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蓓雯

【摘要】本文以差異策略為目標,就第一課時的教學進行了研究和學習,討論如何運用差異教學策略設定教學目標,設計有效的任務型活動,創設良好的語用環境,讓學生能有效地運用語言知識,從而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培養英語文化品格。
【關鍵詞】差異策略 核心素養 文化品格
英語課程標準明確要求英語課程對所有學生開放,注重素質教育。由于我校學生大部分為外地打工人員子女和留守兒童,他們的語言基礎、語言學習能力以及學習習慣和方式都有很大的差異,這就要求小學階段的英語課程的教學設計要符合這類學生的特點,同時還要考慮每個學生的差異性。只有尊重和了解每個學生的差異,才能真正滿足不同學生的差異需求,從而面向全體學生。
一、運用差異教學策略設定教學目標
在教學中,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差異,將學生分層,制訂多層次的教學目標,豐富教學內容,開展多樣化的課堂活動,研究活動的層次性,滿足各類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而發揮各自的特長優勢,達到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
全面動態的測查是一種直接運用于課堂的有效測查,不僅讓上課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狀況,還對教師的后續教學做了鋪墊。對學生差異的測查,是為了了解個體間差異,為了在班級集體中兼顧個性與共性,滿足每個學生發展的需要,促進每個學生全面和諧地發展,通過設定核心教學目標,做好課前學生認知前提及情感的準備,促進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
本學期筆者將前測納入教學重點的一部分當中。在教學之前,為了全面真實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筆者采用了做前測卷這一教學熱身活動。如:在教學顏色這一課時前挑選了listen andcolor和read and match這兩種題型讓學生練習,并提問What other colors do you know?考查學生的已知差異。
通過前測了解學生對顏色掌握的程度,就相關的已學內容進行了不同形式的檢測,在喚醒學生舊知的同時,也為學生在第一課時學習新的語言知識做好了認知前提及情感的準備,幫助學生更好、更快地進入運用所學語言知識階段。采用了測查策略后,學生的有效的表達信息被教師采集,學生有了自己參與課堂的感知,教師對學生的情感態度也有了關注。
二、運用大面積及時反饋與調節教學的策略設計有效的任務型活動
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反饋也要關注全體學生。課堂教學反饋不僅要針對個別學生,而且要涵蓋不同層次的學生。只有廣泛的反饋才能反映教學目標的實現程度。
【案例1】:譯林版英語一年級上冊Unit6 Lookat my balloon, story time,有兩個環節中都采用了大面積反饋與調節教學的策略:(1)觀看課文動畫,找出課文中其他人物的氣球顏色,讓學生初步整體感知課文大意。在游戲中,通過學生出示課文中小朋友選擇的氣球顏色,及時了解學生對將來時概念的了解情況。(2)在練習中,讓學生自主讀課文并找出課文中人物是如何展示自己氣球的,學生根據手指1,2,3來表示選擇題號,讓教師在第一時間得知學生哪道題錯誤最多,以便及時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
【課堂筆記】
Text picture(初學適異)
Presentation: Look, the clown has some bal-loons. Which one does YL want?
Teach pink.
T:what does YL say?
S:Please give me a pink balloon.
Listen and check
Picture 2~4
T:How about them? Let's watch and match.
Now I say the name, you show me a balloonand say the colour? (take YL as an example) SuHai...,Liu Tao...,Wang Bing...(圖1)
Good. You're smart.
Now, let's open our books and find how dothey show their balloons.
Please give me a balloon.
Look at my balloon.
It'S nice.
