,這不僅使得少數民族管理執法工作無法順利推進,同時還可能影響社會和諧。
以通遼市扎魯特旗為例,2018年的統計數據顯示,魯北鎮街道流動人口共計7289名,占街道總人口數的8.93%,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共計3378人,占全街道流動總人口的46.34%,全旗超過95%的人口為流動人口。與此同時,外來務工人員的數量近年來增長迅速,這進一步加劇了魯北鎮社會保障綜合管理難度和流動人口管理難度。目前,在進行少數民族流動人員管理的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第一,勞動就業不規范,部分小企業和個體業主出現隨意招聘和就業的現象,用人時為能夠和農民工簽訂勞動用工合同,不向農民工支付工資,導致勞動爭議等事件頻發。
第二,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管理資金在一定程度上不足,專業管理人員隊伍難以適應越來越多的流動人口的管理。另一方面,從城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社區管理和服務的角度來看,雖然強調建立嵌入式民族社區,推進少數民族群眾服務平臺建設,但實際工作中存在較為嚴重的形式主義問題,導致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管理和服務的質量和水平較低。
4.基于公共管理視角的少數民族工作開展優化建議
4.1健全少數民族工作體制,擴大少數民族事務管理范圍
完善少數民族工作制度是做好各項少數民族工作的重要前提和組織保證,基于當前通遼市存在的少數民族管理區域范圍有限、管理事項有限的問題,從公共管理視角出發,在優化少數民族工作的過程中,可采用以下措施:
第一,各級黨委政府牽頭,聯合其他各級政府部門切實加強和完善少數民族工作的領導體制建設,通過科學的組織領導,利用會議的形式廣泛聽取少數民族各個時期的工作匯報,集中研究和解決少數民族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第二,拓展少數民族管理區域范圍和管理事項的外延,加強城鎮民族工作機構建設,加大民族工作部門人員隊伍建設,適當增加民族工作機構編制,克服體制結構不足導致事項開展無法推進的困難。與此同時,對公共就業、醫療衛生等公共事項展開管理,為少數民族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提高其生活幸福感。
第三,完善少數民族工作經費制度。一方面,增加財政支出中的少數民族工作經費占比;另一方面,為了確保專項資金得到合理利用,設置少數民族發展資金管理機構,由專人負責專項資金的使用管理、監督。與此同時,完善少數民族街道辦事處和社區制度,強化街道辦事處對社區少數民族工作的指導作用,完善少數民族工作網絡,形成民族工作聯辦局面。
4.2創新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方法方式,提高民族事務依法治理能力
第一,建立健全協調各部門配合機制。一方面,建立健全黨委宣傳部、統戰部和政府國家工作部的協調配合機制,使其共同對少數民族工作進行調查、研究并進行有關事項的規劃、制定,協調解決其中存在的重難點問題;另一方面,按照建設民族團結進步的工作要求,建立健全學校、機關、企業、軍隊、宗教場所等參與主體在內的協調配合機制,形成全社會參與的民族團結進步的協調配合網絡。
第二,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首先,將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相結合,及時獎勵在民族工作中有突出表現的個人與群體,通過樹立榜樣的方式激勵更多的人參與到民族工作之中,形成全民共同管理的良好氛圍。其次,通過紀律、責任約束、權力等手段,對有關組織和個人進行權利約束,防止在民族工作中濫用權力的行為的發生。
第三,建立健全監督檢查機制。把建立民族團結進步納入全市各地區各部門、各行業的監督檢查工作之中,按照有關監督檢查制度和責任要求,采取平時監督考核驗收、專項檢查、重點抽查相結合的監督方式,對民族工作所涉及到的組織領導干部進行監督,以確保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的實效性。
第四,建立健全考核評價機制。把建立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的開展情況納入到各級組織及其領導干部的考核工作之中,并將其作為績效考核的重要指標和內容。此外,采取組織評估、第三方評估等方式保證考核的公平公正性。
第五,加強法制教育。首先,加強黨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法制教育,學習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清真食品管理等知識以及相關政策,切實提高黨政機關和公職人員的法治意識和少數民族事務管理能力。其次,加強相關社會團體組織以及個人的法制教育,使其正確認識到自身的地位和在民族工作中的作用、責任義務等內容,使其能夠自覺地維護民族團結、遵守法律法規。最后,規范民族事務管理權,要求有關部門必須按照權力清單、責任清單以及職能分工開展各項民族工作,堅決杜絕一切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以此保護少數民族的合法權益,確保民族團結進步活動取得成效。
