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揚 章舒桐
摘要:《旅游日語》作為一門實用性很強的日語專業課程,在地方高校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其傳統的單一教學模式改革勢在必行。文章從創新日語導游人才培養模式出發,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提出加強《旅游日語》課程教學實踐性的舉措,探究旅游日語課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
關鍵詞:互聯網+;旅游日語;混合式教學
《旅游日語》作為日語高年級的專業課程,教學內容涉及導游業務和景點介紹,在“互聯網+”背景下,在地方院校轉型發展積極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環境下,以加強旅游日語課程教學實踐、培養創新日語導游人才等方面的教學改革顯得尤為重要。本文聚焦地方高校的旅游日語課程教學,通過分析該課程的教學現狀,結合旅游日語課程特點,探討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際應用。
1 地方院校《旅游日語》課程教學現狀
(1)教學模式單一。旅游日語課程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課程,由于學生自身日語語言能力的緣故,旅游日語課程很容易被上成綜合日語課程,課上講解的語法和單詞過多,嚴重偏離了該課程的教學目標。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根據教材進行大量場景會話、關聯單詞的講解,引導學生去翻譯不同場景的功能性短句,學生只是一味的死記硬背。特別是在講解導游詞時,對于景點的具體布局、方位、一些細節,學生們根據教材只能有個大概印象,既不生動活潑,也難以記憶。同時,和導游相關的日常用語也沒有辦法和實際場景與景點結合起來,學生難免會感覺始終在被動上課,實用性不強。此外,多數高校在課程設置上會把旅游日語開設在大三學年,每周2-4學時,理論學時遠大于實踐學時,這就導致該課程的大部分時間只能在教室完成,學生普遍缺乏實際應用,難以達到教學目標。
(2)缺少有針對性、實用性的教材。對于旅游日語課程教材,地方高校普遍采用的是旅游教育出版社的《導游日語》、《實用旅游服務日語》等。教材中大多是全國一些著名景點的旅游接待會話或導游詞等,但具體到地方城市而言資料就顯得匱乏,沒有系統專業的日語導游詞。作為日語專業的學生,多數會通過考取日語導游證書來增加就業的砝碼,但由于導游資格證一般在省內考,學生在準備導游口試時時常會在一些景點中的專業術語表達上犯難發愁。另外,市面上將日語導游和導游業務知識相結合的教材甚少,對要求“日語+導游”的旅游日語課程而言,學生也只能學到語言應用部分,對專業的導游業務知識知之甚少。
2 加強《旅游日語》課程教學的實踐性
(1)學時分配向實踐學時傾斜。作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課程,旅游日語課要改變以往的重講授、輕實踐的培養模式,在學時分配上,要加大實踐學時的比重。考慮到授課對象一般是大三年級的學生,且都具備了一定的語言基礎,建議實踐學時不低于總學時的三分之一或一半。具體到課程實踐,可以分為校內和校外進行。校外實踐可以在教室里進行分組模擬會話,以訓練規范學生的導游內容,教師可以從發音、用詞準確性上加以把關。校外實踐可以讓學生分批自選當地著名旅游景點中的一個進行導游實訓,并將此次實訓拍成視頻,教師通過視頻從學生的整體風貌、綜合語言素質上進行評價。
(2)課程設置的多元化與第二課堂組織。在課程設置方面,學生除自身專業的旅游日語課程外,還可以結合實際情況跨專業選修旅游管理專業或酒店管理專業的對應課程,比如《導游禮儀》、《導游實務》、《酒店經營與管理》等。通過選修課程,學生可將選修所學反過來應用到旅游日語課程中,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有很大幫助。在第二課堂方面,除日語專業的活動以外,還可以通過舉辦日語導游知識大賽、日語導游講解大賽等,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導游講解習慣,進一步夯實專業技能。此外,還可以將導資格證的考取與實踐學分掛鉤,作為常態機制加以落實。
3 “互聯網+”背景下《旅游日語》的混合式教學
(1)旅游日語課程混合式教學設計。“互聯網+”背景下的旅游日語混合式教學,需要教師整合教材內外的資源為教學服務。首先,課前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以學習任務的形式分解為四項。學生利用網絡查閱相關業務詞匯,檢索本課相關的資料;教師通過平臺向學生發布音視頻教學資源,開展課文內容聽說和翻譯訓練;學生通過網絡檢索資料創設會話情景;教師設定主題,讓學生利用網絡制作介紹課件。在正式講課前,圍繞上節所學內容,可以先抽取2組學生進行情景會話練習,教師給予指導與評價。課堂教學初始,播放景點介紹、場景接待等有關的視頻短片,或在介紹景點時使用圖片導入法導入話題,激發學生的興趣與求知欲,課后再通過一些優質網絡資源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
(2)旅游日語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優勢。針對實用性教材及教學資料的匱乏,可利用互聯網獲取豐富的教學資源,如滬江日語網站旅游日語板塊,提供了各大景點的雙語介紹;外語導游微信公眾號提供了國內著名景點的日語解析,還加入了雙速模仿跟讀。利用圖片、視頻資源等多手段進行教學,還可使旅游日語課堂更加立體化,給學生創造適宜的環境,如在講解景點時,通過圖片和視頻相結合的方式,直觀形象的呈現給學生,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最后,通過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開展,將互聯網應用結合協同學習、任務驅動等教學方法,極大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動力,使學生的合作能力、溝通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4 結語
從長遠來看,隨著地方旅游業和文化產業的迅速發展,對日語導游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大。在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的浪潮之下,地方高校的日語專業也應積極進行改革創新。本文通過分析日語專業具有代表性的實用性課程《旅游日語》的教學現狀,提出了關于加強課程教學實踐性的具體舉措,同時對本課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進行了探究,希望能為地方高校轉型期其它課程的改革提供借鑒和參考。
參考文獻:
[1] 王育紅,胡啟敏.旅游日語教學初探[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2010(03).
[2] 田野.關于高校《旅游日語》課程的教學思考[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02).
[3] 侯曉藝.基于項目教學法的《旅游日語》課程改革實踐與研究[J].傳播力研究,2019(28).
作者簡介:張揚(1986—),男,河南周口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日語教育,日本社會與文化;章舒桐(1989—),女,四川內江人,助教,碩士,研究方向:日本語言文學,日語翻譯。
(作者單位:四川工商學院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