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和存 蔡虹
摘要:中華美育融入新疆高職院校班級文化的研究目的,是為了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潛移默化的美育教育去感化、影響學生。通過班級文化的塑造、社會的實踐、創建美育教育的評價機制、完善社會美育教學資源等內容,將精神教育、心理健康、職業規劃等內容納入教育過程中,提升受教育者的思維、品格能力。從而完善高職院校班級文化的塑造,為新時代輸送更多高素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中華美育精神 班級文化 新疆高職院校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07-0036-02
中華美育始終根系中華民族精神命脈。面對當今社會各種思潮的交融與沖擊,少數民族學生較多的新疆高職類院校更應結合中華美育規律、班級文化建設等,將中華美育精神融入職業教育的班級文化中,使新疆高職院校學生肩負起新疆建設和祖國建設的光榮使命,為新時代輸送具有中華美育素養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
一、基于新疆高職教育教學需求的中華美育
1.教育教學需求與中華美育價值相符合
中華美育的教育工作,就是要培養學生感受美德、品格,堅持傳承我國民族傳統文化,擁有鑒賞美的能力、更擁有創造美的能力[1]。縱觀中華美育價值訴求,與我國教育教學需求相一致,都是將我國傳統文化深耕在教育過程中,利用不同的方式傳承、升華、革新,以技術、自然、社會生活、藝術等內容為載體,將內外知識相互融合,提升受教育者的思維、品格能力,進而形成高尚的情操及獨特的創造能力。中華美育教育不能僅限于單純的提升受教育者的審美素養,更應注重潛移默化的影響能力,在這隱性的教育中逐步提升學生的情感、氣質、胸襟、品質等內容,使美育教育與德、智、體、勞相結合,引領學生的學科教育工作,積極將這股精神內容深化與升華,成為指引學生成長的精神樂土。
2.教育教學訴求與中華美育的時代需求相符合
中華美育教育工作其主要訴求就是以美育人,以文化育人,建立民族自信,成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根基,使學生成為社會建設中堅力量[2]。任何時代教育工作都是與社會的發展、民族的追求分不開的,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更應秉承我國社會主義民族發展之夢,利用先進的科學知識培育學生積極向上的美育精神,成為民族立于世界的堅韌底氣[3]。將美育放在社會發展的視野中,以時代教育使命與責任擔當為根本要求,明確美育教育工作的內容,既要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加強新疆高職院校特色文化育人之路,將技能、學習、技術作為前提,使校訓以班級為單位,不斷得到發展與傳承,成為提升高職院校師生工作的凝聚力、斗志力,又要將民族美好的發展與大眾的生活向往內容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將中華美育精神發揚光大。
3.兩者相融共話“以美育人”
傳統的美育教育沒有突出該項工作的重要性,體系缺乏系統性、專業性,質量也不高[4]。高職院校是我國職業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人才培養方式不應局限于技能知識傳授,更應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升,使其適應社會和民族發展的需要。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過程中,中華美育的作用更是無可替代。高職院校有責任、有義務去教育學生、培養學生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及綜合素養,完善自身的人格品質,樹立崇高的信仰,堅定文化自信,將中華美育與高職院校的德育教育工作相結合,合理優化美育教育的內容設置,科學規劃美育教育的工作流程,為社會輸送更多復合型人才。
二、中華美育視野中的新疆高職院校班級文化建設
1.新疆高職院校班級文化的特征與含義
班級文化是班級成員共有的,共同認可的價值觀、信念、學習態度的綜合復合體。班級文化可分為“硬文化”和“軟文化”。所謂硬文化,是一種“顯性文化”,可以摸得著、看得見的環境文化,也就是物質文化,比如教室墻壁上的警句名言,桌椅擺放,展示學生職業技能的展示區和懸掛在教室前面的班訓、班風等醒目圖案和標語,等等。軟文化是一種“隱性文化”,包括制度文化、觀念文化和行為文化。制度文化包括各種班級規約,構成一個制度化的法制文化環境;觀念文化則是關于班級、學生、社會、人生、世界、價值的種種觀念,這些觀念以各種直觀形式體現在班級的各個角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
新疆高職院校班級文化建設要將教育內容與美育教育相結合,將精神教育、心理健康、職業規劃等內容融入教育過程,引導學生以正確的價值觀念去判斷是非,面對各類思想文化沖擊時,能夠保持初心。
2.新疆高職院校的學情