4.3培養少數民族政治素養,提高政治參與能力
較高的政治參與意識和政治素養即是少數民族進行政治參與的前提,也是確保良好的政治參與水平的重要條件。結合通遼市目前的少數民族政治參與情況,在優化民族工作的過程中,有必要進一步培養少數民族政治素養、提高其政治參與能力,在這過程中,可采用以下措施:
第一,提高少數民族的受教育程度。大量實踐研究證實,人員的受教育程度與其政治參與程度和水平之間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簡言之,受教育程度越高,則其政治參與意識越強烈、政治參與水平越高。對此,應當切實加強對于少數民族的教育程度,提高少數民族受教育范圍和受教育水平;同時,重視對少數民族的政治知識教育,使政治知識在社會范圍內成為一種常識。
第二,政府方面積極發揮引導作用。提高政治素養不僅是公民個人的責任,同樣也是政府職能的要求,對此,政府應當通過社會普及、宣傳等方式,向少數民族成員進行參政知識教育,豐富其政治參與理論知識;通過組織政治參與實踐活動等方式,鍛煉其政治參與能力、提升政治參與水平。
轉變動員式的政治參與模式,實現主動性的政治參與模式。實現這一轉變的關鍵在于增強少數民族政治參與的意識和意愿,對此,一方面要給少數民族直接參政提供更多的機會,另一方面更要重視少數民族的政治參與價值,使其感到自己政治參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4優化城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管理服務,加強數字化平臺支撐
優化城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管理服務是當前少數民族工作的關鍵,對此,一方面應當完善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體系建設,使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在就業、住房等方面享受與當地居民平等的待遇。另一方面,應當積極護流動城鎮少數民族的合法權益,通過建立法律援助中心等方式為其提供基本的法律咨詢和幫助,確保城市和社會的政治穩定。
另外,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在進行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管理的過程中,還應當積極借鑒和利用各項現代信息技術。在以往的少數民族地區管理中,受到不同的社會環境、文化氛圍、經濟狀況以及獨特的民族傳統等因素的影響,其行政生態以及行政文化的建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長期的社會演進和建設法治政府的過程中,其中既有與依法治國精神相通的地方,但同時在某些細節方面也存在一定背離,這導致法治政府的建設舉步維艱。在數字時代的治理語境中,“互聯網+”、“大數據”成為了少數民族地區建設法治政府、實現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戰略引擎,利用數字時代的優勢,促使少數民族地區政府權力透明化、規范化、法治化、民主化運行,對于少數民族地區政府治理主體多元化、決策科學化、目標精細化、方式智能化的實現意義重大。對此,可創新完善“二維碼”信息化服務管理平臺,通過“二維碼”信息化管理平臺實現對流動人口信息的新增、注銷管理,以此有效應對當前流動人口數量不斷增加、流動人口流動性強的局面,保證流動人口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此外,還可在“二維碼”信息化服務管理平臺中加入了信息上報功能,對于部分在限定時間內依舊沒有產生入戶記錄的房屋,由系統自動進行核實提醒,以此有效避免入戶工作的死角。
5.結論
做好少數民族工作,一方面有利于深入貫徹黨的各項民族政策,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建立和諧的少數民族關系;另一方面,有助于推動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本文以通遼市為例,對其當前的少數民族工作展開分析探討后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當前我國少數民族工作的開展還存在較多問題,包括少數民族工作地域和事務范圍有限、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方式方法較為落后、少數民族政治參與意識缺乏、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管理服務有待進一步優化等。上述問題的存在嚴重制約了通遼市少數民族工作的進程,影響了通遼市少數民族工作的開展效果和效率。
第二、在優化少數民族工作的過程中,基于公共管理視角,除了政府方面應當充分履行自身的職能,通過社會范圍內的政策宣傳、政治參與引導提升少數民族政治參與意識以及完善相關少數民族事項管理工作制度以外,還應當聯合其他社會主體共同參與到少數民族事務的管理之中,形成各主體聯動的管理局面,以此保證少數民族工作落到實處、切實發揮應有的效益。
參考文獻:
[1]烏伊罕.政務微信助力城市少數民族公共行政管理工作[J].環球市場,2018,(17):202.
