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芳
摘要:近年來,隨著教育領域的不斷發展和變革,素質教育受到越來越多的人重視,在教育部2014年印發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首次提出“核心素養體系”[1]概念。基于此,為了使小學生能夠更好地發展,教師應從“核心素養”的概念出發,積極探索出能夠更好促進學生發展的路徑和方法,教師要重視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研究,使學生能夠樂于閱讀,在閱讀中學會思考。本文就核心素養背景下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改革的研究展開論述。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在知識全球化時代,各國都在不斷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在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版)中提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2]語文閱讀作為這一基礎性學科的一部分,使學生受到了人格與審美的熏陶,但在實際的課堂中,小學語文閱讀也存在一些問題。針對所出現的問題,我們逐步進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對應的教學策略,從而完善語文閱讀教學,為學生更好地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及閱讀教學概念
1.語文核心素養
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 、“思維發展與提升” 、“審美鑒賞與創造” 、“文化傳承與理解”[3]四個方面,這四者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學生通過豐富的語言實踐不斷提高語文核心素養,促進良好個性和品格的不斷形成和發展。語文素養具有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豐富內涵,它不僅僅只是一種語言技能,而是一種綜合而又復雜的精神文明。
2.語文閱讀教學
閱讀教學是使學生接受并理解文本內容的過程,通過閱讀,使學生具有獨立的閱讀能力,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積累豐富的語言表達方式,使學生從中獲得審美體驗。同時在閱讀中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夠獨立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培養個性,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閱讀內容選擇不合理
在小學語文閱讀的拓展課堂中,學生會有固定的課外閱讀時間,每間教室會有一個讀書柜以供學生選擇所喜愛的圖書,但這些圖書是根據教師的主觀性為學生選擇閱讀的文本內容,又或者圖書分配的隨意性,從而使得有些圖書的內容忽略了小學各階段學生的特點和理解能力,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出現了難以理解文本內容的情況,從而使學生感到閱讀的內容生澀難懂,逐漸失去了閱讀的興趣,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造成了影響。
2.學生的閱讀興趣低下
當今的網絡世界越來越豐富精彩,來自新聞媒體,尤其是網絡的沖擊使得學生的閱讀率不斷下降,多數人對閱讀也漸漸習慣停留在某種信息之外,只看到表面。小學生活潑好動,加上在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各種高科技產品,豐富多彩的游樂設備,使學生難以靜坐在書桌前進行閱讀。學生更好奇于外界豐富多彩的活動。而對于小學高年級而言,應試教育的壓力也使得很多學生疏于閱讀。因此,“閱讀危機”正在影響越來越多的人,學生閱讀興趣的低下使得閱讀教學的進程變得更加緩慢。
3.缺乏閱讀氛圍
在學校,圖書館作為傳播閱讀文化的主要媒介和手段,但圖書館總是“人跡罕至”。學校總是口頭鼓勵學生多閱讀,缺乏一些制度和活動作為保障,并且不能及時搭建學生可以互動式交流的平臺,使得學生將讀書的心得和對書籍的感悟通過分享的形式相互交流。同時學校有時候疏于將教師履行指責的情況納入到教師的評價當中,使得教師在真正實施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不能真正落實,使得各項措施流于表面。
三、基于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升策略
1.基于學生心理發展特點選擇合適的閱讀內容
小學階段的學生的思維發展還沒有達到成熟的水平,而且知識儲備也遠遠不夠,尤其是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所學的知識都是比較基礎的。如果教師只是基于自己的主觀意愿為學生選擇圖書,超出了學生所能理解和接受的范圍,就無法實現閱讀最初的目的。因此,教師應該從語文的核心素養出發,明確語文教育的閱讀教學目標,了解各個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選擇更加簡單有趣的閱讀書目;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選擇更具有經典的閱讀內容。
2.兼顧語文閱讀教學的豐富性與技巧性
首先,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要遵循趣味性、多樣性、真實性原則,教師講解時要運用簡單通俗的語言,易于學生的理解。其次,教師在整合語文閱讀文本內容時,對于閱讀問題的設計要具有技巧性,在內容與問題的貫通融合中,不斷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分析,從而解決所提出的閱讀問題。
3.定期進行教師培訓,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和教育教學水平
我們可以聯絡各地的優秀教師、高校的專家,進而整合教師培訓資源的平臺,邀請優秀的專家、特級教師進行現場指導,各小學語文教師也可以將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匯總,并將它們向專家、特級教師反映。對于農村或邊遠地區的教師,可以為其提供網上培訓、專業的咨詢、資源共享等服務。通過一系列的教師培訓以及教師之間的交流溝通,從而促進教師的專業技能和教育教學水平的不斷發展。
4.家校、社區形成聯動機制,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如果要促進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發展與提升,不僅僅需要語文教師的努力探索,更重要的是要家校之間、家校與社區之間形成聯動機制,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例如在學校可以設置讀書日,為學生搭建互相交流的平臺。學校也可以建立“圖書漂流站”,優化學生的閱讀資源。在家庭中,父母也要承擔起這一責任,合理安排時間,與孩子共同閱讀。當然,對于社區而言,加強對于閱讀的宣傳力度,每月為小學生提供最受歡迎的書目,同時也可以針對小學生的閱讀范圍舉行社區比賽,這樣更能夠促進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家校、社區努力形成聯動機制,為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攜手努力。
結語
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作為教師,我們要明確語文核心素養的真正內涵,并滲透到教學的過程中。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明確教學目標,構建完整的語文教學體系,為學生更好地發展探索有效的路徑。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 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2014年版)
[3]劉婷.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2019
[4]倪文錦.語文核心素養視野中的群文閱讀 [J]. 課程·教材·教法 ,2017(6):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