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紅
摘要:本文通過當前中職會計電算化人才培養存在的學生學而不能致用的人才培養模式現狀分析,提出了基于崗位實踐的中職會計電算化人才培養模式,通過讓會計電算化課堂變成創業實踐的夢工場,強化會計技能,仿真實訓三個階段的學習實訓,特別是第一階段創業實踐夢工場的訓練,始終圍繞仿真、創業,促進學生興趣、樂學、參與、學會、會學校進行設計,促進學生真正掌握職業技能,順利步入職場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崗位實踐;會計電算化;人才培養;模式
一、中職會計電算化人才培養模式現狀
《會計電算化》課程是會計專業學生的必修專業實踐課,教學目標是在《基礎會計》《財務會計》等會計基礎和專業課程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學習會計電算化軟件應用教學,使學生能夠熟練地應用會計軟件完成會計相關工作,順利步入職場,快速適應會計工作崗位的需要。
然而,當前的中職《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卻步入了學生會使用會計軟件,卻不能勝任會計崗位工作的怪圈。會計及會計電算化課程與會計崗位存在較大嚴重脫節現象,以致學而無法致用。目前的中職學生,由于生源素質的不斷滑坡,學生的學習能力逐步下滑,學生《基礎會計》和《財務會計》知識、技能的掌握普遍不理想,從會計要素的認識到會計科目的應用,從會計分錄的理解到會計憑證的填制,從會計業務的流程到會計綜合能力,都普遍存在著思維混亂,原理不清,技能掌握不理想的情況,嚴重制約著《會計電算化》的學習效果和專業技能的熟練應用。由于目前的會計電算化教材和實訓項目主要有兩種模式:一是讓學生充當打字員模式,二是讓學生作為真正財務崗位人員模式。這兩種模式決定了目前的會計電算化人才培養模式。
所謂打字員型的人才培養模式,是指這種類型的教材和實訓項目,編者已經把電算化操作的過程用截屏的方式完整地展示在教材中,或者將經濟業務的會計處理,如分錄、期末轉賬定義的公式、自定義報表的公式,各模塊的憑證分錄等作為資料都寫了出來,學生全部“躺槍”,無一例外照著操作過程做,以致做完一套賬,卻沒有真正理解會計電算化的思路和方法,更沒弄清楚會計業務的處理,換個題就束手無策。這樣的教材和實訓項目,學生學習起來似乎沒有什么難度,給學生造成了很容易掌握會計電算化技能的假象,然而學生的實際技能應用效果卻是可悲的背離。
由于學生基礎會計和財務會計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沒學好,到了會計電算化課程學習階段,大部分教材和項目實訓又未能從工作崗位的原型進行課程設計,以致《會計電算化》課程實訓從賬套創建、基礎檔案設置等方面均由教材編寫者設計好,學生沒有自己收集信息資料的過程,無法理解相關的基礎檔案的含義,只是充當著打字員的角色;而到了日常業務處理階段,大部分教材編寫者又拋開了從原始憑證為入口的會計業務處理流程,直接通過文字說明,甚至把分錄也寫出來供學生錄入會計電算化軟件系統,學生始終被作為打字員的身份在學習、訓練著,根本無法真正掌握實際會計崗位的業務技能。學完了,實訓也圓滿完成了,學生卻仍然做不了會計工作,面對實際工作中既沒有文字說明,也沒有現成的分錄,只有發生經濟業務的原始憑證,學生往往無從下手,甚至不知道這些原始憑證是什么意思,更不了解這些原始憑證需要如何歸集、如何進一步處理、怎么處理。這種打字員的人才培養模式,與實際財會崗位人才需要具有較大差距。為此,有學者提出讓學生作為真正財務人員的人才培養模式。由于認識到了打字員人才培養模式的問題,課程設計者設計了按會計業務流程,從原始憑證為入口的教學內容和實訓項目人才培養模式,給出了原始憑證,具有了一定的仿真性,學生完全掌握后,就可以快速成為一個合格的會計人員,但由于學生認知水平和會計功底的瓶頸制約,根本搞不清楚原始憑證的業務實質是什么,面對原始憑證,學生往往不知所云,難于下手。無法正確地完成填憑證的環節,會計電算化老師又得充當基礎會計、財務會計老師,給學生惡補會計基本功。但是,由于基礎會計和財務會計系統學習時沒有學好,此時的惡補明顯存在著功利性,學生往往知其一,不知其二,感覺到處是問題,不僅效果有限,更是讓學生徒增畏難情緒,再加上仿真性有限,學生學會了會計電算化的操作方法,卻栽倒在會計實務上。學習難度非常大,學生學習過程長,以致效果難于達到模式設計的目標。所以,這樣的人才培養模式也很難培養出與會計崗位對接的實用型人才來。所以,目前中職會計電算化人才培養的兩種模式都未能從根本上解決中職學生會計功底差,不能真正掌握會計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以致無法順利實現學以致用的問題。
因此,如何讓學生在能理解的會計認知情景和學生感興趣的事情中學習,對調動學生的學習動能,提高學生學習成果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二、基于崗位實踐的中職會計電算化人才培養模式思考
盡管目前的基礎會計和財務會計都開設了模擬實訓,可由于學生這兩門課程本身就沒學會,模擬實訓靠自己完成的并不多,成為華而不實的擺設。因此,基于崗位的中職會計電算化人才培養模式必須解決三個方的面問題:一是解決學生學不懂,入門難的問題;二是解決學生厭學的問題;三是解決理論與實踐脫節,學后不能致用的問題。為此,會計電算化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教學目標都需要作出相應的調整。具體可將教學過程、模式和目標劃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讓會計電算化課堂變成創業實踐的夢工場階段;第二階段是項目訓練強化會計技能階段;第三階段是構架互聯網+學練一體化方式,通過仿真實訓解決理論與實踐脫節的階段。
