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玉霜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發展,群文閱讀成為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不二法門。它不僅能夠有效彌補傳統閱讀教學的劣勢,為學生提供更廣泛的閱讀理解空間,使其閱讀個性得到滿足,而且有助于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真正成為閱讀的“主人”。那么,如何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實施群文閱讀策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則成為當前每個語文教師需面對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群文閱讀;語文素養
群文閱讀,是語文教學中圍繞一個特定的議題挑選一組與之相關的文章,引導學生圍繞這一議題展開立體式的自主閱讀,在閱讀中形成自己的觀點,進而提升閱讀力和思考力,并進行多方面的言語實踐。相比于傳統閱讀方式,群文閱讀更加符合學生的學習規律,使閱讀資源更加集中,其閱讀方式也更符合學生的個體實際。因此,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落實群文閱讀,既是新課改以來閱讀教學做出的有益嘗試,更是發展學生語文素養的必由之路。從語文教學的學科特征來看,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和思想性并重的學科,這就決定了語文學習應根植于生活,活躍于閱讀,每個語文學習者或教育者都應深刻認識到閱讀能力是一切語文能力形成與發展的基本前提。但傳統的閱讀教學不光理念和方式落后,而且學生的主體性優勢也難以得到發揮。要想改變這一現狀,必須以群文閱讀為教學理念和方法,為學生營造生活化、原生態的閱讀環境,提供更為豐富的閱讀資源,從而實現學生語文素養的跨越式縱深發展。
一、 明確教學理念
具備明確的教學理念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基礎,同時,也是師生達成共識的有機前提。在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明確群文閱讀的教學理念,明確語文閱讀教學的內涵。一方面,教師要準確定位自己的閱讀教學中的角色,降低教和導的分量,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有效發揮,另一方面,也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閱讀空間,使其享受群文閱讀的潛在優勢,從而更好地認識世界,并在閱讀中獲得最佳的審美體驗。
例如:在教學《少年閏土》這一課內容時,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我會以群文閱讀法來輔助教學。首先,我會轉變教學觀念,以趣味性的話題進行導入,詢問學生:在你們的記憶中,有哪些印象最為深刻的人呢?你能用語言描述出你和“他”之間的故事嗎?以此來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看似不相干的話題為導入,但卻能夠初步培養學生描述人物特點的方法。之后,我會以魯迅先生的其他作品進行過渡,讓學生在課堂上展開豐富的討論和交流,為進一步展開閱讀蓄力。進而,我再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帶著極大的閱讀期待展開文章閱讀,概括文章大意,并說說自己讀完后的感受。最后,我會從寫作方法的角度切入,利用多媒體展示魯迅的作品《藤野先生》片段,為學生提供充分的閱讀時間,讓學生對比兩篇文章在描寫人物上的異同,并在課堂上發表自己的見解。通過這樣的方法,既能夠有效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也有助于幫助學生建立群文閱讀的閱讀理念。
二、 選擇適當文本
群文閱讀與傳統閱讀最顯著的區別在于文本類型的多樣化,單一的文本閱讀難以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閱讀需要,但群文也并非無章可循,而是在特定的議題內與之相關聯的文本。從這個角度來看,在教學中選擇適當的文本就變得尤為重要。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深諳學生的認知規律,并參考學生的學習需要確立議題,選擇適當的文本,同時,也要注重文本選擇的層次性和整體性,既要立足于教材,也要著眼于課外,從而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奠定基礎。
例如:在教學《七律·長征》這一課內容時,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我會以群文閱讀法來展開教學。首先,我會讓學生自由朗讀詩歌,了解詩歌大意,初步感受詩歌中散發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之后,我會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確定本次群文閱讀的主題:偉大詩人毛澤東,并為學生選擇適當的閱讀文本,比如,《卜算子·詠梅》《沁園春·雪》等,讓學生在課堂上自主閱讀三篇詩歌,體會其中的情感,并在課堂上展開深入交流。進而,我會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和點撥,從而豐富學生的文學素養,并進一步了解一代偉人毛澤東的詩詞風范。另外,我還會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學習需求,自主開展群文閱讀活動,并幫助學生挑選文本,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語文素養。
三、 整合閱讀目標
閱讀是一項復雜的行為,傳統的單篇閱讀雖有其合理性,但也極大地限制了學生閱讀思維的發展。群文閱讀作為一種全新的閱讀方式,其閱讀目標也對原有細化的目標做出整合。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立足于單篇目標的基礎上,設計群文閱讀的目標,發揮出群文閱讀的教學優勢,弱化細分目標的劣勢,建立基于群文的大目標,讓學生在“大目標”下自由發揮,使課堂氛圍更加趨于人性化和原生態。
例如:在教學《橋》這一課內容時,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我會以群文閱讀法來輔助教學。首先,我會基于群文閱讀的教學優勢整合閱讀目標,比如,之前的目標為“讓學生感受無私無畏、舍己為人的高尚品質”,在群文的基礎上增加目標為“將這種感受上升為學生內在的精神品質”。之后,在確立目標后,我會將學生學過的文本《為人民服務》與之進行對比學習,讓學生在對比中感受偉人與黨員人之間在保護人民群眾利益上的無差別性,加深學生對黨員的認識,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最后,我會讓學生以目標為參考,在課堂上自由發揮,搜集關于人性光輝或優良品質的相關文章,在課堂上展開進一步閱讀。通過這樣的方法,既能夠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也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個人素養,完善其人格。
