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婧婧 賀高祥
摘 要:財會人員的職業素養與執業能力是發展專業的基石與立足社會的標準,應用型高校會計學人才培養方案應順應云會計、財務機器人等智能會計技術的應用趨勢,以會計司政策準則為導向,以課程內涵建設為核心,以師資質量建設為支撐,構建基于“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理念的應用型高校會計學人才培養模式,夯實“教書育人”的基本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會計學人才培養;“以賽促教+以賽促學”;質量管理;實踐探索
中圖分類號:G712?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12-0151-02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的重要講話,將教育擺在了前所未有的戰略地位,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成為更具緊迫性的戰略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把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擺在了重點突出的戰略位置,開啟了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新時代。特別的,在“大智移云物區”的時代背景下,黨的十九大提出,努力讓每個學生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將教育擺在了前所未有的戰略地位,提升教育質量成為更具緊迫性的戰略任務。《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等一系列文件相繼出臺,對提高應用型高效會計學教育教學質量進行了系統設計與全面部署。事實上,隨著以人才競爭為核心的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發生著多元性的變化,高等教育承擔著培養高級人才尤其是應用性人才的任務,培養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復合型人才,已是高等教育學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共識。
一、“以賽促教+以賽促學”,夯實“教書育人”的基本功
(一)以賽促教,明確“專職+專業+專項”實現因材施教
1.打造“專職型”財會競賽師資團隊庫。在現有專業教師隊伍的基礎上,通過引進高學歷、高職稱、高能力的專業教師,以及在職進修、參與國內外行業培訓、到相關企事業單位掛職鍛煉等途徑,建設一支專兼結合、校企結合、校校結合、結構合理的競賽團隊教學團隊。在先鋒模范黨員的積極牽頭下,力求建設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師資團隊。從以下措施著手:不斷將專業學習與思想政治學習、地方政府發展學習相結合,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責任觀,樹立“幸福是奮斗出來的”的踏實奮斗的拼搏理念,打造一批“素質硬、領悟強、業務精”的擅長博弈與攻堅克難的優質競賽師資精英團隊。
2.集成“專業型”財會競賽資源平臺室。構建智能的資源共享型財會競賽資源平臺室。加大投入力度,更新實驗實訓的設備和軟件,在完善和拓展現有實訓室的功能的基礎上,大力推進財會競賽資源軟硬件集成,構建設施先進、市內領先、資源共享的校內財會競賽資源平臺室,形成虛擬仿真數據平臺。學生通過仿真模擬,進行財稅實訓演練,強化專業知識。通過教師隊伍的引領,業界人士的參與,引導和鼓勵學生在會計理論及信息化操作基礎厚的基礎上積極主動參與高質量專業競賽,形成良好的學生主動思考、積極創新氛圍。
3.建立“專項型”財會競賽實時指導群。學習不斷線,術業有專攻。財會競賽在指導的方式上,實施訂單專項指導、情景實戰、案例實戰等實戰方法,加大網絡實戰力度,擺脫路徑依賴,真正做到教學相長。充分開展“團隊式”結合和課堂教學組織形式。進一步推廣實施“一課多師”和“團隊式”教學組織形式,增加教學素材,豐富教學內容,增強教師與教學內容的匹配性,提高教學效果。設立專項課程或講座,充分利用企業、行業資源,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就業指導,幫助學生制定競賽策略,明確競賽目標,提高學習的自主性,增強學生的競爭力,打造紀律嚴謹、專業精干、實戰經驗豐富的財會精英團隊。
(二)以賽促學,重構“i學習+i博弈+i團隊”實現攻堅克難
