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是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之一,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培養情感表述能力以及語言運用能力,為學生的綜合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然而,目前我國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依然存在很多問題和不足,嚴重阻礙了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效率的提升,為教師和學生帶來了很大的困擾。文章就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旨在為更多的小學語文教師提供教學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17-003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7.017
語文教學中,寫作是學生語文能力的綜合體現,不僅需要學生掌握足夠的基礎知識,還需要學生積累足夠的素材,靈活運用所學語言知識,對自己的觀點看法和情感進行表述,是鍛煉學生語文綜合素養和能力的重要渠道之一。但是,就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而言,受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的限制,導致其教學效果不佳,學生寫作能力普遍不高。為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全面分析作文教學中的問題所在,并積極探索針對性的解決方案,以便有效提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質量與效率,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更多動力。
一、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問題
(一)教學方法太過陳舊
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作文教學的時候,依然采取“一刀切”的教學模式,采用“命題——范文——模仿”的固有形式對學生進行作文教學,模式過于形式化,方法也太過陳舊,導致心智發育不甚健全、理解能力也有欠缺的小學生無法在教學過程中感受到寫作的樂趣,進而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寫作熱情,嚴重制約著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效率的提升。
(二)學生缺乏寫作興趣
缺乏寫作興趣,是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最根本的問題所在。然而,就目前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現狀來看,單調的教學模式,死板的教學方法,導致作文教學氛圍沉悶,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不到有效發揮,學生逐漸失去了寫作的興趣和積極性,直接阻礙了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
(三)基礎知識儲備不夠
要想寫好作文,首先就需要學生儲備足夠多的基礎知識,如修辭手法、詞匯運用、寫作技巧等,對學生的寫作水平有著關鍵性的影響。在目前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在開展寫作教學時都會忽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直接要求學生進行寫作練習,導致寫作教學成為空中樓閣,教學效果達不到教師的預期要求,同時還會打擊學生的寫作自信心,致使學生失去寫作的熱情,甚至對寫作產生抵觸心理。
(四)寫作內容太過空泛
小學階段的學生受年齡的限制,生活經驗和情感閱歷都有所欠缺,對事物的認知也比較片面化,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都有限,多是單純的詞匯堆砌,或是對寫作模式的生搬硬套,無法在寫作過程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這就導致了學生寫作內容太過空泛,甚至脫離實際生活,無法打動讀者。
(五)抄襲現象反復發生
就目前的小學語文寫作教學而言,很多學生在看到作文命題的時候,都會比較迷茫,沒有思路、無從下手,對參考范文中的故事內容,無法轉化成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造成抄襲現象的反復發生。其主要原因就是學生缺乏寫作素材的積累以及對生活的感悟,導致學生在面對作文題目的時候不知從何寫起,進而嚴重降低了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質量與效率。
二、解決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問題的對應策略
(一)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
在新課改的不斷推進下,教師的教學地位有了新的定義,不再是教學的中心,而是教學活動的策劃者和主導者,在教學過程中主要起引導作用。為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積極參加相關的教學培訓,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在“以生為本”教學理念的引導下,對教學模式和方法進行優化與創新,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和積極性,全面打破小學語文傳統作文教學模式的限制,進而有效提高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質量與效率。
例如,在教授學生對某一事物進行描寫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走出課堂,走進自然,通過自主觀察和分析,豐富學生的親身經歷和感受,以此啟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同時通過培養學生掌握更多正確的寫作方法,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二)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
興趣對學生的學習有很強的促進作用,同時也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主要動力來源。因此,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引導學生通過感受寫作的樂趣真正愛上寫作。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兩方面內容:
1.作文寫作離不開學生對生活的體驗和感悟,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年齡較小,生活閱歷、情感經歷都比較匱乏,因此自身缺乏寫作素材的積累,以致感覺沒東西可寫。為此,教師可以在實際教學中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同時為學生增加生活經驗創造更多的機會,引導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感受生活的點滴,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進而有效解決學生“下筆難”的問題。
例如,在以“責任、美德”為主體進行寫作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當地的敬老院進行慰問活動,或者為當地的福利院進行募捐活動,讓學生融入社會生活,并通過親身體驗,捕捉生活中具有寫作價值的內容,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同時,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也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全面促進了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高效開展。
