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銀根
摘 要:高考是學生人生中的第一大考,其對很多學生而言都是決定自身命運的一次考試,而幫助學生在高考的考察中取得理想的成績也是廣大高中教師的責任。在如今,伴隨著新課改的推進,高考在形式和內容上也發生了一些改變。為了幫助學生可以達成高考的要求,實現有效的學習與復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就要能結合新高考發生的變革,對自己的教學方法策略進行調整。本文對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學調整測量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高考改革;高中地理;教學調整;策略分析
地理是高中階段學生學習的重點學科之一,其對于很多學生而言是在高考中所必須要面對的學科。相應的,學生的地理學習效果就會對學生的高考成敗產生直接的影響。基于此,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就需要能將地理教學的調整重視起來,從教學和復習兩個方面,做出相應的改變。而為了保證教學調整的有效化,教師就需要能正確的對高考改革進行認識,明確其有哪些方面發生了變化,進而再對自己的教學做出相對應的調整,給學生提供實現有效學習的氛圍與途徑。針對如何迎合新高考改革的背景,實現地理教學的有效調整,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開展以下幾方面的研究。
一、 以高考改革為基礎的教學調整的意義分析
高考是高中階段學生面對的最終考驗,教師開展教學的重要目的,也是幫助學生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績。伴隨著高考改革的進行,高考的命題形式和題目類型均發生了變化,高考考察的側重點也會隨著改革的推進而慢慢地偏移。若教師不能做到與時俱進,跟隨高考改革的方向對自己的教學進行調整,就會導致學生學習與高考的不匹配。例如,在如今,高考越來越偏重于知識應用的考察,若教師在復習教學中不能將這一部分題目進行強調,那么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發展情況可能就無法匹配高考的要求,學生在進行這些題目的解答時,也就很容易陷入困境。所以為了實現學生學習的有效化,達成對高考的有效準備,教師就要能時刻關注高考改革的動態,結合其要求的變化,及時對教學策略做出合適的調整。
二、 高考改革先后教學現狀變化研究
(一)學科地位的變化
在高考改革之前,教學所延續的是傳統的文理分科制度,在其中,地理學科的選擇更多的是依附于文科這一課大類,很多學生對于科目的選擇帶有一定的被迫性。總體而言,選擇文科的學生要少于理科的學生,地理作為文科中的一個分支,其地位并不突出。而在高考改革進行后,學生的學科選擇更加豐富,若學生選擇地理作為自己的學習科目,那么其就可以選擇60.9%的專業,并且由于地理學科的綜合性和趣味性,選擇地理的學生會相對較多。就筆者所在區域,地理選科學生占總數的85%以上。如何更好地提高新高考模式下的地理復習效率意義重大。
(二)授課形式的變化
新高考模式后,課堂教學基本還是固定班級教學為主。部分規模較小的學校,因為師資短缺等原因會有走班教學的安排。
(三)授課時間段縮短
高考改革前,學生在高中階段進行地理學習的時間有三年,相對而言學習的時間較為充裕。而隨著新高考改革的進行,教師的地理教學工作時間大幅縮短,一般而言,在高三階段的上學期就會完成所有的地理教學工作。教學時間的縮短,也給教師的教學統籌提出了挑戰。
(四)考察重點變化
新課標強調地理課程以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包括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為主導的教學及評價。在之前,決定學生是否能通過高考考察的只有單純的分數,伴隨著高考改革的進行,學業水平測試也變為了決定高考是否錄取的重要構成,并且其采用了等級制度進行評分,所以分數的教學指導作用下降,對學生的能力發展判定上升。
(五)教材選擇變化
在高考改革施行后,地理教學采用的教材也發生了變化,由原來的必修三本+選修2本,調整為必修2個模塊、選擇性必修3個模塊和選修9個模塊三類課程。
三、 實現有效教學調整的策略
(一)結合高考形式變化,調整教學模式
伴隨著高考改革的進行,高考的形式發生了轉變,在此背景之下,若教師想要實現有效的高考教學,就需要能結合教學實際,對自己的教學模式進行相對應的調整。在之前,由于文科是固定的三門學科,所以教師在進行地理的教學時有時會涉及其他學科的知識,實現學生知識體系的串聯。而隨著高考改革的進行,地理不再是與文科所綁定的學科,選擇進行地理學習的學生在其他科目的選擇上可能都不相同。所以在教學前,教師就需要能明確班級內學生的選課組合的大致情況,并以此為基礎做出調整。
例如,在進行“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實踐問題研究”這一課的教學前,教師就可以對學生的選課情況進行明確。在課上就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所選的其他學科,嘗試著解釋一下自己所理解的“可持續發展”的內涵。通過此環節,學生也就將其他學科與地理所串聯,這對于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與概念理解的加深都是很有幫助的。
(二)結合高考要求革新,調整教學側重
對于高中階段的教師而言,其教學大都是基于高考的要求而出發的,教學設計的方向和目標也都是為了幫助學生能在高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而伴隨著高考改革的進行,高考的側重點也慢慢發生了變化。《中國高考評價體系》這一文件中提出了“一核四層四翼”。其中一核是指“立德樹人、服務選材、導向教學”這一高考核心立場;四層是指“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核心價值”四層考查目標,回答了新高考考什么的問題;四翼是指“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四方面考察要求。所以為了實現地理教學的有效化,教師在教學中就要還能對其進行研究,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向。
