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玉潔
[提要] 河南省是我國西瓜主產區,而滑縣是河南西瓜種植最具競爭力、代表性的地區。本文選取滑縣的大寨鄉、萬古鎮、八里營、城關鎮4個鄉鎮中的7個行政村共224份問卷進行西瓜、甜瓜的調研,結合調查問卷和實地走訪調研,對滑縣西瓜、甜瓜產業有了初步了解,并利用SPSS22.0對調研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及線性回歸分析,得出農藥以及化肥的投入對銷售額會產生正向影響,提出加快品種改良步伐、大力推廣新技術、拓寬銷售渠道等對策建議。
關鍵詞:滑縣;西瓜甜瓜;現狀
中圖分類號:F32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20年3月25日
一、引言
國內學者對于西甜瓜的研究概括為兩個大的方面。一方面集中在對西甜瓜品種培育以及種植技術等方面。華斌等(2008)通過對武漢市西甜瓜品種選育的研究指出瓜農品牌意識薄弱、創新意識落后。馬躍(2011)長期從事進行西瓜、甜瓜的研究工作,對西甜瓜品種培育和推廣工作予以肯定。劉文革等(2010)通過剖析我國無籽西瓜產業的現狀和問題提出了有關無籽西瓜科研生產的具體建議。許勇(2011)從品種、栽培、生產、信息管理等多方面的技術對西甜瓜產業進行了闡述。李干瓊(2019)從生產與布局、成本與收益、市場與貿易等3個研究視角出發,對我國西瓜產業發展的現狀和趨勢進行深入的分析與研究。
另一方面集中于研究一個省份的西甜瓜發展現狀進而提出相關對策。根據江蘇省不同地區西瓜甜瓜的發展現狀進行研究并提出相應對策建議。湯瀅等(2016)對北京市甜瓜現狀進行研究并提出相應對策。潘婷婷(2019)通過對定邊縣西甜瓜現狀分析提出相關對策。王宏巖等(2014)均通過分析榆林市西瓜現狀指出發展西瓜產業的關鍵需要通過科學技術、信息服務、流通體系等方面的不斷完善。張敬敬等(2016)對河北省西瓜甜瓜產業現狀及發展趨勢進行分析。李豪杰等(2020)通過對菏澤市西瓜產業發展現狀進行分析,提出培育引進新品種、提升西瓜生產的科技水平、加強農技服務體系建設等措施。
許多學者對西甜瓜的研究都是集中于產業發展現狀及相關品種研發、技術提升等方面,針對一個地區,通過調研數據對西甜瓜的投入與產出進行分析,進而對西甜瓜收益的影響因素進行探究的研究相對較少。
二、滑縣西甜瓜現狀
滑縣所種植的瓜果類主要有西瓜、甜瓜、草莓以及其他作物,2011年西瓜播種面積為250千公頃,甜瓜56千公頃,隨著經濟作物種植結構的調整,到2017年西瓜播種面積增加為261千公頃,甜瓜播種面積減少為48千公頃。
(一)西甜瓜調研農戶基本情況。本問卷的調研第一部分農戶家庭基本情況,其中,農戶性別男性占比為86%,年齡在60歲以下的占比為78%,在這個年齡段的農戶居多,文化程度為初中的占61%,其次是小學,普遍表現為學歷層次偏低。種西瓜和甜瓜的知識基本來源于多年種植經驗的積累,或是參加一些專門的培訓,家庭人口數為5人的占比64%,種植西瓜和甜瓜年數一般在20年左右,非農收入一般在5,000元以下的居多。
(二)調研農戶土地經營情況。由調研數據整理可知,農戶土地經營規模在5~15畝之間的較多,占調研農戶總數的76%,在所有調研農戶中,進行土地流轉的主要以轉入為主,土地流轉成本也隨著流轉規模的增加而有所減少,農戶種植經濟作物的土地流轉成本遠高于種植糧食作物,經濟作物是一種高風險、高收入的投資,5畝以下的農戶占總樣本的9%,平均耕地面積為3.5畝,土地流轉成本為1,200元/畝;5~15畝的農戶占總樣本的76%,平均耕地面積為9.3畝,土地流轉平均成本為1,172元/畝;15~20畝的農戶占總樣本的6.3%,平均耕地面積為16.5畝,土地流轉平均成本為1,050元/畝;20畝以上的農戶占總樣本的8.4%,平均耕地面積為39.6畝,土地流轉平均成本為1,017元/畝。
