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飛麗
摘要:陶泥是我國古樸地民間藝術,是最近發(fā)展起來地新課題,正走進農村小學,走近孩子們的世界,它以感人地形式、豐富地內容,接近小學生的生活,讓孩子們在玩泥巴、造泥人的娛樂中啟發(fā)創(chuàng)造性和發(fā)散性思維。
關鍵詞:農村小學;兒童陶藝;陶藝教學
剛剛學習陶藝的孩子們對泥工方面一無所知,需學習一些入門需要的知識,臨摹一些作品會是一種非常好的辦法,老師也要在其間穿插進行講解。通過學習陶藝的基礎理論知識,學會對泥料性質的挑選與嘗試,素材的提煉與主題的確定,學會陶藝制作活動的基本步驟過程及技法,形成較強的動手能力,是進行審美教育、創(chuàng)新教育和動手能力地有效途徑和方式,本文筆者就農村小學兒童陶藝的教學做出以下幾點思考與策略研究。
一、開展農村小學兒童陶藝教學的必要性
現(xiàn)代藝術教育的發(fā)展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然而陶藝教學在現(xiàn)代教育中能充分體現(xiàn)現(xiàn)代藝術教育的宗旨,陶藝教學能讓學生親近自然,返璞歸真,表達自我情感的同時,傳承本國傳統(tǒng)悠久的文化,在日本、德國、美國、加拿大等國家或地區(qū),陶藝教育早已進入各階段課堂,陶藝創(chuàng)作以及陶韻藝術均在普及當中。但在近代,西方國家經濟發(fā)展飛速,高科技技術也在不斷引入,陶藝逐漸從融入現(xiàn)實生活轉為藝術欣賞品。
然而,作為一個擁有悠久歷史和傳統(tǒng)文化底蘊的國家,我國從設計理念到公共藝術的介入,都已經遠遠弱于西方國家。而我國在這方面比較緩慢,這樣易造成知識的斷層,對學生今后的擇業(yè)方向和技能的培養(yǎng)缺乏連貫性。農村小學本就親近自然,更應該將泥土變?yōu)榫捞沾勺髌愤@種文化形式傳承下來。因此,開展農村小學兒童陶藝教學尤為重要,讓農村小學學生通過學習陶藝的基礎理論知識,學會對泥料性質的挑選與嘗試,素材的提煉與主題的確定,學會陶藝制作活動的基本步驟過程及技法,掌握2-3種陶藝的成型方法,形成較強的動手能力,重點掌握盤條法及手捏成型,泥板成型方法的綜合靈活運用,將陶藝文化進行傳承。
二、開展農村小學兒童陶藝教學問題現(xiàn)狀
低年級的學生個性鮮明,想象力也尤其豐富,在創(chuàng)作時十分大膽,會自我欣賞,也敢于提出自己的觀點。在農村小學兒童陶藝教學過程中,常有兩種情況出現(xiàn),一種是全班同學,都十分安靜的聽課,舉手發(fā)言者甚少,陶藝作品千篇一律,大多模仿老師或教材中的內容。還有一種則是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隨意玩耍,老師講學生也講,老師不得不邊講課,邊整頓課堂紀律,大大影響了陶藝課的教學效率。甚至有些調皮的學生,趁老師轉身的時間,或是給其他同學輔導的時間,將陶泥做成武器向其他人進行挑釁,揉成小泥團來回扔,或是找一塊板子,把陶泥放在上面進行拍打。面對好動的學生,老師想要徹底制止是十分困難的,但一味地放任,也會囂張學生的氣焰,認為老師不管,進而發(fā)生更加嚴重的玩鬧行為。面對這類情況,老師應認真思考,學生的玩鬧行為是否可以作為創(chuàng)意運用到陶藝作品當中,對學生進行慢慢引導,用平和的心去對待,堅持育人為本的思想,再調皮的學生也會被感化。
三、開展農村小學兒童陶藝教學應用策略
1.明確內容,制定教學
根據不同的年級階段學生美術課學習的要求而設置課程教學內容,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為出發(fā)點。
安排一二年級的學生讓他們接近泥土、感受泥性,發(fā)揮想象力用泥土隨意創(chuàng)造。讓一年級的學生可以用各種物體在泥板上進行制作小餅干、心形圖樣、幾何圖樣,能夠捏簡單的迷惘做小蘑菇。二年級的學生能夠根據小動物的樣子用陶泥去制造小兔子,小鴨子等。
安排三四年級的學生通過初步學習拍打泥板和盤柱,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讓中階段學生在拍制的方法下成功制作花朵、蝴蝶等圖形,用搓泥條盤制成小花瓶或者籃子等等。
安排五六年級的學生練習制陶方法,了解陶文化與陶制品的使用功能,使其對陶藝的認識進一步增加。讓五年級學生運用泥板和裁切,通過幾何原理進行裁剪,制作出圓形圓錐形的花盆或杯子等。讓六年級的學生能夠結合以往的陶藝知識,做出更加精美的陶藝作品。比如:在泥板上刻詩詞,樹、竹、花等,或是運用各種技法來制作車輛,捏制人物。
2.渲染情境,確定主題
為了更好地確定陶藝教學中的教學課程主題,在小學兒童陶藝教學中要突出該作品鮮明的時代、民族的個性特征,再根據歷史緣由、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歷程,用相關的故事、理論知識等方式創(chuàng)設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好奇心,同時渲染學生的創(chuàng)作情緒。
比如:欣賞中國古代商周時期的《四羊方鼎》這件作品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放出有關編鐘的音樂,同時為學生講述相關文化知識及陶藝的理論知識。學生在感受該時代的文化環(huán)境時,通過教師對器型的講解,明白中華陶瓷藝術的悠遠歷史,提高對陶藝藝術的喜愛。
再如:欣賞秦代的兵馬俑,教師可以將兵馬俑的來歷,及視頻配圖,給學生觀看,在觀看的過程中為學生講解兵馬俑的制作過程與風化過程,讓學生了解這件物品的成型工藝有多么偉大。通過用理論知識渲染情境確定陶藝主題,同時使學生對陶藝文化得到進一步認識。
3.參觀學習,開展活動
在校內開展陶藝欣賞活動,將學生制作的優(yōu)秀作品進行展覽,組織學生能夠在學校內參觀到優(yōu)秀的陶藝作品,同時啟發(fā)他們對作品進行評價、討論,直觀的視覺感受能夠讓學生產生強烈的藝術創(chuàng)作情緒,讓作品和環(huán)境成為一位不說話的老師,在潛移默化中熏陶學生的藝術情操。學生在參觀陶藝作品展能夠看到自己的陶藝作品,也會提升自身成就感,這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對陶藝的興趣,從而使學生對陶藝學習更加積極。邀請學生參加陶藝欣賞活動.配合搞好相關活動。
結尾:藝術能力、人文素養(yǎng)是現(xiàn)在藝術教育的重中之重。現(xiàn)代陶藝教育能促進在美術方面陶冶情操,豐富藝術,不單單提高學生素質還能拓展思維提高智力發(fā)育農村小學兒童陶藝的教學應立即展開。
參考文獻:
[1] ?鄒豪生.農村小學美術教育中的陶藝教學[J].西部素質教育,2017,3(06):224.
[2] ?查華魏. 工作坊教學方式下的小學陶藝特色課程教學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9.
[3] ?王長平.當下高校陶瓷藝術教育的現(xiàn)狀與反思[J].中國陶藝家,2008,04,60-63
[4] ?朱瑛.陶藝教育與研究性學習的整合[J].美術教育研究,2019,04
(作者單位:廣州市從化區(qū)良口鎮(zhèn)善施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