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興左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指出 :“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一二年級的教學重點。”這就給小學語文老師提出了要求:要重視識字教學,注重對識字教學的研究。而識字不僅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面對識字教學的難,教師應該想方設法營造快樂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輕松快樂的環境中主動識字,從而提高識字效率。
關鍵詞:識字教學;方法策略;教學研究
一、探索小學生識字途徑
1.在閱讀中快樂的識字。閱讀時提高學習效率的一種有效方法。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通過閱讀對所學的生字有個初步的印象,便于提高識字效率。教師必須注重在課堂上指導閱讀,教給他們閱讀方法,逐步培養其閱讀的習慣。如讓學生自己圈畫文中的生字,加注拼音,遇到不認識的字查字典,給生字組詞,把課文讀通順等。學生掌握了閱讀方法之后,就可以逐步將閱讀任務布置給學生課前完成,并在課堂上給出一定的時間檢查交流閱讀情況。為了培養學生閱讀習慣,教師要善于采用多種評價方式予以鼓勵。讓學生品嘗閱讀帶來的快樂,學生就不會把閱讀當作包袱了,而會主動、積極地參與自主識字中。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樣課堂識字時間就可以有效縮短,識字效率也會明顯提高。
2.在游戲中快樂的識字。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師不想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漲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不動情感的腦力活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的興趣,就會成為學生的負擔。”識字教學本來枯燥乏味,教師更應當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識字興趣,創設學生喜歡的學習情境。對于小學生來說,最好的教學情境莫過于玩游戲了。英國教育家洛克指出:“教育兒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兒童所做的事都變成游戲似的。”愛做游戲是兒童的天性,如果教師能把枯燥的、重復的識字融入游戲中,那么識字就不會變成一種負擔,而會成為學生所向往的活動了。給識字教學套上一件游戲的外衣,學生自然而然就將自己融入到了識字游戲中。讓學生感受到每一次識字就是一種游戲的過程,是一種快樂的體驗,從而在不經意間獲取了知識。
3.在識字技巧中識字。《語文課程標準 》指出:“識字教學要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體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中國的漢字是音、形、義的結合體。因此,識字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會讀,還要讓學生記住字形,體會字義,從而更牢固地識記生字。教師應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生字的特點,體會音、形、義之間的聯系。教學中,教師可以啟發性的提問:“仔細觀察這些生字,你發現了什么?”“你覺得那個生字好記?你是用什么辦法記住他的?”“看看誰最會發現,誰能當發現星。”用這些激勵性的語言,可以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課堂上就會經常迸發出智慧的火花。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學生自己找到識字方法。
4.在課外活動中識字。在課外活動中識字,也是培養學生識字興趣的重要手段。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成功的快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小學生有很強的好勝心、榮譽感,他們總是希望自己的成績能得到同學、老師的認可。針對這一心理特點,教師要積極創設語文實踐的環境,組織學生開展各種課外識字活動,從中體驗識字的樂趣。學生不僅用心識記語文書上的生字,還主動在課外書、報刊上識記生字,在活動中真正體會到識字的樂趣。同時,教師要在活動中毫不吝嗇的表揚,對于學生取得的點滴成績予以鼓勵,特別是后進生,要盡量滿足他們的好勝心,使他們充分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二、探尋識字教學策略
1.備課是重中之重。優秀的課堂教學離不開精心的課前準備,板書、導入、多媒體、課堂小獎品、語言提問等都淋漓盡致展現出課前準備的重要性,教學設計需要我們的思考和創新,應當使識字和學生興趣緊密聯系,同時識字教學來源于生活也要回歸生活,引導學生多方位識字。
2.探索識字方法。一直以來我都認為識字方法很單一,多讀多講,學生的興趣總不好帶動起來,看到其他老師的多種形式的識字教學方法也帶給我新的思考,生活識字讓學生關注生活,學會觀察,除了課本,還有很多地方都能成為識字資源;游戲識字能夠使學生產生興趣,引導學生主動、積極識字;講解字的演變,理解漢字變化過程加深對漢字的理解等等,另外還可以競爭識字,利用比賽形式,激發學生識字斗志,使學生更快樂地識字,選取何種方法都需要和教材、學生緊密聯系,正確把握識字方法,避免識字單一化產生的枯燥感。
3.重視學習習慣和方法的指導。其實不僅僅是識字教學,在課堂之中都應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注重對學生的鼓勵,尤其是低年級學生,關注學生的課堂表現,通過外在刺激來引導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課堂行為習慣的養成,為以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提高語文課堂識字教學效率
在語文課堂識字教學時,就要分步處理生字,力求把識字貫串在小學語文學習的各個環節。結合語言環境,讓學生既知字音、認字形,又能借助語言環境解字義、明用法,提高了識字的效率,對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的內容也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1.初讀課文,找出生字,隨文正音。由于學生課后已經通過預習讀過一遍課文了,那么在課堂學習中,學生先根據教師的要求,借助拼音初讀課文,在讀的時候注意讀準字音,并找出這一課“我會認”的生字圈出來,多讀幾遍。教師通過齊讀課文、指名讀、分自然段小組讀課文等方式檢查字音,及時糾正錯誤讀音。再將圈出來的生字用PPT呈現出來,學生拼讀。此時,學生已能很快地拼讀出生字。這樣隨文正音,學生既通過閱讀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又在閱讀中完成了生字的認讀。
2.結合課文,分析字形,巧記生字。當學生借助拼音會認讀生字后,識記這些生字就成了學習的重點了。怎樣才能高效地進行識字教學呢?提高識字教學效率的重要一步是實事求是,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進行教學。
美國教育家杜威說過:“每一個兒童來到學校的時候,除了懷有獲得知識的欲望外,還帶來了他自己的情感和感受的世界。”一年級下學期的學生已經認得不少的漢字,對漢字有自己的感受和感知的方法。教師應該重視學生的已知經驗和能力,在教學時要以學生的實際水平作為教學設計的出發點,分類處理生字,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識字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結合課文分析字形,或是根據不同漢字靈活的選用不同的識字方法巧識字。
漢字本身就是表意兼表形的文字,教學時,我們可以通過形象直觀的方法分析字形,引導學生運用學會的識字方法巧識字,使單調的筆畫,變成有趣的謎語;使枯燥的文字,變成美麗的圖畫。這樣做,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習起來比較輕松。課堂上,一個新字,學生們會運用多種方法去識記,在交流匯報中,也大大提高了學生自主識字能力。
3.把生字放回課文,結合語言環境,理解字義,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識記生字后,再把生字放回到課文中,讓學生充分朗讀課文。在學生讀正確、讀流利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讀出感情。所以,讓生字回歸到課文中,結合語言環境,理解字義,既是學生閱讀能力的訓練,也是語言文字的積累和運用。識字教學讓學生在讀中學習,在學中識字,在識字后讀書,較好地處理了閱讀和識字的關系,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并能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總之,應用巧妙的識字教學方法,解決教學枯燥無味的問題,降低了小學生識字難度,減輕了學生負擔。在豐富多彩的識字教學活動中潛移默化,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漢字的樂趣,越來越喜歡漢字,逐漸養成自主識字的習慣,提高了獨特識字的能力,為以后的學習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激發學生識字興趣,真正使學生樂于識字,主動識字,善于識字,讓識字成為一種快樂的學習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