(三)西甜瓜種植情況。滑縣調研農戶中種植西瓜的有129戶,甜瓜96戶。西瓜和甜瓜均有春季和秋季兩季種植,根據季節的不同,由于溫度和濕度等條件的不同,西瓜、甜瓜品種也有所不同。春季西瓜品種主要有京欣、龍卷風等,秋季西瓜品種為博賽、超威、新研等,春季甜瓜主要有黃皮、脆梨等,秋季主要為寶典、網文等品種,由于秋季西、甜瓜樣本農戶調研數據較少,因此,選取春季西瓜的投入產出進行分析。春季西瓜種植方式分為露地和設施兩種方式,設施均采用的塑料大棚。其中,1~5畝采取露天種植的畝產2,802斤,收入0.4萬元,采用塑料大棚的農戶畝產6,338斤,收入2萬元;5~10畝采取露天種植的農戶有25戶,畝產3,052斤,收入1萬元,采用塑料大棚的農戶有72戶,收入5.8萬元;10~15畝采取露天種植的農戶有13戶,畝產3,231斤,收入2.46萬元,采用塑料大棚的農戶有13戶,畝產7,446斤,收入6.6萬元;15~20畝采取露天種植的農戶有3戶,畝產2,333斤,收入6.1萬元,采用塑料大棚的農戶有2戶,畝產6,000斤,收入5萬元;20畝及以上采取露天種植的農戶有6戶,畝產2,817斤,收入4.1萬元,采用塑料大棚的農戶有2戶,收入13萬元。
(四)西甜瓜種植影響因素
1、調研數據描述性統計。描述性分析通過平均值或中位數描述數據的整體情況。通過對調研數據的整理可以看出:種植總面積、單產、銷售額、種子總量、化肥總量、有機肥、農藥、機械費用、地膜等共9項,根據描述性統計分析發現,這些因素的最大值超過平均值,而且標準差都很大,說明該調研數據波動較大,對比平均值發現,用中位數更能代表滑縣整體發展狀況。具體來看,調研農戶的總面積的平均數為9畝,單產5,000斤/畝,銷售額為2萬元,種子總價為95元/畝,化肥總價為260元/畝,有機肥為86元/畝,機械費用為60元/畝,地膜為705元/畝,雇傭工價為60元/天,用中位數來代表調研農戶的投入產出狀況。
2、投入與產出線性回歸。利用SPSS22,采用投入與產出進行線性回歸。將種植總面積、單產、化肥總量、種子總量、有機肥、機械費用、農藥、地膜、雇傭工價作為自變量,銷售額是因變量進行線性回歸分析得出,線性回歸模型R2為0.119,表示自變量可以解釋銷售額的11.9%變化原因。對模型進行F檢驗時發現模型通過F檢驗,也即說明自變量中至少一項會對銷售額產生影響關系。此外,針對線性回歸模型的多重共線性進行檢驗,結果顯示模型中VIF值均小于5,表示該模型不存在著共線性問題,而且D-W的值也在2附近,說明該模型不存在自相關性,模型的建立結果較好。
具體來看,種植總面積的回歸系數為0.06,表示總面積畝數并不會對銷售額產生影響關系。以此規律分析,單產、有機肥、機械費用、地膜、雇工工價并不會對銷售額產生影響關系。化肥總量的回歸系數值為0.006,表示化肥總量會對銷售額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種子總價的回歸系數值為-0.002,表示總價會對銷售額產生顯著的負向影響關系。農藥的回歸系數值為0.011,表示農藥會對銷售額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綜上總結分析可知:化肥總量、農藥會對銷售額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種子總價會對銷售額產生顯著的負向影響。但是種植總面積、單產、有機肥、機械費用、地膜、雇傭工價并不會對銷售額產生影響。