1. i學習的“全方位”培育藍本設計。競賽博弈是將愛學習與i學習(利用Internet學習)有效結合并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學生通過專業競賽,利用計算機網絡資源、辦公軟件資源、財務軟件資源進行多維學習與實踐,進一步提高了分析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是一種良性長效學習機制。i學習的“全方位”培育藍本設計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全面地瞄準人才培養計劃的目標與定位,適應校情跟蹤結果,進行課程知識點全面覆蓋、課程出勤率全程留痕、人才培養方案全點對接、教學評價全期可視的“全方位”培育藍本設計,發揮i學習教學模式優勢,把信息化對學生的影響從被動轉向主動,從而在總體上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內生動力。優質的會計專業競賽,具有耗時長、任務重、難度大的特點,不僅有利于對教學改革的持續推進,更有利于對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重構與創新,促進應用型高校會計學高質量的人才培養研究。
2.i博弈的“全聯動”自我培養體系。競賽博弈、敢拼敢闖是學生“基本能力訓練”“專業能力訓練”“實踐能力訓練”的重要組成環節。敢于博弈,并且能有謀略的利用互聯網(Internet)資源完勝對手才是競爭力的實現。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地參與高質量專業競賽,可以逐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其中,專業軟件的使用是當下財會專業學生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一般情況下,學生由于使用軟件頻次較低,熟練程度不高,導致學生就業的競爭力低下。財會專業培養適應當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需要培養學生熟練應用主流的會計信息化集成軟件、計算機網絡工具軟件,服務于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而競賽能夠使學生熟悉會計業務日常核算、納稅實務處理、集成軟件操作,成為財務分析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3.i團隊“全融合”專業應用能力。i團隊是全融合專業應用能力,打造綜合應用型人才。競賽博弈,團隊作戰,是將教學內容趕上經濟發展的“進度條”的必要手段。通過參與競賽博弈,促進課程案例的不斷修正與完善。比如在課程案例的設計上,應與會計司實時政策準則的更新調整一致,并根據會計司實時政策準則進行修正與完善;在課程課時的組織上,應合理分配實戰內容與教學內容,達到效果到位;在教材編著和選擇上,應選擇經典教材與實戰案例的結合;在團隊學習博弈中,通過與周圍的人共事,營造團結友愛、自主學習、和諧進步的工作和學習氛圍。
二、“重視執業+追蹤問效”,優化“德才兼備”的人才供給
重視執業,實現學校教學與校外實踐的無縫銜接,競賽團隊著重培養與地方經濟發展需要的財經類應用型人才,面向現代服務業尤其是向相關的企業、政府部門提供財會咨詢服務。
第一,“雙師型” 教師培養,引領專業執業教育。制定“雙師型”教師培養方案和專業教師下企業鍛煉制度,通過不斷鞏固教研團隊的實戰質量,引進實踐經驗豐富、專業能力扎實的教師進行仿真實戰施教,鼓勵在校教師進行掛職鍛煉,互動學習。同時,做好技術模塊的教學孵化工作,系統地統籌對“分析能力、跨領域復合知識”類技術模塊的教學師資、教學案例、教學組織等的孵化。
第二,以能力和素質教育為核心,深化“校企融合”育人機制。完善依托大會計能力平臺和財稅大數據技術平臺加專業方向能力,形成“重視執業能力,巧用創新能力”系統集成式綜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結合政策準則和競賽內容更新變化情況,調整專業側重點,并通過強化基礎能力、專業能力訓練,進行職場模擬,提升職業能力。實現崗位需求與能力培養、課程教學與證書考試、競賽博弈與攻堅克難相結合,塑造自學能力強、自省水平高、適應能力快、踏實可靠的專業人才。
第三,追蹤問效“5+3+1”體系,形成專業競賽育人閉環。通過構建“5+3+1”追蹤問效的評價框架,以課程學生評價、課程督導評價、競賽成果評價、實驗規范評價、核心理論標準修正評價的“5項課程質量評價”為基石,結合課程自查評價機制、學校督查評價機制、就業質量評價機制的“3項評價機制”為依托,暢通師生意見的“1體化反饋渠道”為目標,以降低知識標準的不對稱性,提高人才培養方案落地的精準性,實現產教融合優質就業,把核心素養、專業知識、實戰經驗、自律自強高效轉化成可以固化下去、延續下去的成長財富,這也是提升會計信息化課程實質價值的迫切要求。
參考文獻:
[1]? 程平,孫瑜.基于春秋戰國翻轉課堂的會計信息化教學研究——以重慶理工大學會計信息化國家級精品課程為例[J].財會通訊,2017,(25):35-37.
[2]? 苑澤明,李田,孫鈺鵬.互聯網新技術時代會計高等教育的改革路徑——基于供需錯配的分析視角[J].會計研究,2018,(8):80-86.
[3]? 程平,尹赤.基于機器學習的春秋戰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以重慶理工大學會計信息化國家級精品課程為例[J].財會通訊,2018,(4):42-45.
[4]? 博飛娜.大數據時代會計學教育的核心能力與核心課程——評《會計信息化》(第二版)[J].中國高校科技,2019,(5):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