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文舉
【摘 要】 如何使我們的教師在新課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擺在我們廣大高中數學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特別是在全面推進新課程改革和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今天,討論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顯得十分迫切與必要。它不僅可以降低師生不必要的精力、物力的付出,還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 高中數學? 教學? 有效性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新課程倡導積極主動、勇于探索的學習方式,這就要求教師主動將時間還給學生,努力引導學生自己發現知識間的聯系,努力提高學生對知識內涵與外延的理解,盡可能在數學方法、數學思想層面上進行指導,去揭示問題的本質,要重視對通法通解的講解與分析。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理解。
一、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激發學習興趣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學生必須學會面對一個情境,勇于而且善于抓住本質,提出核心問題,這是最重要的素質。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不應該老是重復“老師問學生答”的單一模式,而應該在教師的啟發指導下,積極倡導“學生問學生答”、“學生問老師答”的互動模式。這樣做,既能把學生中存在的問題充分暴露出來,又能讓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轉化為主動探究獲取知識的過程,使學生體驗知識產生、發展和生成的快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完等差數列的定義后,有同學便順藤摸瓜地問道:老師,既然有等差數列,是否有等和數列、等積數列和等商數列呢?這樣的提問,不僅讓學生牢牢抓住了定義的本質,而且也為后續的學習做好了鋪墊,更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
二、承認差異,因材施教
學生個體的差異性是客觀存在的,面向全體的發展不是讓每個學生都獲得一樣的發展,而是讓每個學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獲得發展。不要簡單地把學生之間的差異看成是教學的問題,而是要把學生之間的差異看成是教學的資源,教學中要充分、合理、藝術地利用這一資源,使學生之間發生實質性的互動,這是實現教學增值,也是教學面向全體學生的重要保證。例題要少而精,要有代表性。提倡先做后講,要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思考、動筆,讓學生形成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路,不要牽著學生的鼻子走,要學會放手,“保姆式”的教師是最要不得的。選擇課堂例題,還要考慮互動,要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動手做題,讓學生自己去摸索,自己去體驗;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教師適當進行點撥,最后學生自己總結解題經驗,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這樣,教師就能第一時間了解學生,及時地糾正學生的錯誤,分析錯因,幫助學生找出錯誤的根源,真正地解決學生的困惑,從而做到真正地理解學生。
三、豐富學習方式.加強學法指導
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包括思維的參與和行為的參與,既要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又要有效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只有這樣,才能使數學課堂教學真正走向有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準確、生動、凝練的教學語言和豐富的肢體語言,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思想,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課堂教學是數學教學的基本形式,是學生獲取信息、鍛煉并提高多種能力和培養一定數學思想方法的主要渠道,所以課堂教學的效果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有效教學是教師在達成教學目標和滿足學生發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學行為,是教學的社會價值和個體價值的雙重體現,要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必須樹立“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的辯證觀點,精心設計教案,擺正講與練的關系,注重學生優秀思維品質的培養,變被動為主動,變學會為會學,這樣才能達到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把舞臺還給學生,讓其變“看客”為“演員”
為了搞好課堂教學,很多老師對于教學設計一般都會各顯神通(當然也有利用現成的資料和課件了事),直到自我感覺良好為止。這種良好的自我感覺更多地體現了以教師為主的“自我定位”,盡管在許多時候這種“定位”也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但是,誰也無法保證這種“定位”就是對所有學生認知水平與思維水平的準確衡量,畢竟教學中的許多變數是難以預測的。為此,針對某些問題應該考慮并準備多種預設,以便在教學中進行適時地靈活處理。在許多優秀的教學設計的產生過程中,往往伴隨著一些靈感點的迸發,而這些靈感點將自動轉化為教學中的興奮點,并適時升級為教學的激情,自動進入教師自我表演的空間。而對于沉浸在自我表演中的教師來說,是難以發現少數學生的相關問題和一些細節表現的。同時,教學中我們應少一些包辦,多一些放手,在難點知識學習后應及時輔以相關的問題和練習,給學生一個理解、鞏固、應用的時間與空間,給學生一個消化吸收和整理歸納的過程。
五、課堂評價的有效性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適時地對學生進行肯定、表揚,使學生體驗成功的愉悅,樹起信心的風帆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當學生智慧的火花閃現之時,教師要不惜言詞,大加贊賞,這更能震撼學生的心靈,奮發學習的激情。然而,對學生的課堂表現,及時地進行客觀評價和指正,使其明確努力的方向也必不可少。可是,課堂上,部分教師為了鼓勵學生的積極性,不論問題是否具有挑戰性,只要學生發了言,不是說“好極了”,就是說“棒極了,很聰明,你真行……”。這樣下去,表揚就會失去應有的價值,特別是在這種一味表揚的慫恿下,有些學生會產生思想的惰性,覺得自己“想一點,說一句”就可獲得“超值”的嘉獎。成功只有在失敗的襯托下才顯得更加耀眼光彩,表揚也只有在客觀評價指正下才更有價值和張力。只有在客觀的基礎上,堅持鼓勵為主的原則,才是富有魅力的有價值的評價!
總之,為提高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必須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承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學習興趣來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案,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積極配合教師的數學教學活動,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增強高中數學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韓濤.淺談如何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J].讀寫算:教育導刊,2012(10).
[2] 張會蓉.怎樣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有效性[J].未來英才,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