三、西甜瓜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品種引進、創新滯后。在滑縣,西甜瓜品種一直沒有經過審定,導致西瓜、甜瓜種子品種多樣,質量參差不齊,而對于許多農戶來說不了解市場行情也無從下手,滑縣作為主要西甜瓜種植區,西瓜生產多選用早熟品種、有籽西瓜等,在生產中瓜農為了追求高產和適應市場需求多種植早中熟西瓜,同時種植大戶對于新品種的推廣十分薄弱,對于新品種的采納不及時,一直根據自己的種植經驗選擇西瓜的種類,這就造成一種品種無法更新、瓜農收益較低的局面,但是西甜瓜的種子對產量起決定性作用,比如抗病蟲種子的推廣受阻等,這些均制約滑縣地區西甜瓜產業的快速發展要求。從目前的調研結果來看,西甜瓜品種對其品質和產量有很大程度的影響,農業部門需要及時進行新品種的推廣和教學,擴大高產、優質的西甜瓜的種植面積。
(二)瓜農接受新技術推廣的速度慢。西甜瓜種植戶的生產技術習慣于根據自己多年的生產經驗,對新事物具有質疑、排斥性,實質是因為農戶的抗風險能力差,不愿意嘗試新技術,害怕高投入低產出,更愿意采用不冒險的經營方式,滑縣西瓜生產分布區域逐漸集中,但是目前大部分瓜農仍是沿襲傳統的以家庭為單位的種植模式,由于農戶并不能及時接受很多適用的栽培管理技術,導致生產技術水平較低。比如,一些抗病、耐旱品種得不到應用,造成農藥大量使用,水資源的大量浪費,生產投入成本提高,針對大規模承包的瓜農來說,栽培是生產過程中的關鍵環節,但是一些新型栽培技術得不到快速推廣應用,造成人工勞動力成本,過度依靠人工管理方式,種植成本逐年增高,以上因素均導致整個投入成本的增加,收益減少。
(三)銷售模式沒有形成體系化。目前,滑縣的西甜瓜交易以初級產品為主。西瓜產業經營模式大多還是一家一戶的小農經營模式,只是以直接從田地里采摘回來的成熟西瓜、甜瓜進行出售,沒有經過任何深加工。銷售方式仍以傳統的上門收購或就近農貿市場出售為主,賣方市場以家庭作為主要的銷售單位,買方市場以外地客商為主。在滑縣也有部分地區建立了一些專業合作組織,但規模相對較小,還不足以達到帶動整個區域發展,而且農民對市場價格等信息不是很了解,在進行西甜瓜生產時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基本都是跟風種植,西甜瓜集中在一個時段成熟,收獲時期過于集中,導致銷售時處于比較被動的地位,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較低。
(四)農業政策有待提升。農業政策對農戶種植西甜瓜的種植積極性具有推動作用,應簡化貸款流程,讓種植大戶不會因為資金限制影響生產;完善保險制度,經濟作物與糧食作物相比,具有很大的風險性,尤其是自然災害,保險制度的完善使農戶愿意嘗試經濟作物的種植,也能推動西甜瓜產業的發展;西甜瓜種植的關鍵環節應給予技術補貼,由于新技術剛開始推廣時,對農戶來說成本較高,大多數農戶不愿意嘗試這些技術,導致新技術推廣和普及受阻。
四、西甜瓜產業發展對策
(一)加快品種改良步伐。注重西甜瓜高質量品種的選育。應根據市場上需求,及時調整西甜瓜品種,據統計數據可知,當前市場上對薄皮無籽西瓜、脆肉厚皮甜瓜品種的需求較多。根據需求較多的西甜瓜品種,首先,在滑縣選取適宜的種植區域,減少西甜瓜品種使用的盲目性。其次,注重精簡西甜瓜品種選育的程序。隨著滑縣大棚西甜瓜設施面積的不斷擴大以及人工成本的大幅度提高,應優先選育容易種植、抗病蟲害、少整枝麻煩等西甜瓜品種。
