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芳
摘 要:基于我國教改事業的發展,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逐漸受到重視,如何提升初中道法課堂效率儼然成為道德與法治教學的主要任務。而要想真正讓道德與法治教學走進學生內心,需要重視對“走心”情境的設計,將教學內容轉變為探究性問題,讓學生自主探究,將書本教材內容進行生活化轉變,進而強化學生對道法知識的掌握,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道德與法治素質。文章對提高初中道法課堂效率進行分析研究,希望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初中教學;道德與法治;“走心”情境;課堂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17-010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7.053
目前,如何讓道德與法治教學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初中生涯,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課題。而基于對實際生活中人物、事物的精心選擇,構建“走心”、真實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正確認知道德與法治,進而積極主動參與到道法知識學習之中,能夠提高課堂效率。
一、什么是“走心”情境
作為當前時代網絡媒體語言,“走心”一詞為人們所熟知,其寓意為“誠正用心、真心實意”。而針對“走心”情境而言,是指在具體教學過程中,需要基于對學生興趣愛好、能力素質、身心健康以及學習環境等因素的考慮,構建出能夠激活教學課堂,引導學生深入到課堂學習中的教學活動。而在新課改理念下,道法課程教學的開展需要緊跟時代發展,并注重與學生實際生活的結合,在實際教學中秉承以生為本的思想。然而,現階段初中教育教學的開展,學生對語數外等課程的學習較為側重,而對道法課程則顯得漠不關心,在課堂學習期間心不在焉,甚至是選擇在課堂上學習其他課程內容[1]。基于此,需要通過“走心”情境設計,激活道法課堂,讓學生在這種全新的教學方式中,真正體會到學習的價值和意義所在,從而在課程學習中,不斷強化自身的道德素養和法律意識。
二、道法課堂“走心”情境設計方法
(一)細心設計,注重情境生活化構建
要想確保“走心”情境設計效果,必須確保其情境主題與教材核心觀點相契合,并且在情境中實現教材與生活的有機結合,以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只有進行情境的生活化設計,才能讓學生在課堂中不斷表現自己,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情境中來深入認知周圍生活[2]。基于此,教師需重視對“走心”情境的細心設計,發掘出課堂教學中的關鍵點,進而達到讓學生在課堂中體驗生活的目的。
針對“走心”情境的設計,需要重視將實際生活案例科學融入課堂,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學時,教師可以搜集一些教育人物的事跡融入課程教學中,通過為學生播放事跡介紹來吸引學生注意力。學生通過對人物事跡的觀看,對這些名人能夠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而感嘆,從而使得自身興趣高漲。當然,案例的選取,最好能側重于對學生關注點的捕捉,然后以此為依據尋找最能打動學生的素材案例。情境教學法在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視,通過情境的創設,把學生有效地帶入課堂教學中,更好地發散自己的思維,拓寬自己的學習空間。很多素材的發掘,雖然內容不相同,但是每個素材都有不同的教育和引導功能[3]。
總之,在道法課程具體教學過程中,相關真實案例的有效融入,可以讓學生深入到情境中,并在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中加深對道法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強化自身學習體驗,進而在理性認知中,不斷進行自身素質、素養的升華。
(二)巧心設計,注重教學問題化探究
“走心”情境的構建,需要教師重視對情境的合理應用,并以此為依據進行問題的精心設計,引導學生在情境中主動探究問題,進而在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同時,幫助學生獲得相應的啟發。在具體教學中,教師應明確問題設計的重要性,并將問題探究當作道法課堂教學中的關鍵詞,讓學生通過解決問題的方式來串聯相關道法知識,進而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同時,問題的設計必須要講究一定的方式方法。首先,所設置的問題必須要具備實效特征,主要是根據學生學習中經常遇到的困難展開,讓每個問題都能很好地貼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讓他們真正能夠在問題中得到自我學習和認知的強化。其次,所設置的問題要具備一定的吸引力。很多情況下,因為學生對所設置的問題不夠感興趣,所以在探究和回答問題時注意力不夠集中。因此,我們在設置問題時,一定要學會從學生的自身情況入手和出發,關注他們的自身發展情況,設置符合他們興趣點的問題,這樣一來,問題的作用才能被切實地發揮和彰顯出來。基于此,問題探究教學的開展,在強化學生對書本知識掌握的同時,可以促進學生分析、歸納能力的發展[4]。
而針對問題的設計,教師必須明確,需要讓學生以問題為基礎進行深入探究。所以,必須注重對問題的科學設計。例如,教學《活出生命精彩》時,等到教師播完相關的教學視頻后,可以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進行以下環節的設計:
1.以小組為單位,以“活出生命精彩”為主題,讓學生根據不同人物事跡,創作出不同的演講稿。
