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藝華
【摘 要】 創新能力,是新時期社會背景下針對人才儲備所提出的全新要求,同時也給高中教學革新提供了全新的指引方向,支撐高中教育目標得到了進一步的明確。在數學課深入開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清楚認識到高中階段對學生今后素質建設的重要性,以培養創新能力為根本要務對具體的授課方法進行創新,從而提高高中生今后的創新素質,提高其對社會環境的適應性。鑒于此,本文主要就如何在高中數學授課領域,做好學生的創新能力規范培養展開適當的討論。
【關鍵詞】 高中數學? 課堂教學? 創新能力? 培養
前言:
課程改革作為根本性的戰略方針,針對高中數學提出了全新的工作要求,作為教師需要以培養創新性人才為基準,就現有的授課方法進行更新。在數學課規劃和實施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考慮到高中生的實際需求,從興趣、能力、以及個性化發展等多個層面對教學模式,以及學生學習活動的具體表現形式進行創新,從而為促進學生創新素質全面發展提供良好的教學基礎。
一、構建直觀性的課堂情境,激發學生創新的興趣
興趣是培養創新能力的核心要素,同時也決定著學生是否對自主創新認可并表現出良好的參與性。因此,作為數學教師為順利實現創新培養目標,首要任務是要讓學生對數學這門課程以及所對應的各項活動產生積極探索的興趣。而情境是學生興趣建立的重要支撐,同時也是提高學生課堂積極性的先決條件。因此,作為數學教師當下需要做的是要將傳統的數學課進行情境改造,通過圖畫、視頻以及數學模型的直觀呈現,實現數學知識形式的有效轉變,促進學生的思維發散,調動課堂整體的授課氣氛,全面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活力。比如說,教師在講解“指數函數”時,為了讓學生準確認識這一函數概念,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爆炸式函數引入到課堂上,通過圖像的呈現,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模型思維。并列舉生活中關于指數函數的具體應用,讓學生對該函數的數學特征加以理解和掌握。并在豐富知識底蘊的支撐下激發和拓展學生的創新思路。
二、組織開放性的課堂討論,優化學生創新的空間
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以自主的意識和開拓的思想為支撐。而教師需要做的是要在常規課堂的基礎上對學生的學習姿態進行全面的調整和優化。轉變師講生聽比較傳統的授課模式,為學生構建一個相對來講更為開放的環境,強調學生自主性意識的合理發揮。引導學生通過合作的方式參與到具體的學習活動中來,學習方式以自主探究取代被動接受,讓學生在互助的氛圍下通過合作交流實現深入探究,進一步整合創新思路,夯實創新實踐基礎。比如說,教師可以圍繞“數列”知識合理的布置探究任務,引導學生就等比和等差兩種數列形式所呈現的數學特征進行綜合分析,并為學生提供具體的問題,如等比數列{an},a1=1,a5=9,則a3=?引導學生在小組內部圍繞等比公式就具體的問題進行分析,促使學生圍繞等比數列提出創新性的解題思路。
三、拓展豐富的實踐活動,豐富學生創新的實戰渠道
在高中階段,教師需要意識教學渠道拓展的必要性,以及在推動學生創新能力養成進度方面發揮的重要支撐作用。在課堂常規教學的基礎上合理的組織實踐活動[2]。為學生提供更加廣泛的實戰渠道,拓展學生的創新空間,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在實踐參與的過程中形成廣博的知識面,強化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建設。譬如,教師可以圍繞指數函數組織社會實踐調研活動,例如引導學生就基金中的指數函數模型進行自主分析,并引導學生從科學理財的角度進行課題分析和模型創新,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實踐水平,夯實創新技能基礎。或者,教師也可以組織趣味的模型創新設計比賽,讓學生在競賽的心理支撐下建立起自主創新的積極性。
四、實施激勵性的評價,提高學生創新的自信心
在數學課規劃教學和具體實施期間,教師為實現創新培養教學,需要注重評價體系全面更新。根據高中生個性需求積極貫徹全過程評價法,從多個維度進行評價保證結果的公平性[3]。同時,積極貫徹激勵性評價手段針對學生的創新行為進行鼓勵,加強自主創新思想的宣傳,為學生在數學領域的科學創新以及自主探究提供一定的環境支撐、教具支持以及情感鼓勵,加強學生自主創新的指導和幫扶,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創新精神,提升整體科學素養。
結語
培養高中生的創新能力,無論是從個人角度,教學層面還是從整個社會發展層面來講都具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作為數學教師需要明確具體的授課目標,基于創新能力培養就課程授課體系進行重新規劃。通過情境優化、討論討論、實踐組織以及激勵評價等多種方式,讓高中生建立起良好的興趣意識,并在自主探究的課堂氛圍下實現創新意識的有效激發,全面提升高中生在數學領域的創新素養,助力學科本身實現創新性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奮志.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J].西部素質教育,2019,5(20):69.
[2] 趙魯輝.高中數學教學中“一題多解”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中學數學,2019(19):86-87.
[3] 陳克平.談高中數學教學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9(20):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