[2]馬小華.試析社會工作者在預防城市少數民族流動青少年犯罪中的角色扮演問題[J].西部學刊,2017,0(7).
[3]劉蕊.小組工作介入少數民族學生厭學問題的研究——以楚雄師范學院為例[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17,32(5).
[4]王法敏.鄉村振興背景下民族院校公共管理類專業大學生基層就業的問題和對策研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2(13):194-195.
[5]朱維群.城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工作重在交融[J].民族論壇,2016,0(12):12.
[6]丁鋒.高職院校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研究——以無錫科技職業學院藏族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為例[J].時代報告,2019,(6):214-215.
[7]馮桂平 齊麗雪.少數民族女性公務員工作壓力源實證研究[J].現代交際:學術版,2016,0(10).
[8]劉芳,董殷江.社會工作在少數民族地區精準扶貧的對策研究——以云南省師宗縣龍慶鄉為例[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19,38(2):90-94.
[9]李亞龍.少數民族地區外源型“村改居”問題及治理策略研究——以石河子市東城街道明珠社區工作站為例[J].新西部(中旬刊),2019,(1):33-35.
[10]古麗米拉·斯蘭拜.淺談強化少數民族地區圖書館工作人員計算機操作的能力[J].圖書情報,2018,000(010):P.13-14.
[11]馬小華.城市化背景下社會工作介入西北少數民族地區的困境及其解決途徑研究[J].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22(2).
[12]葉詞潤,王麗莎.新疆少數民族流動兒童社會工作服務路徑及對策研究[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17,33(3):25-30.
[13]Thorbj?rn Sejr Guul,Anders R. Villadsen,Jesper N. Wulff.Does Good Performance Reduce Bad Behavior? Antecedents of Ethnic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in Public Organizations[J].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2019,79(5):666-674.
[14]LIU Wei."Assimilative Fusion or Pluralistic Integration": Study on Ethnic Identity and Ethnic Consciousness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Urban Areas[C].//美國行政管理學會%電子科技大學.201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12th) &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West African Studies (1st)(2017公共管理國際會議(第十二屆)暨西非研究論壇(第一屆)論文集.2017:517-527.
[15]Megan E. Vanneman ? Lonnie R. Snowden ? William H. Dow.Medicaid Spending Differences for Child/Youth Community-Based Care in California's Decentralized Public Mental Health System[J].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 in mental health,2018,45(1):15-27.
[16]AN Hua.Social Security in the Minority Reg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qualization of Public Services:An Model Innovation[C].//中國行政管理學會%電子科技大學%美國行政管理學會.201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10th)2014公共管理國際會議(第十屆)論文集.2014:904-909.
[17]Mitchell F. Rice.A post-modern cultural competency framework for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ublic service delivery[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sector management,2007,20(6/7):622-637.
[18]Jung,K.,Lim,D.,Shi,Y..Racial-ethnic disparities in use of antidepressants in private coverage: Implications for the affordable care act[J].Psychiatric services: a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2014,65(9):1140-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