(一)是讓會計電算化課堂變成創業實踐的夢工場階段。用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經濟活動,減少學生的認知跨度和認知空白,增加學生的熟悉度和理解認可感,通過極少的業務使學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認識和體驗經濟業務,掌握基本的會計核算方法和流程。從而使學生順利步入會計的大門。
在此階段筆者把會計電算化實訓設計成一個簡單且完整的創業項目系列,再把項目分解成若干個模塊,并用一個創業夢想項目把它們貫穿起來,讓每個模塊都有創業夢想的一個環節,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自己夢想實現的過程。
1.建賬模塊讓學生自己構想一個公司,激發學生做老板的激情。學生都處于愛做夢的年齡階段,他們渴望實現自己的價值,渴望自己的將來能說了算,我們的課堂有意識地為學生創設做夢的機會,特別是當老板的機會,能更好地激發他們的學生興趣和動力。該模塊學習訓練內容是讓學生自己構想一個公司,自己做老板,讓自己的同學做會計人員,并自己嘗試應用系統管理功能完成自己建公司的夢想。教師的作用在于引導學生學會利用界面資源,敢于嘗試各菜單命令功能,并最終完成任務。
2.選擇一個大家都能做并且都能理解的創業項目,如服裝廠,讓學生先設想創業過程,生產過程,經營過程,并據以引導學生設計出自己的部門機構、人員、客戶、供應商、存貨等基礎數據,同時自主嘗試完成基礎檔案設置內容。
3.用夢想來體驗自主創業的過程,從籌資、辦廠、購買固定資產,采購原材料,到生產出產品,到實現銷售,設計出相應的簡單經濟業務,并通過網絡和帶學生到企業參觀等方式,梳理出相關業務的原始憑證目錄,讓學生根據各環節經濟業務完成必要的內部原始憑證,再根據始憑證填制記賬憑證,體驗日常賬務處理業務。
4.從夢想到實踐,讓學生開始體驗一個完整的生產經營過程,做一次真正的老板及生產者。設計采購、銷售、庫存、生產、核算等模塊教學,讓學生分組制造產品,如裁剪、縫制,獨立完成采購、生產、工資、固定資產、成本核算到銷售等一系列過程的親身體驗,并利用軟件模塊填制原始憑證(采購訂單、入庫單、采購發票、付款單、工資計算單、固定資產卡片、折舊計算單、銷售單、發貨單、銷售發票、收款單等,體驗固定資產增減變動、生產過程,成本核算過程,銷售產品的過程及原始憑證,及時反映倉庫的變動。生成相關記賬憑證)。
5.讓夢想中的公司“活”起來,設計期末轉賬處理業務和報表處理,讓學生的“創業”見到實效——資產增長,所有者權益增加,利潤實現。指導學生根據前面經濟業務的核算成果編制會計報表,用模板完成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的編制,用自定義公式完成利潤表的編制。
通過以上五個環節的創業夢想實踐,讓課堂插上夢想的翅膀,讓會計電算化課堂因創業夢想實踐而激發學習的動能和激情,使學生在情景實踐中感受經濟業務的來龍去脈,認識經濟事項的會計處理方法和思路。
(二)通過項目訓練強化會計及會計電算化技能階段。在完成創業夢想實踐階段后,編制一套會計業務流程相對較完整,會計原始資料相對全面,沒有現成會計分錄和操作過程截屏的會計電算化實訓項目,讓學生按會計電算化業務流程進行項目訓練和技能學習,完成整套會計電算化賬務處理。從根本上擺脫傳統電算化教材和實訓項目中打字員角色式的訓練模式,使學生不僅熟練掌握會計電算化軟件應用技能,更主要的是真正理解和掌握會計業務的知識和技能,進一步認識會計業務處理流程,掌握會計業務處理思路和方法,強化會計電算化技能。
(三)利用互聯網分崗仿真情景平臺進行仿真實訓階段。在學生初步認識了會計核算,熟練了會計電算化軟件應用的基礎上,按照財務會計的真實崗位工作,利用互聯網分崗位仿真情景平臺豐富的現代多媒體教學資源、情景實踐訓練資源,以原始憑證為起點開始仿真企業經濟活動業務分崗位角色會計處理,學生在仿真情景實踐訓練過程中體驗不同的會計角色崗位工作,進一步參與經營活動的全過程,進一步認識經濟事項的形成和業務核算過程,真正全方位體驗會計實際工作,從根本上解決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同時,由于這些平臺大部分使用的是云端數據,可以通過電腦,也可以通過手機上網來隨時隨地學習,沒有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再加上任務設計層層遞進,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更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自主學習,學習效果顯著,能全面、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更好地應對未來的職場需要。
三、結語
總之,基于崗位實踐的會計電算化人才培養模式設計的三個階段,體現了從簡單到綜合,從夢想到仿真,從軟件應用到實際工作的轉變,始終圍繞著學生的體驗、樂學、參與、學會、會學進行設計,契合中職生的認知水平、理解能力和專業修養,只有從建立適合中職學生的電算化人才培養模式,較好地體現了中職人才培養目標,才能最大限度地改善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學生的電算化職業水平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才能為學生順利步入職場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譚天美.基于崗位需求的會計電算化實踐教學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7 (5).
[2]郭學妹.基于崗位需求的中職會計電算化實踐教學探索[J].現代職業教育,2017 (3).
[3].關于中職會計電算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J].財訊,201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