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紅波
摘要:在教學改革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也越來越重視對學生的法治意識素養培養,促使教師加強對傳統教學方式的創新改革,適應學生個性特點的需要,提高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質量,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為青少年今后的生活和發展奠定基礎。因此需要我們加強對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存在問題的有效分析研究,及時更新法治教育的觀念,加強對新型教學理念的學習,并應用在實際教學中,形成良好的法治教育氛圍,引導學生對各種法治案例進行有效探索,促進學生法治意識的培養。本文首先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對學生法治意識素養培養的現狀問題進行簡單的分析,然后重點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對學生法治意識素養培養的具體策略進行積極的研究,以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法治意識;教育氛圍;具體策略
隨著我國依法治國戰略的全面推進,法治教育逐漸融入到現代教育體系中,成為現代教學中的重要內容,而青少年階段作為法治教育的重要時期,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法治意識素養培養的重視,就需要詳細分析現階段法治意識培養的問題狀況,實施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育指導,形成良好的教學模式,促使學生自己進行對各種法治知識的學習探究,逐漸形成自己的法治精神,促進學生法治意識的培養。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對學生法治意識素養培養的現狀問題
1、有些學生的法治知識基礎不足
在初中階段的教育中對學生進行法治意識的培養,就要求學生具備一定法治知識,掌握相關的法律常識,從而根據對這些知識的學習和理解,形成良好的法治意識,能夠正確對待各種法治事件,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有不少學生的法治知識基礎不足,沒有足夠的知識底蘊,這些學生在小學階段沒有受到專門的法治教育,只是受到教師或家長的零星指導,在初中階段接受這些知識的時間較短,沒有形成有效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使得學生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法治意識的培養出現問題。
2、部分教師對學生的教育方式存在問題
在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要實現對學生法治意識的培養,就需要改革過去的教學方式,加強對學生的教育熏陶,利用各種法治知識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自己根據法治知識分析各種實際案例,掌握各種法治知識的運用形式,提高學生的法治素養。但是依然有部分教師對學生的教育方式存在問題,具體的教學灌輸過程太過單調,學生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沒有足夠的自主性,對各種知識的理解受到影響,更多地是被動記憶這些知識,而無法形成對這些知識的深入認識,影響了學生法治意識的培養。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對學生法治意識素養培養的具體策略
1、轉變法治教育觀念,形成有效的教學模式
在傳統的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往往習慣對學生進行灌輸式的教育,使得學生完全處于被動學生的情況,沒有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很容易失去對課程知識的學習積極性,影響學生法治意識的培養。因此需要教師轉變過去對學生法治教育的觀念,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創新有效的教學模式,合理滲透各種法治觀念,促進學生法治意識的培養。教師本身需要不同提高自身專業素質,能夠合理分析教材知識,總結各種法治內容,創新法治教育策略;同時需要教師重視學生的課堂發揮,讓學生可以進行主動學習,對各種法律知識進行學習和應用,解決各種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從而不斷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
2、結合學生日常生活 ,滲透各種法律知識
道德與法治的課程教材是教師開展教學的重要載體,其中包含著大量的法律知識,要實現對學生法治意識素養的培養,就要求教師加強對教材的分析,探索其中蘊含的法治教學資源,在教學中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形成獨特的法治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深入理解,從而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
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部編版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關于“隱私受保護”的內容時,教師要讓學生對關于隱私內容進行學習理解,并掌握如何對侵犯隱私行為的評判方式,形成正確的隱私觀念,就需要積極引入各種生活案例,通過學生在生活遇到的常見問題進行導入,讓學生自己進行思考和分析,如:“我們的日記本會輕易給別人看嗎?”“隱私暴露會傷害到誰?”“隱私就是壞事嗎?”等,這些問題就可以讓學生進行分析,鼓勵學生在課堂上進行針對性的思想表達,讓學生通過有效的互動交流,掌握隱私的定義,認識到生活中如何對待自己和他人的隱私,掌握對隱私界限的區分方法,進而尊重他人的隱私,形成自己正確的隱私觀念,培養學生的法治精神。
3、結合各種案例開展教學,提高學生的法治意識素養
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教師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素養,就需要充分認識到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教師只是作為課堂教學中的指導者和輔助者,只有對學生內心產生影響,才可以有效實現對學生的法治教育,因此教師可以將一些真實案例引入課堂,促使學生進行針對性的互動交流,深化學生對法治知識的認識,解決各種法律問題。
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部編版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關于“贍養問題”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將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案例引入課堂,將生活中遇到的各種老人贍養問題進行溝通互動,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展示,讓學生分析老人和子女之間的關系,掌握贍養問題雙方的不同觀念,有效提高學生對相關問題的認識,從而實現對學生法治意識的培養。
參考文獻:
[1].高校憲法教育貫穿“法治入憲”內容的路徑探析[J].陳潔.思想理論教育. 2017(05)
[2].道德與法治課活動教學的主要問題及其對策[J].陳為,張艷,張有俊. 中學政治教學參考. 2018(29)
[3].誘思探究及其教學應用——基于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視角[J].郭霄鵬,霍登煌. 思想政治課教學. 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