T: Let students show the fingers l,2,3(圖2)
【分析】在回答每個小朋友選擇什么顏色的氣球時,學生利用做好的氣球,逐個邊說邊拿起自己的氣球,運用這樣一個形式比原本的教學口頭說出答案來的效果更好,同時教師又能一目了然地了解學生的觀察能力,并可以及時對學生進行糾正。在學生知曉個人得到的氣球后,教師又讓學生自主讀課文并找出課文中人物是如何展示自己氣球的,這時采用了大面積反饋的策略用手指1,2,3進行選擇,檢測學生對課文理解的情況。由易到難,層層遞進,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最大化抓住了學生的興奮點,激發了學生繼續表達的欲望。運用這樣的策略使得全員共同參與且能讓教師及時評價與反饋,教師只有通過不斷反饋和評價才能了解學生的差異所在,了解每個學生在學習中有什么特殊需要。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應該多運用這種策略,深入了解學生差異化學習,從而兼顧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縮小不同學生之間的差距。
三、培養學生文化思維,提升學生文化品格
美國語言學家薩丕爾說:“語言背后有某種東西,語言與文化的存在是分不開的。文化的生命力在于溝通,這是文化生存的力量?!币虼?,在英語教學中不僅要重視語言教學,而且要加強語言文化學習,使學生在學習、實踐和感知上不斷地整合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
【案例2】在Look at my balloon,這節課中,教師通過扮演小丑來導入如何得到氣球:A…,please.同時,滲透文化品格,如西方國家的文明禮貌用語:please和Thank you,在表達Thank you時男生和女生的不同肢體語言。
【課堂筆記】
Newlesson (預學查異)
Teach: balloon.
Drills:T shows some balloons, quickly say ared/yellow/blue balloon...
Talk: Who wants? How to say?
Ss: A...balloon,please.
T:Ok!
Ss:Thank you.
T:(culture)Show 2 pictures and let studentsknow how to do when saying thank you.
【分析】對于文化意識的培養部分,我們根據學生們年齡特征,讓他們首先了解西方禮儀,在學生將正確的語言表達出來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關注西方文化,培養學生的文化品格。這樣有利于學生鍛煉適應生活的能力,培養優良的思想道德,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案例3】筆者對三年級教師上的一節課也十分有感觸,執教者對譯林版英語三年級上冊Lookat me的語篇教學拓展環節,創設了課文中人物的媽媽去參加派對的情節,并滲透了參加正式場合的著裝文化。學生兩人一組,根據教師提供的圖片選擇他們認為合適的衣服,操練對話,有的學生選擇的是trousers,還有的學生選擇的是skirt。通過展示和教師的評價,全班學生都了解了什么才是正式場合適合穿的衣服。
【分析】通過預學單的測查,讓班上的大部分學生了解不同場合的著裝要求,縮小班級學生的文化差異;通過測查發現,學生對世界各國典型服飾的認知較少,文化意識淡薄。因此,執教者又在拓展的環節將這三個國家的代表服飾進行了展示,讓學生有話可說;還設計了一個參加親子10歲生日的大情境,這種活動是來自現實生活的,能夠讓學生把知識融于生活情境中,讓英語教學與生活融為一體。同時,這個生日聚會中的著裝要求和贈送禮物的禮儀,都可提高學生對文化的認知,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
兩節課中對文化品格的培養都關注到各層次的學生,體現學生的個性化;兩位教師還及時提供本課的目標語言,并讓學生上臺展示,讓學生在語境中運用所學語言知識,促進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這是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培養發散思維、提高創新能力的最佳時機。教師要讓學生從文本走向生活,將英語學習活動融于真實的生活中。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能積極思考,運用合適的單詞,豐富話題內容。這樣不僅能讓學有余力的學生有了展示更多語言的機會,同時也給其他學生提供了更多學習的資源,有助于提高不同層次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
在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時,既要注重語言表達和英語交際的特點,還要根據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其應用到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只有在實踐中才能真正找到培養小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最科學、最有效的方法,我們教師要不斷地反思交流,積極探討,兼顧差異教學,以差異策略為目標在教學中融人文化品格的教育,開闊學生的國際視野,提高學生的文化水平和品格,真正實現英語學科育人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