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嬌
摘 要:黨的十九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黨中央對群團工作發展作出了新的工作部署。國有企業的基層單位應圍繞新時期的任務和要求,積極思考新形勢下國有企業工會工作的創新實踐道路。在新形勢下,國有企業需要深刻貫徹落實黨的方針政策,切實提升工會的工作質量和水平,充分發揮工會在企業與職工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推動工會工作的改革創新。本文結合國企工會基層工會工作現狀,對新的歷史時期如何做好國企基層工會工作進行探討。
關鍵詞:新時期;國企;基層工會;新思路
一、引言
黨的十九大標志著中國已邁入新時代,不僅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新使命、新要求,同時也給國有企業帶來新機遇、新挑戰。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統領國企工作,更好地組織動員職工堅定不移跟黨走,維護人民群眾的基本利益,是國有企業工會義不容辭的歷史使命和政治責任[1-3]。如何切實提升企業內部的核心競爭力,提高廣大基層職工的生產積極性和工作熱情,是國企基層工作亟待思考的問題。
二、基層工會的工作現狀
(一)組織力量較為薄弱
自國企產權制度改革之后,國企單位普遍進行縮編減員,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工會機構的人員數量,由于工作人員減少,再加上工會工作繁雜,嚴重制約了工會的進一步發展。在基層工會這種情況尤為明顯,工會干部大都是由項目部行政干部兼職代理,或者是上級領導自行安排、交叉任職,很少有專職的工會任職人員,導致基層工會工作者的工作熱情度不高,積極能動性不夠,政策研究不深的情況時有發生,對上應付差事,對下糊弄行事,如此更不能切實地為職工的利益考慮,真正成為廣大基礎層員工的“貼心人”,維護合法權益的“娘家人”。
(二)工作模式傳統落后
在新時期的背景下,整個社會處于知識經濟的信息發展快速期,人們的文化觀念也開始呈現多元化態勢[4-6]。但就國有企業基層工會來看,其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仍處于傳統落后的階段,習慣按部就班依照文件指示進行工作安排部署,工作理論思維依舊停留在“聽從指揮、機械操作”狀態,習慣于“開開會、講講話、走過場”,沒有深入職工群眾隊伍中,沒有切實把文件精神落到實處。同時,基層工會活動的形式缺乏創新,日常工作中的員工福利、慰問、文體活動形式過于單一化、簡單化,組織活動也重“拍照宣傳”形式,輕“內在需要”意義。這種工會工作狀態,已遠不能滿足職工的真正需求,無法發揮工會的職能作用。
(三)職工階層復雜多變
在經濟體制改革后,國有企業不在是“大鍋飯、鐵飯碗”,原有單一的職工隊伍出現了分層、斷裂的現象,也由此產生了很多不同的經濟群體。同時,職工與單位之間所訂立的勞動合同關系也不再是“終身制”,就基層單位而言,職工階層有合同制、勞務派遣制、外聘制等諸多勞務關系[7]。現有的薪酬體系不能完全適應紛繁復雜的勞務關系,在同一單位,同崗不同酬或者是同崗不同福利的情況時有發生。薪酬的不統一非常容易引發職工的內心不滿,從而產生勞動爭議或者是勞動糾紛,這給工會的協調、維權工作帶來很大的壓力。
(四)基層工會工作者有“四不為”現象
一是缺乏激情不想為。面對新時期、新形勢、新挑戰,基層工會工作人員習慣于按部就班、四平八穩地工作,思想上抱有“寧可少干事、只要不出事”的守成心理,缺乏銳意開拓、奮發進取的沖勁和謀大做強、再上臺階的闖勁。二是自我滿足不愿為。滿足于“過得去”,陶醉于“還可以”,自得于“差不多”,內心有“應付差事”想法的基層工會人員不乏少數。在日常工作方面,基層工會管理上缺少行之有效的工作指導機制和工作成果考核機制,從而導致工會人員辦事推諉、作風散漫,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三是能力欠缺不擅為。基層工會人員大部分是兼職的,主要工作精力還是放在工程施工生產上,對工會的工作懷著應對態度,工作方式大部分照抄、照搬,沒有形成符合企業特點的工作方法。同時,部分基層工會工作人員不能認真專研工會工作業務,對相關制度和管理辦法學習的不透徹、不深入,對工會工作職能、流程、內容不能很好地掌握,運用不到位,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欲為之而不能”的本領恐慌和能力危機。四是正效混淆不行為。基層工會工作人員在各項工作交錯忙亂時,存在只重眼前事務、輕視基礎資料工作、未管長遠建設的想法,單位工會資料文件會丟失、缺少,沒有形成良好的收集整理習慣,經常出現“平時拋之腦后,檢查到處翻找”的現象。
三、做好國企基層工會工作的新思路
