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賢
【摘 要】 本文主要是針對農村小學生中年級數學計算能力進行探討,了解小學生計算能力較弱的原因,然后提出提升計算能力的有效方法,促使農村小學生數學素養能夠得到明顯提升。
【關鍵詞】 農村小學? 中年級數學? 計算能力? 提升辦法
前言:計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數學能力,在農村小學教師教學過程中應當重視此方面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對于中年級學生更要給予重視。農村小學由于教育資源、力度等方面都不如城市小學,在計算能力培養上也相對較弱,這便需要采取措施進行解決。下面筆者就針對相關內容進行闡述。
一、農村小學學生數學計算能力較弱的原因
從當前農村小學學生中年級數學計算能力來看,其自身教學能力相對較為薄弱,之所以出現此種情況,主要在于:(1)科技的發展產生了眾多科技產品,尤其是計算器十分普遍,給人們在計算上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學生在課下做作業時也利用計算器進行計算,如果長時間使用計算器將會導致學生對計算器擁有較高的依賴性,而且還會導致學生自身運算能力逐漸變弱,即便是進行簡單的計算也會出現錯誤。(2)自律性較差。農村小學生相較于城市小學生來說自律性相對較差,如果教師或是家長沒有對學生進行監督,那么學生也就不會主動進行學習,而且也會喪失在數學學習上的興趣,而計算作為數學中重要構成內容之一,學生也產生厭煩情緒,難以有效完成計算,如此便大大降低了學生自身計算能力。(3)思維邏輯能力較差。農村小學生所接受的教育相較于城市學生而言存在很大差異,這使得小學生在思維邏輯發展上較差,影響了學生的計算能力。
二、農村小學中年級數學計算能力提升辦法
(一)杜絕使用科技產品
科技產品的應用雖然能夠使計算結果變得更加準確,而且具有非常高的計算效率,但是過度使用科技產品將直接影響學生的計算能力。小學中年級的學生正處于各項能力提升的重要階段,如果此階段學生就對科技產品形成了依賴,在計算時使用科技產品,如此便難以培養學生自身的計算能力。另外,農村父母家長對孩子監管較為松懈,這也給小學生使用科技產品進行計算提供了機會,如:個別學生購買帶有微型計算器的文具盒,這能反映出家長缺少監管。因此,農村小學生家長應當加大對學生的監管,讓學生在計算時只能夠依賴自身所學習的知識進行計算,不可使用各種科技產品。對于任何復雜的計算過程都要依賴自己完成,不可借助計算器等產品,長期以往學生自身計算能力便能夠得到提升,而且還不會對電子產品產生依賴,這對于其未來的成長和發展而言也具有積極意義。
(二)提升學生自身自律性
學生自律性較差主要體現在不會主動學習知識,從某種角度來說這是學生在數學知識上學習缺乏自律的體現。要想能夠提升學生自身計算能力,需要先提升自律性,促使其在學習過程中不僅不會使用計算器等電子產品,而且還能夠按照教師的要求主動完成計算能力的鍛煉,在面對任何任何問題時都能夠主動利用自身能力和思維進行計算,以此得到有效效果。例如,當對《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進行講解時,教師會在教學結束之前為學生布置相應的作業,由于在對此節課習題進行計算時較為復雜,學生常常不愿進行計算,要么使用計算器得到計算結果,要么抄襲其他同學的作業,而這些都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此時,教師應當先培養學生的自律性,讓學生自主完成計算作業,如果通過作業覺得無法達到計算能力鍛煉效果,還應當主動尋找練習題進行鍛煉,從而提升學生自身的計算能力。
(三)培養學生思維邏輯能力
思維邏輯能力的培養對于提升學生自身計算能力能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心算方面體現的更為明顯。心算是指學生不需要動筆和動手,在頭腦之中所完成的計算而得出的結果,當學生擁有較強的心算能力以后,那么在其計算過程中將會節省大量的時間,提高計算效率。例如,在對《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進行講解時,教師便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思維邏輯能力進行培養,教師讓學生對135÷5進行計算,該算式讓學生直接進行計算較為復雜,而且在計算時也極容易出現錯誤,所以教師先讓學生對這個算術式進行思考和分析,通過分析能夠了解到135是由100和35兩個部分組成的,在計算時只需要分別計算即可,通過計算得到出結果分別為20和7,再將兩者加在一起得出最終結果27。通過對算式進行分析,了解算式本身所具有的特點,然后選擇適當的解題方法,從而獲得更為理想的教學效果,這也是對學生思維邏輯能力進行培養的途徑,從而提升學生計算能力。
總結:總之,在小學中年級教學中對學生計算能力進行培養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提高成績的重要措施。小學中年級是培養學生計算能力非常重要的時期,教師應當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為后續數學知識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 謝小豐.提高中年級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研究[J].讀書文摘(中),2015(7):79-79.
[2] 趙靜.小學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方法探究[J].求知導刊,2014(10).
[3] 金桑.小學中高年級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探索[J].中華少年,2015(14):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