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雷
【摘 要】 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對教學模式和教學方式進行創新,顯得尤為重要,有益于教學質量及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以往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通常都是采取比較傳統的教學方式,較為重視知識的傳授,所以導致學生各方面的素養都不高。因此,現代化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將美感教育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在完善教學配置及教學水平的同時,給予學生全面發展的機會。讓美學教育和學生的分數達到和平統一的局面。
【關鍵詞】 小學語文? 美感教育? 分數
素質教育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是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而美感教育又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充分加強對學生的美感教育,才能使學生的感知能力得到提升,才能從小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確保小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
一、現狀分析
受我國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目前我國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美感教育并沒有得到重視,老師缺乏正確的美感教育觀,使得學生也沒有形成正確的美感學習觀,自然學習情緒不佳。目前小學語文美感教育存在的問題可分為以下幾點:
1. 學習興致低。語文學科充滿了各種的美,老師教學中不重視美感教育,自然教學成效不好,很難達到最根本的教學目的。但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各種形式的資料到處都是,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這就更凸顯了語文課堂教學中美感的缺乏,學生的審美情趣和能力差,對素材的運用能力較弱,長此以往導致學習興致低。
2. 教師美感教育能力低。美感教育屬于深層次的教學內容,很多教師在對美感教育進行設計時,往往徒有虛表,華而不實,使得學生無法正確理解課內深層次的內容和美感,對于文章的情景不能整體把控和感受。同時由于教師沒有清晰的教學思路,缺乏表情與肢體語言,很難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積極性,使得語文美感教育效果不佳。
3. 缺乏豐富的美感教育活動。美感教育必然需要設計各種活動,這是學生直接感受美的必然途徑,也是師生、生生間溝通、互動的必然方式,有益于教學質量的提升。但是就目前我國的小學語文教學實情來看,老師并沒有充分利用教學資源設計美感活動,使得學生沒有機會提升審美能力。
二、美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1. 通過美感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階段是基礎學習階段,對學生未來更高層次的學習有重要的意義。可事實是由于年齡的原因,理解能力較弱,而語文的學科性質又比較抽象,就會導致學生產生排斥心理,影響學習的積極性。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如果對某一事物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就會主動進行學習和研究。而生動有趣的美感教學會直接刺激學生的感官,進而產生求知的欲望。因此小學語文老師首要任務是通過美感教育來培養和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2. 通過美感教育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文學素養的培養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方面,也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關鍵環節,必須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予以高度重視。而美感教育要求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積極主動地感悟生活,培養健康的道德情操,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感受文章的美,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從而真正去從整體上把握文章所表達的主旨。長期堅持這種美學教育模式對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具有積極意義。
三、分數不是衡量學生素質的唯一標準
80年代至今的幾十年里,教學改革和課程改革從未停止,但是,最為衡量學生素質的手段——考試,仍然沒有改變。學生要分數,家長要分數,學校要分數,致使素質教育得不到真正的落實。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考試改革這個教育改革的突破點沒有攻破,分數第一的局面不能從根本地改變,教育改革可能功虧一簣。
1. 學生素質具有多樣性。“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每個人都具有某一方面的特質,只是發現與不被發現的區別。而過分的注重分數,要求學生成為應試教育中的能手,也許無形中就成為了磨殺個人特殊才能和個人興趣的超級殺手。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深層次的,千篇一律的“學習機器”并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要求。而我們的教育也應該隨著進行改革,鼓勵學生多元化發展,這就要求教師要發現學生不同的素質,進而揚長扶短,使學生能夠全面掌握知識又有一技之長。
2. 分數具有局限性。南京理工大學人文科學院的一個課題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學習成績基本不能反映創新能力。結論一:學習成績基本不能反映智力水平。結論二:學習成績基本不能反映創造力傾向。結論三:學習成績基本不能反映科技成果水平。這個結論也被多次證明,中等學校或薄弱學校學生的科技小發明比重點學校多得多。應該承認的是,將分數做為評估手段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對配有人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隨著社會需求的變化,衡量標準也應該逐漸完善,以適應多元化的需要,激發學生學習和研究的興趣,讓學生都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綜上可知,分數不是優秀的唯一標準,老師、家長和學校也不應該一味地追求分數,而忽略孩子的素質教育和能力培養。小學生正處在審美情趣的萌芽和形成期,對美有著懵懂的意識和強烈的追求。作為老師,應該以課堂為載體,以正確的審美目標,把握好每堂課的審美化特點,積極引導學生去探索、觀察和感受身邊的每一個事物,從而塑造學生積極健康的審美情趣,培養多元化的興趣愛好,將自己的內在潛力全面激發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