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梅
【摘 要】 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水平相對較為落后,課堂教學工作主要是對語文基礎知識進行講解,而在閱讀能力培養上投入的精力相對較少,導致學生自身閱讀能力一直處于較為薄弱的狀態。基于此,本文就針對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進行探討,首先說明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加強課堂建設的意義,然后提出強化閱讀能力的有效措施,希望通過文章的探討能夠為其他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 農村小學? 語文課堂教學? 閱讀能力
前言: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通過閱讀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但是從現階段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情況來看,課堂教學工作并沒有對學生自身閱讀能力進行有效培養,導致農村小學生自身閱讀能力相對較差,不利于其日后的學習。面對此種情況,身為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根據具體情況采取有效的強化措施,下面筆者就針對相關內容進行詳細闡述。
一、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加強課堂建設的意義
農村和城市相比較在教學條件上相對較差,這在一定程度上將會直接影響教學質量,所以需要政府部門能夠在財力和物力等方面給予農村小學更多的支持。加強課堂建設不僅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還要給予學生更多的尊重,所有課堂教學工作的開展都要以學生需求為主,促使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能夠獲得更好的效果。總體來說,加強課堂建設工作主要是為了提升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質量,讓學生通過課堂學習能夠促使其自身語文素養得到進一步提升。
二、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強化措施
(一)培養閱讀習慣
對于農村小學生來說,由于學習環境等方面無法和城市小學相比較,這使得農村小學生通常都沒有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也就難以提升學生自身閱讀能力。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上應當著重培養學生自身的閱讀習慣,對于提升學生自身的閱讀能力具有積極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巧妙應用語言感染學生,讓學生從內心產生閱讀的欲望,而且還可以引導學生制定閱讀計劃,并為學生提供所需要的書籍,避免農村小學生因為沒有書籍而影響其閱讀的情況發生。教師還可以通過舉辦讀書活動培養學生的讀書習慣,讓學生能夠在閱讀中感受到快樂,熱愛閱讀。如此一來,學生便會在無意識中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逐漸提升其自身閱讀能力。
(二)開展課外活動
農村小學基本上沒有課外活動,通過開展有關于閱讀的語文課外活動,不僅能夠吸引學生自身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夠促使其更加積極地完成閱讀。但是,在開展相關課外活動時應當充分考慮到小學生自身的特點與學習情況,為學生推薦適合其閱讀的書籍。因為小學生年齡相對較小,教師在開完課外閱讀活動時應當為學生推薦童話書籍,例如《安徒生童話》等等,先讓學生從這些具有趣味性且滿足學生需求的書籍開始閱讀,經過一段時間的閱讀以后,教師則要針對學生自身的愛好與興趣,為其推薦適合其閱讀的不同類型書籍。例如,如果學生對于科學探索具有濃厚的興趣,此時可以為其推薦《百科全書》等書籍;如果學生對散文或詩歌擁有濃厚的興趣,那么教師則可以為其推薦《城南舊事》等等,甚至可以通過學校的審批購買此類書籍,從而促使課外活動得以更好地開展。
(三)開展趣味教學
趣味教學主要是激發學生在閱讀上的興趣,只有當學生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其才能夠不斷進行閱讀,培養自身的閱讀能力。例如,當對《曹沖稱象》進行講解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扮演曹沖,并根據曹沖所處的場景和情形思考到底該怎樣稱重。并且,要想讓學生對曹沖稱象所使用的原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相應的物體,然后讓學生按照文章中曹沖稱象的步驟對教師所給出的物體進行稱量,通過模擬情景感受到古人的智慧。通過該文章的閱讀和教學,不僅讓學生對物理、數學等方面知識擁有濃厚的興趣,而且還能夠讓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將更多精力投入到閱讀學習中,促使自身閱讀能力能夠得到提升。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借助情景教學開展趣味性教學,讓學生對閱讀教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全面培養學生的閱讀素養。
總結:
小學階段的教學工作相較于其他階段應當更加靈活,而且農村小學生在思維上也更加活躍,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注意力難以一直保持高度集中,這便需要教師采取措施吸引學生注意力,更好地開展語文教學工作。文章中所探討的內容是如何提升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的閱讀能力,主要是從培養閱讀習慣、開展課外活動、開展趣味教學三個方面進行探討。通過這三個方面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對于其日后的學習和成長具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 王春鳳.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提升的主要策略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6(2).
[2] 張保民.淺談課程改革下農村中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上),2015(3).
[3] 趙豐.淺談課程改革下農村中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4(22):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