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天娥
【摘 要】 隨著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實施高效課堂教學,全面提高小學英語教育教學質量,是我們每一位小學英語教師永遠追求的目標。小學英語是一門特殊的語言學科,改革英語課堂教學、構建高效課堂既是推行新課程改革、實施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學校全面提高英語教育教學質量的必由之路。那么,在教學中,如何構建小學英語高效課堂呢?下面,筆者結合自己多年小學英語教學實踐,談幾點認識。
【關鍵詞】 小學英語? 高效課堂? 方法
高效課堂,是高效型課堂或高效性課堂的簡稱,顧名思義是指教育教學效率或效果能夠有相當高的目標達成的課堂,具體而言是指在有效課堂的基礎上、完成教學任務和達成教學目標的效率較高、效果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學的較高影響力和社會效益的課堂。在日益重視課堂教學效果的今天,我們作為小學英語老師也要思考逐步轉變教學模式,向四十分鐘要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目標。
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愛因斯坦回到他的母校時曾經說過:“把學校學的東西都忘掉了,剩下的才是教育。”愛因斯坦所說的忘掉的是那些具體的知識點,而剩下的就是人內部的本質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這告訴我們,我們的課堂不再是傳授知識的課堂,而是學生自主探索知識、自主學習研究問題的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體的生本課堂。規律、結論、經驗、技巧等不再是教師教給學生,而是由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自己去探索、去獲得。如何打造小學英語高效課堂?我認為首先是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學生有了興趣才能做課堂真正的主人。只有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才能使課堂活起來、動起來;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下接受知識,也才能體現高效的課堂。再者就是將“任務型”的教學方式貫穿在整節課教學的始終,使學生在興趣的牽引下高效地完成具體的教學任務。
二、創設有效的課堂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小學英語情境教學,是教師在課堂上創設盡可能真實的情境,讓學生像在真實情境中進行英語對話。它的突出特點是要在真實情境和語言充分的環境中習得語言,這樣可以使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得到維持和發展,使學生有限的英語學習時間得到盡可能的延伸。小學生生性好動、好奇心強、求知欲強、模仿力強、表現欲強、記憶力強,所以如果能夠創設一個適宜的語言環境,會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老師在課堂上要創設生動和真實的語言環境,要進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盡量創設一些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的教學活動,盡量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如游戲、對話、訪問、調查、表演等,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生活,用自己的耳朵傾聽生活,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讓學生通過體驗、參與、實踐,去獲得語言能力的發展。教師還可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通過CAI課件,巧妙創設情景,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體驗,以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
三、培養學生反思能力,讓學生學會全面的思考問題
當今的社會發展和交流過程中,英語成為必不可少的一門語言。正是因為英語的重大作用和影響,英語教學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識,教師應該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讓學生學會綜合前面的知識思考問題。比如很多知識點是有相似特征的,教師可以對比講解,學生可以對比記憶,這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更能夠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科學布置習題,切記不要讓孩子游走于題海戰術之中。可以讓學生把易混淆的習題積累成冊,并且找出錯誤的原因并及時改正,這樣孩子會懂得英語學習是有方法的,不是死記硬背的。比如,英語單詞的學習也是配合音標進行記憶的,在這個過程中有很多單詞的寫法非常相近,學生可以根據詞性分類技巧輔助記憶。更好地自主學習,獨立完成學習任務,提高學習效率。
四、將競爭機制引入教學,構建小學英語高效課堂
愛表現是孩子的天性,小學生的競爭意識非常激烈。在教學中,將競爭機制引入教學,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能,開發學生的思維。蘇姆林斯基說過“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動力,它可以促進兒童更好學習的愿望。”競爭為學生提供了獲得成功的機會,讓全體學生參與競賽,調動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樂學、善學,可以給課堂充滿無限的生機和活力,從而提高了英語課堂效率。例如,我們可以將日常口頭操練用語變化成競賽用語;問答可以來一個“搶答”;拼讀學詞,來一個拼“單詞大王”競賽;還可采用書寫比賽、猜謎語大賽、傳悄悄話競賽等多種多樣的形式;還有朗讀比賽、字母、單詞書寫比賽、拼讀音標的速度和能力比賽、講故事比賽、口語交際比賽等。再用積分法,給予鼓勵,效果更佳。課堂上適當的競賽,學生樂于參與,樂于爭先,樂于學習,這就調動了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
五、重視評價,以英語語言交際為目的
課堂教學離不開評價,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的一個內在的重要組成部分。英語課堂教學評價直接作用于課堂教學活動的各個方面,包括教學目的、任務以及教學過程、環節和方法。科學的評價體系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重要保障。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以評價應以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發展為出發點。評價應有益于學生認識自我和樹立信心,評價應有助于學生反思和調控學習過程。評價體系要體現多元化和多樣性,應關注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過程以及學習的效果。形成性評價有利于讓學生變被動性接受評價為主動性參與評價,并積極成為評價的主體。終結性評價要注重考查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評價的目的是檢測,要采用形成性評價去激勵學生學習。評價是要讓學生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從而產生信心。評價是為了發展,要考慮如何促進學生的發展。
總之,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只有說出來才能讓英語融入生活之中,對此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等教學工具,為學生創設相應的語言環境,讓學生能夠大膽地讀英語、說英語、用英語。掌握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舉一反三地思考問題,大大增加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鼓勵學生總結科學的學習方法學習英語,而不是一味地采取題海戰術。英語學習是有方法和規律可循的,要使學生獨立自主地思考問題,獲得巨大的進步和飛躍。
參考文獻
[1] 任貴英.淺論賞識教育應用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具體策略[J].內蒙古教育,2016(15):93-93.
[2] 唐紹民.小學英語多元化資源運用之談[J].名師在線,2017(19):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