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曉華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為了和國際接軌,更是為了獲得全世界的認可,在國際社會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占據著一席之地,就需要嚴格遵守國際上的一些規則。而新收入準則就是當前大多數企業必須要去研究的準則,從而確保企業更好地處理會計確認相關的問題。文章通過對新收入準則收入確認的主要內容進行闡述,并詳細分析了新收入準則下收入確認的重要把握點,并對相關制度及經濟結果進行分析,以便企業更加深入的貫徹和實施新收入準則。
關鍵詞:新收入準則;會計確認;相關問題研究
一、收入確認的關鍵點
新收入準則中明確規定了企業應該在履行了合同中的履約業務時就確認收入。其收入確認的核心就是精準的把握“履約義務”。根據相關的可靠性原則,企業在進行收入確認時,應具備以下兩個基本條件,也就是商品已經發出或已提供勞務并已經收取到取貨款或以獲得收取貨款的相關權利。但是,在新收入準則的規定中,只明確了履約義務,并沒有明確是否收取貨款或取得相應收取貨款權利。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收入確認的基本條件是在“合同”的基礎上進行的,也就是在合同中,就已經明確規定雙方或多方所訂立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相關權利及義務協議,合同的執行必須要由銷售方作為主導方來履行合同的相關義務,只要合同是合法的,那么銷售方在履行了合同約定的義務時,就獲得了收取相應合同規定款項的權利,所以收取確認的標志就是銷售方按照合同來履行義務,從而使得客戶獲得對商品的控制權的時候。
二、合同履約義務
新收入準則中明確規定了履約義務就是指合同中企業向客戶轉讓可明確區分商品的承諾,可明確區分,也就是說:第一,客戶從企業提供商品本身或其他獲得資源一起使用的過程中,獲得了一定的益處。簡單來說就是商品要具備價值,能夠為客戶帶去好處。第二,企業向客戶轉讓商品的承諾很容易和合同中的其他承諾區分,也就是不能存在需要提供一些重大服務、修改或定制具有關聯性的其他商品的承諾。履約義務除以上承諾外,還應該包含在合同訂立時企業已經公開的政策、聲明和以往的習慣做法等。比如,企業在銷售過程中聲明過免費對銷售的商品進行安裝調試和使用培訓工作等,雖說這些售后服務沒有寫進合同的協議中,但是這也應該作為商品銷售合約的組成部分。以上敘述的內容都是屬于某一時點履行的履約義務,但是有的銷售合同的履約義務時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完成的,因此,新收入準則還特別規定了是否進行單項履約義務。所謂的單項履約義務就是指客戶轉讓一系列實質相同且轉讓模式相同的商品的承諾。這些都是由于建造合同等特殊性的銷售業務而引起的,從而做了一些特殊的規定。新收入準則明確規定了某一時間段內履行履約義務和某一時間點履行履約義務。就單項履約義務中的實質相同、轉讓模式相同的銷售承諾來說,其轉讓模式相同應具備以下幾個條件:第一,客戶在企業履約義務的時候獲得或享受了企業履約所帶來的經濟利益;第二,客戶能夠對企業履約過程中的在建商品享有控制權;第三,企業在履約過程中所產出的商品是不可取代的,在整個合同期間內,有權對已完成的履約任務進行收取款項,對于一些合同不能繼續完成的,在表明履約成本后也享有收取相應款項的權利,這就是新收入準則中收入確認的基本標準。
三、商品控制權
新收入準則中收入確認的標志就是看商品的控制權是否發生了轉讓,只要商品的控制權發生了轉讓標志著銷售方已經履行了履約義務。要想詳細的了解新收入準則有關商品控制權的相關問題,就需要去充分理解商品的所有權和主要承擔的風險以及報酬轉移的關系等。所有權是所有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占有、使用、處理和獲取收益的權利,而控制權是相對于所有權而言對其中部分資源可以進行支配的權利,并不是說就對相應的資產具有所有權,簡單來講,所有權是包含控制權的,當然如果商品的所有權發生了變化,那么對應的控制權也就發生了轉移。整體來看,商品的所有權相對復雜些,而控制權相對較簡單些。那么在新收入準則下的收入確認標志也就更加容易分辨出來。所以新收入準則將商品的控制權作為收入確認的基本標志。