(二)大力推廣新技術。推廣新技術可以提高生產效率。首先,從基礎的育種技術著手,開展集約化育苗技術推廣,培養專業育苗企業,可以給農戶提供技術指導,進而實現西甜瓜種苗現代化生產。其次,鼓勵推廣大棚西甜瓜與其他作物的輪作,可以提高單位面積的效益以及土地資源利用率,根據西甜瓜成熟的季節安排下一季作物的種植情況,充分利用早熟以及高質量的特點,爭取早上市,搶占市場先鋒。最后,加強西甜瓜新技術的示范推廣力度,在滑縣西甜瓜種植面積較多的地區選擇示范點對新技術進行大力的示范推廣,從而帶動整個縣的新技術應用,同時做好對專業技術人員、種植大戶的技術培訓,使新技術得到快速傳播和應用。
(三)拓寬銷售渠道。充分利用網絡優勢,拓寬銷售渠道。首先,利用電商平臺,幫助農民直接和各大超市、市場、企業的對接,可以對外展示西甜瓜生長的環境,提升顧客對西甜瓜安全的放心程度,間接起到推廣宣傳的作用,充分發揮品牌宣傳效應,提高交易效率,進而提升效益。其次,應完善銷售模式,注重產前、產中、產后環節相結合,促進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三鏈協同”發展。最后,加強改善市場建設,實現多元化銷售,在銷售過程當中,應該注重拓寬銷售渠道,多渠道的銷售不僅可以避免農民在價格上吃虧,同時也可以降低市場的風險,有效防止外來銷售商對本地瓜農產生競爭,避免造成產品堆積現象。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保障西甜瓜產業的發展。首先,要制定一項必須遵從自然資源條件、考慮政府總體規劃的發展規劃,同時需要多部門多行業配合,而且制定產業發展規劃需要在充分進行調研論證的基礎上進行。其次,為推動滑縣西甜瓜產業的發展,各級政府要堅持行政推動和政策扶持,整合涉農項目資金,為農戶爭取金融信貸支持,加大招商引資,激勵支持資金充足的企業和個人的社會資本投入,加大資金投資力度,為該地區擴大西甜瓜種植規模提供資金保障。最后,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和監督西甜瓜生產、管理和銷售的全過程,促進農民增收。
主要參考文獻:
[1]華斌,別之龍.西瓜甜瓜嫁接育苗進展[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農業科學版),2008(5).
[2]馬躍.西瓜甜瓜生產發展與科技進步[C].山東園藝學會蔬菜西甜瓜專業委員會論文集,2011(7).
[3]劉文革,閻志紅,何楠,趙勝杰.優質抗病無籽西瓜新品種鄭抗2008的選育[J].中國瓜菜,2010.23(6).
[4]許勇.國家西甜瓜產業技術體系“十二五”任務及科技支撐優勢產區發展工作平臺的構建[J].中國瓜菜,2011.24(5).
[5]李干瓊,王志丹.我國西瓜產業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J].中國瓜菜,2019.32(12).
[6]王寶海.江蘇省西瓜甜瓜產業現狀與發展對策[J].中國瓜菜,2006(3).
[7]孫興祥,馬江黎.江蘇省西瓜甜瓜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建議[J].農學學報,2019.9(11).
[8]湯瀅,胡寶貴.北京市西瓜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J].中國果樹,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