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懷麗
摘要:說理教育是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簡稱“思政教育”)的方法,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具有過一定的優勢。但是,在當前紛繁復雜的社會環境下,這種教學方法的局限性逐漸凸顯。敘事教學法以講故事為主要形式,為思政教育提供了一種新的方法,體現了思政教育方法為適應實踐發展需要不斷地進行創新。從說理到敘事反映了思治教育方法逐漸從單向到雙向,從理論到實際的發展趨向。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說理教育法;敘事法
說理教育法是黨在長期的思政教育實踐中形成的一種正面教育方法,是黨的思政教育的基本方法。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單一的教學方法的弊端逐漸顯露,思政教育方法亟待創新。2016年12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提升思政教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要想提升思政教育的親和力,說理教育以理服人的方法在思政教育過程中的親和力凸顯的顯然不夠,而敘事法這種將信息接收者帶入一定的情境體驗中的方法卻恰恰能夠拉近教育者與受教育之間的距離,凸顯親和力。敘事法在思政教學中的應用,表明思政教育方法有了新的發展。
一、說理教育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
說理教育法是我們黨在長期的革命與建設的實踐中形成的一種思政教育方法,有其特定的內涵、特征。
1.說理教育法的內涵
說理,顧名思義是擺事實、講道理。說理教育法是指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的方式來進行思政教育的方法,即是說說理教育法不是單純為了使教育對象背誦、記住某些具體知識或理論概念,而是立足于教育對象思想實際,以教育對象思想道德素質發展為目標,將語言作為說理教育實施的載體,通過語言交流思想,解決思想問題。[1]
2.說理教育法不等于說教
說理教育法是與強制、壓服方法相對立的教育方法。說理不等于說教,說教是一種把抽象的思想政治觀念強加于教育對象身上,用“必須”、“應該”、“不要”等絕對化的語言對教育對象施加影響,要求教育對象絕對服從教育者所說的內容而不是向受教育者分析具體的原因。就主體角度而言,說教采取的是一種居高臨下的角度,而說理則采用的是一種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間的平等的態度;就具體方法而言,說教采取的是不講道理的方式,而說理則采取的是講道理的方式;就基本原則而言,說教采取的是獨斷的方式,而說理則是一種民主的方式,總而言之,說教是一種非理性的方式,而說理采取的是一種理性的方式。
二、敘事法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新發展
說理教育法是一種很有效的方法,在思政教育過程中曾凸顯過一定的優勢,但是它是在革命和建設初期,在一個相對封閉環境下、在黨和政府權威和威信較高、在人們思想政治觀念相對比較單一的條件下形成的一種方法。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深入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日益多元化,復雜化,傳統的說理教育法很難取得良好的效果。敘事法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用而生,逐漸得到人們的青睞。
1.敘事法的基本內涵
敘事,顧名思義就是對故事的敘述。敘事法是指通過解蔽方式,把具有一定思想意義的教育文本和教育內容相結合,并憑借敘述,將信息接收者帶入一定的情境體驗,從而提升學生素質的教育實踐活動,包括敘事者、敘事內容和敘事方式三個基本要素。敘事者就是敘述的主體;敘事方式是指敘述是在什么樣的時間、空間中展開的,該事件與所說話語的關系是什么,具體包括敘述幅度的問題和敘述頻率的問題;敘事內容簡言之就是經過教育者嚴格篩選的,針對教育對象現實的,為思政教育目的服務的“故事”。
2.敘事法作為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方法的必要性
(1)敘事法可以彌補說理教育法的不足
說理教育法是在黨的特定歷史時期形成的一種較為理想的思治教育方法,但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教育方法的弊端逐漸顯露出來,一味的講道理,難免會使受教育者產生抵觸和厭惡的情緒,會使其將思想政治教育誤解為一門“假”“大”“空”的學科,從而影響新時代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而敘事法卻彌補了這個不足,優勢凸顯。主要在于敘事的故事情節是教育者精挑細選出來的,具有針對性,所以在教育的過程中教育者能夠富有感情的,以幽默風趣的風格進行講述,這樣就有利于讓受教育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內心深處認可和接受這種教育,真正從“要我學”思維轉化為“我要學”的思維,從而實現思政教育的目的,避免說理教育法在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尷尬”局面,彌補說理教育法的不足。
(2)敘事法能夠拓寬思想政治教育的視域
敘事法中的“事”不是教育者信手拈來的“事”,而是經過精心準備的“事”,它或是經典故事,或是中國故事,這些“事”都是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關“事”,因而更容易讓受教育者獲得情感上的認同和觀念上的契合。除此之外,教育者可以根據受教育者的具體情況,重新挖掘故事,設置具體的故事情境,讓受教育者感同身受,并在這種體驗中思考和尋求解決人生困境的可能路徑,在潛移默化中達到思政教育的育人目的。所以敘事法不同于其它的教學方法,它能夠為思政教育提供一個新的視角,使思政教育能夠順利進行,既拓寬了視域,又達到了教育的目的。
三、從說理到敘事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發展的基本取向
說理教育法和敘事法保持了思政教育方法的一脈相承的重要原則和精神,二者具有一定的內在聯系。它們所涉及的主體關系都是一致的,都遵循著民主的原則,都與強制、說教等方法對立。但是,敘事法的應用體現了思政教育方法新的發展趨向。
(1)從單向到雙向的發展趨向。說理教育法雖然比較關注教育對象的思想政治觀念狀況,但從總體上來說,比較重視教育者的主導性,思政教育信息流動主要從教育者向教育對象進行流動,具有單向性。敘事法則是敘述者根據聆聽者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事”以解決聆聽者的具體問題為前提條件和落腳點進行敘述,而在這一過程絕不是單一的“你說我聽”的過程,而是充滿著雙向互動的相互交流過程,突顯了雙向互動的發展趨向。
(2)從理論到實際的發展趨向。說理教育法比較關注系統理論的教育與傳播,但是如果這種理論不能與人民群眾具體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思政教育活動也容易演變成脫離實際的說教。敘事法則不同,它以聆聽者為中心進行敘述,選擇的“事”都是聆聽者喜聞樂見的“事”,比較的接“地氣”,在加強對敘述對象思想教育的同時,更注重對敘述對象生活的關注,蘊涵著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從理論到實際的發展趨向。
參考文獻:
[1]潘莉.略論說理教育法[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7).
[2]張江清.論敘事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作用[J].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