(一)加強基層工會思想政治體系建設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開篇中,僅“人民”兩字就出現了203次,充分凸顯出“人民”的主體地位,彰顯出中國共產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念,同樣也貫穿于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全過程。必須時刻謹記,“以人民為中心”就是一切工作的落腳點和著力點。因此,準確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新時代工會工作的根本要求。作為國有企業,“以人民為中心”與廣大員工對美好生活的訴求高度契合,實現“興企裕民”就是最終的奮斗目標。各基層單位工會組織應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契機,做好十九大精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宣貫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切實強化政治意識,維護人民群眾利益,把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落實到行動上、實踐中,打牢政治思想理論基礎,克服消極思維、模糊認識所造成的各種束縛,真正做到職工群眾的“貼心人”“娘家人”。
(二)加強基層工會組織體系建設
要想將工會工作深入開展、落到實處,國有企業需要結合基層單位的實際發展現狀,充分了解員工的實際訴求,牢牢把握“以人為本”的核心工作理念,對現有的基層工會組織進行擴充或補選。同時,國有企業應盡可能挑選在職工隊伍里有影響力、有話語權的員工作為基層工會工作者,這些員工更貼近一線,更了解基層員工真實狀況,方便基層工會更好地保障員工利益,切實增強工會服務員工,維護穩定的能力,充分發揮基層工會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依法維權作用、思想教育引導作用和職工幫扶保障作用。
(三)提升基層工會人員的技能水平
基層工會組織要想成為黨政引領需要,群眾信賴的基層群眾權益組織,就需要擁有一支政治素質高、政策把握到位、制度研究透徹、熟悉法律法規、甘心服務群眾和真正把職工群眾放在心里的工會隊伍。同時,在工會組織隊伍的建設過程中,還應該積極地落實“黨建帶工建”的各項要求,開展學習型工會以及創新型的工會活動,“以學促效”,切實提升基層工會管理及服務水平。
(四)做好員工的宣傳教育和思想動員
工會組織的發展也要與時俱進,開展工作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創新服務的精神,從而提升工會的工作績效。不僅要考慮到企業的發展局勢,做好員工的思想動員以及宣傳教育,使員工對企業更加有歸屬感,提升企業的向心力以及凝聚力;組織培訓或者相關的競賽比拼,激發員工的學習熱情,讓員工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積極學習,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以及創造能力;鼓勵員工提高工作效率,實現自我價值、個人利益以及企業利益共同提升。同時,工會組織還要充分發揮為職工服務的精神,對職工群眾進行深入走訪和調研,以多種途徑達到與員工進行溝通的目的,拉近與員工的距離,傾聽員工對企業的意見和建議,真正地了解員工的利益訴求以及精神需求,努力實現員工的所有合理訴求,為員工謀求屬于自己的權益。
(五)構建科學高效的信息化工會管理平臺
建設高效科學的信息化平臺對提高基層工會工作效率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國有企業應以“互聯網+”技術為支撐,積極做好基層工會信息平臺建設,通過微信、微博、短視頻等多種形式,加大對工會工作的宣傳力度,及時做好各類信息數據的錄入傳遞工作,并與項目內部各部門實現信息互通、資源共享,提高工會網絡信息的及時性、準確性和便捷性。
四、結語
黨的十九大對基層工會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有企業要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榮譽感,牢牢把握“增三性、去四化”的目標,立足廣大基層職工的實際訴求,按照政治上有保證、制度上能落實、素質上有提高、權益上可維護的總體要求,積極承接和落實一線員工隊伍建設改革任務,促進職工與企業共同發展和進步。同時,國有企業要充分發揮工會的橋梁紐帶作用,落實好“四項職能”,助推企業快速、科學、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姚莉.淺談基層工會在企業管理中的積極作用[J].辦公室業務,2018(1):7-9.
[2]陳宏金.對企業基層工會如何“粘合”職工的幾點思考[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2016(4):15-16.
[3]郝曉東.淺談基層工會在企業管理中的積極作用[J].品牌,2014(9):77.
[4]王劍.工會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國職工教育,2004(9):18-20.
[5]陳昌林.工會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5(20):822-823.
[6]白璐.探討工會在企業文化職工文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J].企業文化(中旬刊),2015(1):86.
[7]胡佳.論工會在企業文化職工文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J].企業文化(下旬刊),2016(1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