四、 尋同品異
群文閱讀不僅是閱讀量的增加,更是閱讀方法和閱讀思維的進一步積累和發展。“尋同品異”是指群文閱讀的主題具有同一性,但其語言和情感上卻有著很大的差別,前者需要學生尋找相同點,后者需要學生品味不同處。畢竟文章之間千差萬別,才使得創作變得難能可貴。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群文主題的共同點,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同時,也要以“同”為面,去發現文章之間不同的“點”,從而升華自身的認識,增強對文章的整體性認知。
例如:在教學《伯牙鼓琴》這一篇文章時,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我會以群文閱讀法來展開教學。首先,我會充分發揮群文閱讀的優勢,將《伯牙鼓琴》和《月光曲》有機整合起來,展開對比教學。讓學生先后朗讀兩篇文章,找出二者在形式上相同點,比如,二者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二者都是以琴抒情等。之后,我會讓學生從兩篇文章的思想情感和寫作方法入手展開對比,比如,《伯牙鼓琴》是表達朋友之間真摯的感情;《月光曲》是贊揚貝多芬對窮苦人民的關心與熱愛,然后引導學生聆聽音樂《高山流水》和《月光曲》的音樂,從音樂上升華情感,進一步體會二者的不同點。進而,我還會播放《二泉映月》這首中國民間樂曲,讓學生以“琴”為面,對比《高山流水》和《月光曲》,感受中國古代、近代以及西方近代在文學和音樂上表現的不同。最后,與學生共同總結和歸納,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通過這樣的方法,既能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同時,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文化品質和精神境界。
五、 注重讀寫結合
讀寫結合是群文閱讀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來而不往非君子,讀而不寫非學者”注重讀寫結合,既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習慣。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對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的感受記錄下來,培養自身孜孜不倦的求學精神,在讀中思考,以寫來實現自身對文章的“二度創作”,從而使自身的語文能力得到充分鍛煉,使自身的情感得到最大釋放或滿足。
例如:在教學《宇宙生命之謎》這一課內容時,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我會以群文閱讀法來輔助教學。一方面,我會讓學生自主學習本課內容,掌握大意的同時,對文章中的疑惑展開豐富的討論和交流,比如,“地球之外真的有未知生命形式嗎?外星人到底存在嗎?”以此來活動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我會展示科幻小說《三體》片段,讓學生在課堂上閱讀,并播放一系列探究宇宙的紀錄片,使學生的期待值達到頂峰。最后,我會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課堂上將自己心中所想、所感流露筆端。通過這樣的方法,既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也有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
六、 完善教學評價
任何一種教學方法同學生的學習方法一樣,都需要評價中做一次“外科手術”,群文閱讀也不例外,它既要求教師對自己的教學過程做出有效反思,也需要學生對自己的閱讀表現做出合理的評價。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建立完整的評價機制,開展專門的評價活動,設置師生互動評價和自我評價的兩個環節,讓師生雙方對群文閱讀的教學實效提出創造性的修改建議,從而使群文閱讀法不斷完善。
例如:在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一課內容時,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我會以群文閱讀法來輔助教學,并從教學評價的角度切入。首先,我會組織學生開展以“我心中的魯迅”為話題的群文閱讀活動,讓學生在課堂上根據自己所學知識進行充分的討論。之后,我會與學生進行充分的互動,從魯迅先生的個人經歷到其作品的不同時期展開全面的分析和探究,在探究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形成類似學術研究的課堂氛圍。最后,我會根據完整的評價機制展開評價活動,一方面,與學生進行互動評價,總結群文閱讀過程中的問題,提出各自的建議,另一方面,師生在課堂上進行自主評價,評價各自的表現,做出反思,從而為進一步優化教學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群文閱讀是傳統閱讀教學的一次適應性改革,是閱讀教學的新命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群文閱讀,離不開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同時,也需要更多的教育者進行不斷的探索。歸根結底,要深刻認識到課堂教學是師生共同參與的創造性活動,而閱讀則是將文本、教師和學生有效聯結在一起的“橋梁”,群文閱讀則是閱讀內涵的延伸。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還需要做出不斷的嘗試,為豐富語文課堂教學、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做出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梅麗君.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文本選用探索[J].名師在線,2019(34):50-51.
[2]王宗秀.群文閱讀理念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J].當代教研論叢,2019(12):50.
[3]郎孝忠.淺談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的價值與教學策略[J].當代教研論叢,2019(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