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奮 吳希

【摘要】目的 分析對腦卒中后抑郁癥患者行認知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86例腦卒中后抑郁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為行常規護理的對照組和行認知護理干預的觀察組,各43例,比較2組護理后的認知功能、神經功能、抑郁狀態評分。結果 觀察組護理后的認知功能、神經功能、抑郁狀態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認知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腦卒中后抑郁癥患者的認知功能、神經功能,改善抑郁狀態。
【關鍵詞】腦卒中;抑郁;認知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6..01
腦卒中是中老年人常見腦血管疾病,腦卒中后抑郁癥是常見后遺癥之一,有較高發病率。有研究表明,對腦卒中后抑郁癥患者行認知護理干預,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1]。我院通過對腦卒中后抑郁癥患者行該護理措施,分析其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86例腦卒中后抑郁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3例。對照組男26例,女17例,年齡62~78歲,平均(70.26±1.81)歲;病程11~38 d,平均(24.84±1.58)d。觀察組男27例,女16例,年齡63~79歲,平均(71.52±1.07)歲;病程12~37d,平均(25.16±1.37)d。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均在知情并自愿前提下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2組均采用常規治療,改善腦部血液系統循環等。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方法,主要包括為患者提供良好病房環境,指導飲食,告知注意事項。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行認知護理干預,主要內容包括:①心理護理:積極與患者溝通,了解其心理狀況,耐心傾聽患者自述和問題,并解答。為患者分析顧慮,并告知其該疾病的成功案例,建立治療信心。②認知干預:詳細為患者及家屬講解有關腦卒中后抑郁癥的知識,包括發生因素、治療方案、預后情況等,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可以邀請治療成功的病友現身說法,讓患者相信治療效果。③康復干預:根據患者不同恢復情況制定針對性康復措施,督促患者每日進行適量康復訓練,如徒步走、負重等,按摩癱瘓肢體,訓練過程需根據情況循序漸進。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比較2組護理后的認知功能、神經功能、抑郁狀態評分。
1.4 ?統計學方法
文中計量(t檢驗)資料用SPSS 20.0軟件處理,P<0.05表示數據差異顯著。
2 結 果
比較2組護理后認知功能、神經功能、抑郁狀態評分,觀察組護理后的認知功能、神經功能、抑郁狀態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腦卒中后抑郁癥是一種情感功能障礙,主要表現為心情低落、睡眠質量差、記憶障礙、認知功能障礙等,對患者生活會造成較大影響[2]。該疾病會導致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較差,不配合醫師治療,對治療效果失去信心,從而造成高致死率和致殘率。認知護理干預可幫助患者平穩情緒,重新對治療建立信心,給予患者與外界交流的渠道,使其能抒發內心的不良情緒,通過對疾病知識的了解加深,提高治療依從性,幫助患者自我調節情緒,建立積極健康的思維方式[3]。本次研究通過對腦卒中后抑郁癥患者行認知護理干預,結果顯示觀察組的認知功能、神經功能、抑郁狀態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具有顯著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認知護理干預可明顯改善腦卒中后抑郁癥患者的負面情緒,建立治療信心,提高認知功能和神經功能,幫助患者更快康復,是一種積極有效的護理方式,值得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 ? 蓉.認知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后抑郁癥病人血清S-100β、NSE、BDNF及認知功能的影響[J].青島大學醫學院學報,2017,53(04):460-463.
[2] 陳 ? 穎.認知心理護理對腦卒中急性期抑郁癥患者認知障礙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7,23(18):98-100.
[3] 劉紹娟.認知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后抑郁癥患者神經和認知功能的影響[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7,8(11):17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