對于商品控制權的判斷,還應該詳細的分辨出是以商品銷售方失去控制權還是購買客戶獲得控制權為標志。那么在新收入準則中明確規定了應該以客戶取得控制權為標志。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對于是某一時點或某一時間段內履約義務的控制權的判斷還應該區分是否發生了轉移。對于某一時點履行的履約義務,應從五點來考慮:第一,對銷售方是否享有現實的收取貨款權利進行判斷,即先收款后付貨,企業依照銷售合同已經獲得當下履約義務對應的款項時,這就說明客戶已經獲得了商品的控制權,不管商品處于怎樣的狀態,銷售方都已經失去了對商品的支配權,而由客戶享有對應的控制權;第二,對企業銷售商品的所有權是否發生轉移進行判斷,也就是客戶是否享有所購買商品的所有權,判斷標志就是法定所有權發生了轉移,比如企業依照履約合同為客戶專門定制等不能在合同有效期間轉售給其他客戶的情況應該以商品的所有權轉移為判斷標志;第三,對銷售商品的實物是否發生轉移進行判斷,也就是說依照合同客戶已經取得了對商品實物的實際控制權,就代表客戶已經獲得了對商品的支配權;第四,辨別企業是否將銷售的商品所有權上的風險和報酬都轉移給客戶,也就是說客戶是否已經具備承擔所購買商品的一些風險和報酬;第五,對客戶是否已經接受商品進行判斷,也就是客戶已經享受到所購商品提供的服務或者勞務。只要滿足以上其中一項,就能夠準確的判斷出商品的控制權。
四、租賃確認的變化
第一完善了租賃的定義,增加了租賃識別、分拆、合并等內容。新租賃準則將租賃定義為“在一定期間內,出租人將資產的使用權讓與承租人以獲取對價的合同”,并進一步說明如果合同中一方讓渡了在一定期間內控制一項或多項已識別資產使用的權利以換取對價,則該合同為租賃或者包含租賃。同時,新租賃準則還對包含租賃和非租賃成分的合同如何分拆,以及何種情形下應將多份合同合并為一項租賃合同進行會計處理作了規定。
第二取消承租人經營租賃和融資租賃的分類,要求對所有租賃(短期租賃和低價值資產租賃除外)確認使用權資產和租賃負債。新租賃準則下,承租人不再將租賃區分為經營租賃或融資租賃,而是采用統一的會計處理模型,對短期租賃和低價值資產租賃以外的其他所有租賃均確認使用權資產和租賃負債,并分別計提折舊和利息費用。
五、服務收入確認
服務業營業收入的確認由于服務業包括兼有生產加工性質的照相業、洗染業、修理業,和主要是提供服務的旅店業,浴池業、理發業。因此對以上不同性質的服務業,其營業收入的確認也就不同。對于前者,以接受服務時反映營業收入,期末扣減未完成作業部分從而確認營業收入;對于后者,一般是先服務,后收款,因而,以提供了服務時確認營業收入。
六、對收入確認后的經濟結果進行分析
綜上所述,收入確認的主要工作就是確認收入的時點,根據權責發生制來看,收入確認的時點就是當收入實現的時間點,具體來講就是按照客戶取得商品控制權的時點來當做收入實現的時間點,一般來說都是晚于銷售方主觀判斷失去了對商品的所有權或控制權。例如企業已經將商品所有權上的風險和報酬都轉移給客戶,但是仍然由自身對售出商品的實施控制,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是以商品所有權風險和報酬發生轉移為收入確認標志,就會導致企業提前確認收入。所以,要是改變收入確認標志,就會對企業各方利益和責任進行改變。因此,對于收入確認的經濟后果在新收入準則下的實踐效果還有待檢驗,以上僅對新收入準則的執行預期經濟結果進行簡要的分析。
七、結束語
新收入會計準則確認主要是為了重新對業務收入的時間與金額進行確定,能夠將會計業務處理更加規范化,符合我國稅制改革的需要。新收入會計準則從合同識別、履約義務、交易價格確定、分攤交易價格以及收入確認時間節點幾個方面著手,將收入會計準則愈加明確,為我國會計行業發展提供重要基礎。
參考文獻:
[1]毋亮俊.新收入準則下監理企業的會計處理問題與思考[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9 (02):18-20.
[2]顏剩勇,陳威.我國新收入準則對會計判斷的影響研究[J].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報,2018,34 (04):5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