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方慧 徐斌
摘要:現今跆拳道運動在世界各地廣泛推廣,在小學生中開展跆拳道運動,有助于全面素質的提升培養,開發小學生體力、精神潛力、智力素養,提高其應對困難的勇氣、信念,也加強了分析洞察能力、果敢判斷力,同時磨煉了意志品質。以跆拳道教學為主線,以“禮儀廉恥,忍耐克已,百折不屈”的精神思想為牽引,使學生在身體素質、精神修煉得到雙層次的磨礪,得以積極向上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跆拳道;小學教育;作用
中國初級教育的現狀是面臨著獨生子女成為主力軍,生源由于受到家庭溺愛嬌慣,使這一群體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懶惰習慣,其性格、體質、意志力都表現得不盡如人意,一部分更是沉溺于游戲、手機、網絡難以自拔,嚴重影響了正常的學習生活。開展跆拳道教學,針對這些問題有的放矢,摒棄存在的壞習慣,培養良好行為規范,為學校教育增添一道保障。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濟南協和雙語實驗學校1-4年級學生40人。
1.2 研究方法
1.2.1 問卷調查法
對學校教師及家長進行調查。
1.2.2 文獻資料法
通過網絡和圖書館查閱文獻資料。
2 結果與分析
通過調查研究現在小學教育生源存在的諸多問題,其主要原因是家庭生活條件優越而導致孩子得到了過度溺愛,主要表現為孤僻、依賴、沖動、膽怯、自私等陋習,特別是思想品質沒有得到良好的發展。跆拳道可以培養學生堅韌不拔、勇敢無畏、頑強堅韌的意志品質,“未學武先習禮”使學生從學習之初就養成謙遜、寬容、禮讓的崇高品德。
2.1 跆拳道培養小學生品質方面的作用
通過調查了解學習跆拳道過程中通過身體的活動得到成就感、滿足感,提高基礎運動技能可以在孩子身體方面、心理方面達到穩定的狀態,對孩子形成自我概念,建立信心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在練習跆拳道練習過程中,大多數是團體游戲和訓練,學生們在集體訓練的氛圍中很自然的學習到規則、禮讓、分工與協作,這些自然而然的系列活動,有意無意中培養道德感和良好心態,培養了社會交往能力。
2.2 培養了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運動習慣
現代社會物質豐富,因為不良飲食結構和不愛運動所引起的肥胖者越來越多,不僅影響生活、學習,還導致其在身體上、心理上產生的巨大的壓力,產生自卑心理。通過科學的運動能夠有效減少脂肪、控制體重增長,同時強健體魄,變得陽光開朗。跆拳道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協助父母、教師培養孩子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熱愛勞動習慣和自理習慣。
2.3 提升了學生的運動技能
小學生骨骼尚未硬化,而且肌肉柔韌性也非常好,相對成年人更容易掌握各式各樣的技能。其大肌肉群和運動感覺技能正處于發展速度最快的時期,抓住這一運動技能提升關鍵期,可以很大程度發展肌肉群的運動技能。
2.4 有助于智力的提高
提高智力,滿足大腦發育需要滿足2個條件,一是提供足夠的營養,保證充足的氧氣和睡眠,滿足生理方面的需要。二是提供具有豐富感官刺激的環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動作學習和身體運動,小學年齡階段智力提高幅度可以達到50%左右,早期運動對小學生智能起到非常關鍵作,身體運動技能的發展速度越慢越會影響到孩子的智力發育。運動刺激可在效地增加大腦的重量與皮質厚度,鍛煉時肢體動作千變萬化,也保全大腦各個不同部位迅速做出相應的機能反應,使大腦更加靈活。
跆拳道是一項非常有效的非常適合于小學生體育鍛煉的運動項目,不僅可以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而且還能提高孩子們的意志品質,可以使孩子們從一點一滴中打磨掉身上的“刺兒”,慢慢的茁壯成長,所以在小學階段開展跆拳道是一項兩全其美的教育活動,是全面發展德、智、體、美、勞的保障之一。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在小學教育中開展跆拳道教育是必要可行的,不僅可以幫助教師開展德育工作,還能間接輔助教育督導工作,而且能夠與家長一起幫助孩子們提高自信與意志力,克服性格中孤僻、依賴、膽怯、自私自利等缺點。
3.2 建議
建議在小學教育中增加跆拳道教育,在文化課學習的同時,融入進跆拳道教育使二者珠聯璧合,使得學生在正能量的環境中茁壯成長 。
參考文獻:
[1] 袁磊,王姍.韓國學校跆拳道發展引發的思考[J].體育時空,2012(01).
指導老師:徐斌,男,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跆拳道教學。
(作者單位:山東協和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