例如,在進行“城市化”這一課的教學時。為了實現對教學側重的調整,貫徹對學生能力與素養的有效培養,教師在教學實際中就可以對教學的模式進行轉標。在過去,教師進行教學所采用的方法大多是展示結合講解,這樣的教學模式對于學生快速掌握知識很有幫助,但對于學生的能力發展卻不能做到有效地促進。而為了實現學生能力的有效發展,教師就可以采用合作教學的模式來開展教學,讓學生在彼此的合作中,實現知識的掌握與能力的提升。在這一課中,教師就可以結合學生的情況,為學生進行分組,學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去進行對相應知識的探究。為了保證學生探究的有效化,教師還可以幫助學生擬定探究問題和目標。
(三)結合教學形式變化,調整教學方法
在新高考中,教學的基本授課模式也發生了變化。雖然在大體上還是沿照過去的固定班級教學,但由于選課的進行,在同一班級內學生對于相應學科的學習需求也是不同的。對于將地理作為選考科目的學生來說,其需要能通過地理科目的合格性考試,這對于其高考的成績存在著直接的影響,所以其需要能對地理的深層知識進行學習掌握。而對于并沒有將地理作為選考科目的學生來說,其只需要通過省會考,相對而言學習需求也要少很多,其更多的只是對基礎知識掌握就行。由于這兩類學生同時存在同一個班級,所以若教師仍使用統一的教學要求,是不契合教學實際的。為了給予這兩類學生其需要的知識,達成想要的發展效果,地理教師在教學中就要能對自己的教學方法進行調整,教師要能開展分層化的教學,給兩種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制定難度不同的考察目標。進而學生就可以通過教師教學的進行,獲取自己所需要的地理知識。
(四)結合高考命題變化,調整練習設置
伴隨著新高考的實施,其評價模式的轉變也帶來了其命題方向與趨勢的變化。由于高考考察仍是以解題作為主要方式,解題的技巧也是影響學生分數的重要內容。故地理教師就需要能及時關注高考新動態,獲知高考的命題新調整,進而在此基礎上對課堂練習和課后作業做出調整,使學生提前熟悉高考的命題風格,確保有備無患。
例如,高考提出了以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為核心的考察要求,相應的,其命題也就會向這四方面進行靠攏。而作為高中地理教師,在進行練習或者評測的構建時就需要將這四個方面重視起來,做出相應的調整。在教學實際中,教師就可以結合這四個方面來設計四種不同側重的試題。第一種就是基礎題,這類題目側重于對基礎概念知識的考察;第二種為綜合題,側重對學生綜合題目的考察;第三種為應用題,題干坐落在生活實際之中;第四種為創新題,題目涉及一些新理念與新知識。
(五)結合發展需求變化,調整評價方式
評價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通過有效評價的進行,學生的發展程度就可以得到明確。相應的,教師也就可以按照學生的發展情況對學生進行表揚或者鼓勵,做出教學調整。在如今伴隨著高考改革的進行,高考對學生所提出的發展要求也發生了轉變。在過去,高考所考察的方向集中于學生對知識內容的掌握,所以在此背景下,教師進行評價的依據也主要是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且評價的主體是教師。而在如今,新高考對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學科素養提出了明確的培養要求。在此基礎上,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也就需要能將教學評價的重點與方式進行調整,創建師評、自評、互評相融合的評價體系。
例如,在“工業地域的形成”這一課的教學完成后,教師就可以針對學生對這一課內容的掌握情況,來進行教學評價。在其中,教師作為教學的引導者,可以要求學生對這一課的收獲做出總結,并對自己的狀態做出評價。而后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以互評的方式,對彼此的知識掌握程度進行評測。在學生評測完成之后,教師就可以在此基礎上,從一個更加全面的角度對學生的課堂表現做出評價,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并嘗試著提出解決辦法。
四、 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實現教學效果的提升,滿足新高考提出的考察要求,教師就要能對新高考背景下地理教學現狀的變化進行研究。在鎖定教學發生的變化之后,教師可以從教學模式變化、教學側重調整、教學方法改動、練習設置調整、評價方式變動五個方面做出相應的調整變化。若教師可以有效地做出改變,相信,教師的教學效果就可以獲得有效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志芳,查小春.高考改革對高中地理教學的影響及應對策略研究[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7(20):52-53.
[2]王明友.淺談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學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8(17):11-12.
[3]潘偉.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師的應對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6(33):116-117.
[4]祁淑楠.走班制下高中地理教師面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才智,2018(2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