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倫彬 蘇丹 劉心聲
【摘要】現有的計算機專業課程設置重理論輕實踐,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較弱,與企業需求不符,存在就業即失業的現象。對現有計算機專業課程設置進行改革與創新,提出計算機專業課程體系由通識教育課程模塊、專業課程模塊、實踐教學環節模塊和創新創業模塊組成。專業課程模塊采取校企聯合培養模式,并采用2.5+0.5+1三段式人才培養模式。實踐表明,采用這種新的課程設置,可以更有效的培養學生工程能力,實現與企業無縫接軌。
【關鍵詞】課程體系 ?校企合作 ?人才培養
一、研究意義
計算機專業的招生人數持續增長,但其培養質量并不理想,畢業生在知識和能力上與企業和市場要求存在差距。現有計算機專業課程設置,對能力和素質的培養相對缺失,并缺少綜合實訓項目課程。這些問題都會造成計算機專業教育質量的降低,阻礙培養目標的達成。通過接觸和了解,現已畢業的計算機專業本科生也普遍表示在學習階段沒有獲得良好的工程能力增長,所學知識與企業需求不符,因此在就業招聘中屢屢碰壁,這些問題亟待被研究和改革。
二、課程設置
企業合作下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由通識教育課程模塊、專業課程模塊、實踐教學環節模塊和創新創業模塊組成。
(一)通識教育課程模塊
通識教育課程包括通識必修課程和通識選修課程兩部分。通識必修課程是針對學生進行政治素養、理論水平、道德品質、身體素質、基本能力培養而設定的課程。通識選修課程旨在培養學生追求真理、崇尚創新、尊重實踐、弘揚理性的科學精神,心智健康、情操高尚、品格崇高的人文素養。通識選修課由學校統一設置,充分發揮學校學科專業和課程資源的綜合性優勢,包括人文社科類、自然科學類、藝術體育與健康生活類、創新教育類、語言文字規范化訓練類共五類課程。
(二)專業課程模塊
校企共建專業課程模塊包括專業必修課程和專業選修課程,專業選修課根據學生就業方向以及學校和專業的辦學特色,靈活開設 “Java行業應用開發”和“移動應用開發”兩個專業方向課程模塊。實現校企共建人才培養,采用2.5+0.5+1三段式人才培養模式。第1-5學期課程在學校完成,主要由學校師資授課;企業在特定課程/實踐環節派遣企業師資到學校授課。第6學期課程在企業基地完成,由企業師資負責授課。這部分課程均為專業特色課程,并直接與企業用人掛鉤。第7、8學期,企業推薦學生進入各用人單位進行頂崗實習,同時指導學生完成畢業設計。
課程設置方案包括兩個專業方向的主要必修和必選課程、課程設計實訓、綜合項目實訓、專業技術課程、職業素質課程和畢業設計等。
Java行業應用開發方向就業目標包括Java Web開發工程師、實施工程師和測試工程師等。主要必修和必選課程包括:新生入學教育及認知實習、C語言課程設計、數據結構與算法、Java語言課程設計實訓*、數據庫原理與應用、Java SE課程設計實訓、Java EE課程設計實訓、Java開源框架課程設計實訓、現代Web前端課程設計實訓、Java中間件、企業級應用綜合項目實訓、畢業設計項目實訓、職業規劃和職業素質、畢業論文及實習等。
移動應用開發方向就業目標包括Java開發工程師、Android應用開發工程師、實施工程師和測試工程師等。主要必修和必選課程包括: 新生入學教育及認知實習、C語言課程設計、Java語言課程設計實訓、數據庫原理與應用、Android課程設計實訓、軟件工程導論、Java EE課程設計實訓、Java開源框架程序設計、Java開源框架課程設計實訓、移動Web App課程設計實訓、Android高級課程設計實訓、軟件工程方法與實踐、職業規劃和職業素質、畢業論文及實習等。
(三)實踐環節模塊
進一步完善實踐教學體系的具體實施方案,將實踐能力培養和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增加實踐教學比重,增強實踐性教學環節的系統性、整體性和綜合性,注重增強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突出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創業能力以及綜合應用能力。
(四)創新創業模塊
為增強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為學生創新創業營造良好的氛圍和寬松的環境,將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進行有機融合,設置8學分的創新創業學分,實施完全學分制。本模塊由創新創業理論、創新能力與創業實踐、素質拓展三個子模塊組成,其中創新創業理論子模塊3學分,學生必須修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創業基礎”、“大學生就業指導”創新創業類課程。創新能力與創業實踐子模塊2學分,可通過進行創新實驗、參加科技競賽、參與科研課題發表論文、獲得專利、開展創業實踐等方式獲得學分。素質拓展子模塊3學分,由素質拓展創新體系組成,可通過參加文體活動、志愿服務、黨團課培訓等方式獲得。
三、總結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科技前沿專業。只有不斷改進自身的課程設置,除舊列新,增加實踐課程教學量,加強學生實習時間和監管,才能真正從社會實際出發,培養出社會需求的計算機人才,這樣才能增強學生在企業中的競爭能力和就業能力。
參考文獻:
[1]施星雨,河北省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為例,河北師范大學,2018.
[2]龔平,轉型背景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課程設置與優化——以梧州學院為例, 梧州學院學報,2018.
[3]杜建國,計算機專業課程設置與學生就業能力的相關研究,內江科技,2016.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基于能力為本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課程設置研究(SJGY0209);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計算機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SJGY0207)。
作者簡介:李倫彬(1982-),男,山東濟寧市人,研究方向:軟件工程,本科,副教授;蘇丹(1972-),女,研究方向:計算機應用技術,本科,教授;劉心聲(1969-),男,山東省鄄城縣人,研究方向:計算機軟件與理論,本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