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英語作為世界通用的語言越來越受到社會重視,現階段,英語已成了我國基礎教育的重要學科之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以提高小學英語教學的質量和教學效率。但因英語與母語之間的巨大差別以及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等綜合因素的影響,使得英語課程教學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這需要教師深入研究,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教學規律應對英語課程教學面臨的挑戰。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特點;英語課程;面臨挑戰
一、 引言
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的后續的學習奠定堅實基礎。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不斷創新教學方法,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深入研究小學英語的教學特點以及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需求,從而制定適合學生具體情況的教學策略,這樣才能更好地應對英語課程教學中的挑戰,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
二、 小學英語教學的特點
(一)教學內容形象化
小學階段的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思維發展的限制,導致學生對語言中的抽象知識點來進行深入理解,因此,小學階段的英語教育帶有明顯的形象化特點,這樣的特點也使得小學英語學科的趣味性更強,更有利于學生學習。總體上來看,小學英語學科中的抽象性理論知識內容不多,為了更好地避免學生因思維發展限制和信息發展規律造成的影響,英語學科中的概念性知識也通常會被形象化地呈現在學生眼前,也注重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進行理解。
(二)教學內容生活化
小學階段的學生理解能力薄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有效引導,借助學生的生活經驗理解英語學科的知識點,能讓學生對英語學科有著更加深刻的印象,教師在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將理論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踴躍參與教師的課堂活動,更加深刻地理解英語理論知識點。
(三)語言功能更加系統
小學生正處在語言功能發展的關鍵時期,英語學科教學的特點通過以話題為核心引導,功能結構為主線等方式安排單元課程或各篇章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般會通過大量的語言材料輸入,在教師的帶領下讓學生通過模仿,逐步形成正確的語音語調,書寫習慣等。
(四)教學方法多樣化
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有效吸收英語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力求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體驗,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掌握英語知識。具體而言,教師一般會通過情境創設的方式和學生之間進行互動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般會將教材中的情境“活化”,為學生創設集聲音、色彩、圖像為一體的教學情境,注重學生在此過程中的體驗。在練習過程中注重協調學生的多個感覺器官和觸覺器官,讓學生利用動態和靜態感觸的方式,對所學英語知識有深刻的印象。
(五)課堂組織形式多樣
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由于英語課時和英語課程時間的安排,教師需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提高教學效率,注重英語課程的時間和頻率,小學階段的學生精力集中時間大多為20分鐘左右,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般會集中20分鐘進行知識講解,剩下的時間會讓學生利用各種各樣的英語活動鞏固知識,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并且有效掌握。課堂活動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教師一般會開展兩人小組學習或多人小組合作學習,通過這樣的課堂活動使學生參與到課堂實踐中,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室內的桌椅擺放也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進行了調整,例如采用半圓式或全圓式桌椅排布,能夠讓學生之間增進更多的情感交流,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六)注重使用多媒體教學
小學英語課堂上更多地采用多媒體教學和現代化的教學方式,并且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現代信息技術的教學也更多地用于小學英語教學。多媒體在小學英語課上的應用,使得教學活動變得更為生動形象,促使學生對英語課程有持久記憶。信息技術的使用也有效整合教學資源,拓寬了英語學科的教學目標和育人價值,也突破了課堂教學的時空界限,形成了有效的教學模式,進一步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七)評價機制更加多元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教師有著天然的畏懼感,心靈也較為脆弱敏感,因此對學生進行教學評價時,更加注重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學生更多地進行過程性評價,致力為學生構建多元化的評價主體,為學生記錄成長點滴,讓學生關注自身的縱向成長發展。使學生在各種各樣的評價活動中不斷增強學習自信,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通過教學評價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并且加以改正。
三、 小學英語課面臨的挑戰
(一)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丟失