2.小學階段的學生心智發育不甚完全,比起說教和訓斥,他們更喜歡鼓勵和贊美。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作文教學時,應該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考核,對學生進行賞識教育,認可學生的進步與發展,滿足學生的成就感,用表揚的話語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有勇氣和決心,去挑戰作文教學中的一次次難關,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進一步實現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高效開展。
(三)加強學生的閱讀教育
實踐證明,閱讀與寫作是相輔相成的,大量的閱讀可以幫助學生積累語言知識、寫作素材等基礎知識,并通過對閱讀內容的想象與創新,形成屬于自己的寫作觀點,進而有效提升學生聽、說、讀、寫的語文綜合能力。因此,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加強學生的閱讀教育,全面實現閱讀與寫作的有機結合。
1.拓展課外閱讀。教材中的閱讀內容有限,信息承載量也有限,無法完全滿足學生日益擴大的閱讀需求。因此,教師可以通過深入挖掘教學材料,為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延伸與拓展,并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需求,為學生推薦合適的閱讀資料,擴大學生閱讀量的同時,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延伸學生的思維廣度,使學生在寫作教學訓練中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進而有效提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質量與效率。
2.渲染家庭閱讀氛圍。學生除了上課的時間,大部分時間是在家里,為此,教師可以聯合家長,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閱讀氛圍,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引導,通過家長的言傳身教,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閱讀態度,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使學生的閱讀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
寫作是學生對生活中人、事、物的反映,因此寫作素材多源于生活。小學語文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寫作訓練的時候,一定要注重加強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間的聯系,引導學生以自己獨特的視角,對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現象進行觀察和記錄,深入挖掘生活中的美好與樂趣,并轉化為文字語言進行敘述,加強學生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和向往,幫助學生積累更多具有深刻含義的寫作素材,以便于學生在日后的寫作練習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使其所寫文章的思想和情感更豐富、飽滿,更具真實性和可讀性,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五)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
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直接帶動了教學手段的進步與創新,多媒體教學技術已成為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技術,為學生搜集相關的教學素材,通過圖片或視頻將教學中的抽象事物變得直觀化、形象化,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加深學生的理解和掌握,為學生帶來更多的新穎體驗,以此來活躍課堂的教學氛圍,滿足小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其寫作欲望,全面調動其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進而有效提升其寫作能力,實現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有效開展。
例如,在以“傳統手藝”為主題進行寫作訓練的時候,小學生由于知識面和認知能力有限,對于這樣寬泛的寫作題目無從下筆。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選取幾樣民間傳統手藝的制作過程,剪輯成視頻短片進行播放,如剪紙藝術、糖畫藝術、草編、蠟染等技藝,通過直觀的展示,加深學生對“傳統手藝”的理解和認知,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傳統手藝”,以自己的視角,融入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對其進行觀察和描述。不僅開闊了學生的寫作視野,豐富了學生的寫作素材,還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寫作水平,加強了學生的寫作能力,為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有效實施創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影響學生寫作水平的因素很多,如教學模式陳舊、基礎知識儲備不夠等,直接導致學生寫作內容空泛、抄襲現象嚴重、缺乏寫作興趣等問題,制約著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全面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積極探尋解決的方案,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技術,加強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以此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提升學生的寫作興趣和積極性,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加強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何李方.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問題分析與對策探討[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9(8).
[2]張曉.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學周刊,2019(19).
[3]王桂芬.淺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學周刊,2018(9).
[4]王效美.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困境及對策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7(20).
[5]王小鋒.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C].第五屆世紀之星創新教育論壇論文集,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