2.播出“感動中國”人物事跡視頻,并進行問題情境設置:“‘感動中國人物為人們所熟知,很多人稱贊這些人物非常偉大,值得被贊頌。而有人提出質疑,說雖然這些人物值得被表揚,但是用‘偉大一詞來形容難免有些夸張。對此,你如何看待?”通過此教學環節的科學設計,可以幫助學生明確生命精彩的真諦不僅是自身的照亮,更是對于他人的溫暖,以及為社會貢獻出自己最大的力量。問題設計的合理性直接關系到教師是否能夠在情境教學中進行學生思維滲透點的發掘,進而升華學生思想,引導學生在具體學習中達到思考深入、認知深入、問題深入的目的,從而強化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真心設計,注重情境自然化探究
在實際道法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將真心融入課堂中,才能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情境的自然性,讓道法課堂充滿真情實感,實現對“走心”情境的有效構建。而所謂教學情境的真心設計,就是在具體情境教學中,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位置,全身心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積極帶領學生進行學習探究,從以往傳統的“灌輸式”教學轉變為帶動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自主探究,進而促使學生表達能力的提升。在平時的授課中,教師可以綜合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組織開展某種特定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進行自身生命歷程、重要節點的探究,主動分享學生生命中那些無法磨滅、深刻記憶的事情。在此項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大部分學生都表現出濃厚的參與興趣,其中有一位學生對自己目前的生命歷程進行闡述:“在我當前的生命歷程中,第一件讓我無法忘卻的事情是因為我自己的貪玩、無知,差點兒付出自己的生命;第二件無法忘卻的事情則是我妹妹的出生,讓我懂得如何去照顧他人,學會將自己的東西分享給別人;而第三件無法忘卻的事情則是我的十歲生日,代表著我人生中第一個十年已經過完了。”讓學生富有真情實意地講述自身感受,可以引導學生深入發掘生命的意義,并讓學生通過了解別人的人生經歷,從別人的人生價值中找尋自己生命的意義。此項活動的開展,可以幫助學生充分體現自身情感,讓學生在道法學習過程中觸及情感和意志的領域,進而提升道法課堂教學效果。
(四)創新設計,注重情境多元化構建
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其藝術體現不是在于對學生進行知識本領的傳授,而是在于教育教學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鼓勵、喚醒和鼓舞。現階段道法課程教學的開展,其實就是道法信息傳輸的一個活動、過程。而其教學方式就是傳輸形式,傳輸形式是否獨特新穎,會直接影響學生對道法課程的印象。而現階段道法課程的開展之所以效果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其教學形式無法吸引學生,而且教師選擇在實際教學中進行“灌輸式”教學,導致教師自身對道法知識的掌握和了解都較為淺薄。所以,教師需要注重對“走心”情境的科學創新,以期道法課程教學有效性的全面提升。在教學期間,結合具體情況進行“走心”情境的創新,教師可以通過一人分飾兩角的方式,通過對生動的表情和對話進行記錄和觀察,充分培養出學生對于學習情境的感知能力。或者在課堂之上,教師可以基于教學具體情況構建“走心”情境,并與實踐性活動相結合,比如:“我代表學校參加文明創意小達人交流大會,同時,我還是學校組織開展辯論賽中的參賽選手。而學校辯論賽實踐提前,導致交流大會與辯論賽的時間相重合。如若不參加辯論賽,會導致班級扣分,而要是不參加交流大會,那么這稍縱即逝的機會就沒有了。如若你是‘我,你會怎么做?”通過對教學情境的創新設計,可以實現不斷提升學生的注意力的作用,讓學生始終都對道德與法治課程飽含充足的學習興趣,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為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而言之,在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各個學科的教育教學被賦予了新的任務和使命,要求教師能夠真正地從傳統的教學方法中走出來,然后通過全新的教學方式方法引導學生學習和進步。通過以上分析以及實踐調查我們得知,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對于培養學生的道德水平,提升自身素養都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在過去的教學中,教師只注重三大主科的教學,卻忽視了道德與法治這一學科的教學,使得教學質量難以盡如人意。“走心”情境的構建,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效果,幫助學生正確認知道法課程的重要性,進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所以,必須強調對“走心”情境的創設,科學構建設計方法,以實現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陳兆鳳.構筑“走心”的德育——淺談情境教學在中職德育課中的應用[J].時代教育,2011(11):156.
[2]周斌.化學核心素養中“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的培養——以教學中“實驗情境”創設為例[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8(6):75.
[3]周繼章.淺談道德與法治課如何上出“道法味”[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8(Z1):86.
[4]應一平.道法緣心以勢馭形——從閔貞及其《醉仙圖》說起[J].美術研究,201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