在實際的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帶領學生通過反復閱讀學習單詞,并且讓學生通過記憶背誦,掌握單詞的寫法,這種刻板的教學模式難以向學生展現英語學科的魅力和趣味性,導致大多數小學生對英語都缺少學習興趣,有一些學生由于綜合因素的影響對英語課程有著厭惡和排斥心理,也有一些學生對英語課程存在畏難情緒,造成學生的英語學習一直處在被動地位,使得英語教學效率無法有效提高。
(二)教學方法過于單一
教師是英語課堂上的重要引導者,其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果產生直接影響。但大多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缺乏對英語學科特點的研究和對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的認識,同時由于學校過于注重學生的成績,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常會使用同一種方法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方式抹殺了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難以提高學習質量,也難以促進教師的教學理念變革。教師長期在這種模式下進行英語教學,容易造成英語教學脫離實際,降低了英語學科的實用性和育人價值。
(三)學生的思維發展限制
小學階段的學生的思維方式是直觀的,但英語作為一門實用的交際語言,其交際過程是抽象的,因此學生難以對英語知識點進行深入了解和深入學習,再加之學生的生活經驗缺乏,社會經驗不足,使得學生在英語課上無法突破“啞巴英語”障礙,最終影響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也難以提高英語學習的效果,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也會影響到小學英語教學,小學階段的學生對新鮮事物的探究和學習都是憑興趣進行的,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自然難以進行深入學習。
(四)缺乏英語學習環境
缺乏必要的英語學習環境是整個英語教育中普遍面臨的問題,我國是一個漢語國家,日常交流活動均是以漢語進行,因此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只有在英語課堂上有說英語的機會,而僅僅局限于課堂的40分鐘英語訓練,難以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水平,也無法構建更加真實的英語學習環境,因此學生對于英語課程難以有具體的體驗。
(五)英語課程安排時間短
現階段大多數學校的英語課程都從三年級開始學習,而每周的英語課程時間有限,以前英語課程的時間也是40分鐘,這使得學生的英語學習時間變短,學生也無法進行有效的練習,而英語環境的缺失,使得學生一旦離開英語課堂,就失去了學習和鍛煉的環境,導致學生的英語水平難以有效提高。課堂時間緊也導致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的內容不夠深入,課外延伸也需要加強,而教師的教學活動通常是針對班級的大多數學生的,也難以實現學生的個性發展,這些綜合因素的影響都對學生的英語學習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六)師資力量缺乏
由于社會發展和教育領域的不斷改革,英語教育也在不斷發展中,英語課程的不斷普及,并且由城市不斷向鄉村推進,英語學習的人數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是對教師的需求越來越多。但培養一位英語教師需要幾年的時間,這導致英語教師的新增速度遠遠趕不上學生新增的速度。通常情況下,一位教師往往要同時給好幾個班級的學生授課,這樣的教學方式加重了英語教師的教學任務,也導致教師無法針對學生的教學情況進行深入了解和研究,制定的教學活動也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所出入,往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將同一節課的內容在幾個班級內重復性的講述,這種沒有新意的教學方式也難以提高英語教學的效率。相較于城市地區,鄉村地區師資力量缺乏的問題更加突出,由于鄉村地區的經濟發展和地域因素,大多數教師不愿意到基層一線進行英語教學,導致優秀的具有先進理念的教師無法及時將先進的英語教學模式帶入農村地區的小學,這就制約了鄉村地區英語教育的發展。
(七)小學與初中英語教學銜接不暢
小學階段的學生在英語學習時,已經學習過了最為基礎的英語知識,并且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能夠進行靈活的運用,但學生在升入初中之后,依然是以最簡單最基礎的內容,這種重復的知識點,使學生難以對英語學科產生重視,也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費。小學與初中英語教學銜接不暢,也反映出了城鄉地區巨大的教學差異,在大多數農村地區,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參差不齊,一些學生在小學階段的英語學習沒有產生應有的效果,在初中階段難以跟上教師的教學步伐,因此,教師必須對學生的基礎知識進行鞏固,不得不對學生重復過的知識進行反復教學,這也加劇了小學英語教學和初中英語教學之間銜接不暢的矛盾。
四、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英語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更有效地吸收知識,并且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因此具有其獨特的教學特點,同樣,小學英語在發展的過程中也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針對問題不斷進行研究,并且提出現實可行的解決策略,這樣才能促進教育的不斷發展,使學校為社會輸送更多具有英語專業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滿足社會對英語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增強了學生的社會發展競爭力,促使其更好地助力社會主義建設。
參考文獻:
[1]卞德明.小學英語教學特點與小學英語課面臨的挑戰[J].新課程,2017(11):235.
[2]徐敏.小學英語教學特點與小學英語課面臨的挑戰[J].教育教學研究,2019(15):38.
[3]肖翠.小學英語教學特點與小學英語課面臨的挑戰[J].新課程·小學,2018(6):40.
[4]周同云.試論新時期小學英語教學特點與小學英語課面臨的挑戰[J].中國校外教育,2019(2):82-84.
作者簡介:
雷小科,甘肅省定西市,甘肅省定西市岷縣梅川鎮馬家溝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