新疆少數民族眾多,民族風俗、生活方式各異,這些都為中華美育教育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新疆高職院校應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民族觀、世界觀,為實現民族團結與國家發展奠定基礎[6]。校方有責任也有義務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發揮其教育環境的良好作用,促進學生的發展,使學生在受教育的過程中,了解自身的社會責任,優化自身的知識結構,保持心理健康,將來順利完成從學生到社會一員的轉變。高職院校要在教育過程中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學生的實際身心發展需求并遵循教育的客觀規律,培養學生的中華美育素養。
3.將班級文化建設和美育教育相結合,更好地實現“以美育人”
將班級文化建設和美育教育相結合,首先,可以使學生在受教育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在此過程中豐富自身的精神世界。特別是當代物欲橫流,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極易受到負面的、消極的價值觀影響。將職業教育中的班級文化建設與美育教育相結合,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開闊視野,將自身的學習目標定位在專業職業能力范圍之內。其次,還可以幫助學生突破慣性思維,從專業角度不斷探索美、發現美、創造美,掌握更多的理論知識,汲取更多的精神力量,豐富自身的情感體驗,從而使學生獲得更加全面的發展。最后,還可以幫助學生對真善美有更深刻的理解,使學生成為一個積極向上、知行合一的人。
三、中華美育融入新疆高職院校班級文化建設的策略
1.以時間為基準,做好學生教育工作
美育教育并非一朝一夕的工作,而是一條需長期堅持并深入人心的特色育人之路。堅持從“以美育人”的角度出發,完善班級文化文風,在班級中營造濃厚的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的成長[7]。“以美育人”沒有固定的、統一的方式方法,而是應該與職業院校所在的地域、環境、實時實事相關聯,才能更好地將美育教育融入整體的教育教學之中。
例如:在特定的時間,記錄學生成長的足跡,使美育教育成為學生德行培養的常規模式。如每節課的師生問好、課間見到教師要問好,等等,通過這樣的要求,提升學生的歸屬感和秩序感,使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體會到美育的重要作用。
2.以空間為基準,發揮學生的能動性
學校是社會大家庭的組成部分,也是學生了解社會、參與實踐的主要載體。新疆的職業教育利用自身的教育空間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體驗美、感受美、創造美,進而汲取更多的養分,發揮自身的能動性,創造社會之美。
例如:高職院校可以組織班級活動,讓學生走出校園,到大自然中感悟生態之美;走入科技館,感悟科技發展的奧妙;組織學生參加志愿活動,為更多人提供社會服務,等等。學生只有通過不斷地親近自然、了解先進的科技、感受社會,在實踐過程中感悟美,才能完成“以美育人”的浸潤,更好地服務社會、造福于民。
3.完善教育評價機制,做好美育的根基工作
首先需要創建美育教育評價機制,教師綜合學生當前的各項表現,根據判定機制針對美育教育對其進行評分。如對學生的課堂、實踐、課余時間自制能力、思想品德等方面進行客觀的評價,促進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形成,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使學生更樂于親近社會,開闊視野,促進自主意識及團隊協作意識的形成,使學生在接受教育過程中建好美育的根基,在行動上、思想上做自己的主人。
4.各方形成合力,充分發揮美育作用
學校要重視美育教學,挖掘社會美育教學資源;家長要與校方合作,做好家教合一的教育管理工作;同時,社會各行各業也都要積極參與高職院校學生美育教育過程,為“以美育人”創造便利條件。
例如:政府可以將“以美育人”列入科教興國的戰略方針之中,大力發動社會各界力量;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參觀博物院、文化館、藝術館,了解本民族的特色文化,發揮社會資源的美育教學作用,充分利用社會美育資源。通過多角色、多維度的內容奠定,為高職院校“以美育人”教育發展提供著力點。
四、結語
中華美育是我國民族文化得以傳承的前提。新疆高職院校應將班級文化建設、美育內容相結合,用美育教育熏陶學生,用班級文化塑造陶冶學生品格,用教育內容啟迪學生的思想,幫助學生了解美、發現美、創造美,成為促進社會發展、民族融合的棟梁之才。
參考文獻:
[1]大力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加強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9(36):19.
[2]馬錦.創新美育教育方式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J].學周刊,2019(26):115.
[3]王珊珊.美育視域下高職院校中華傳統藝術文化路徑研究[J].科技資訊,2019,17(9):218.
[4]張宜霞.文化自信與新時代高職美育課程體系重構[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19(1):123.
[5]王慎十.弘揚中華美育精神 發揮藝術美育功能[J].西北美術,2019(1):17.
[6]用“中華美育精神”滋養青年一代[J].西部素質教育,2018,4(20):10.
[7]王一川.中華美育精神的內涵和特質[N].中國藝術報,2018-09-07(3).
責任編輯:張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