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情感就是音樂的靈魂,在幼兒的音樂教學中,教師要調動起幼兒對音樂學習的情感,才能取得教學的成效。情境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農村的教學資源,聯系幼兒的生活環境,利用問題、游戲、表達、情感等情境,為幼兒學習音樂帶來助力。本文從情境創設的各個方面提出了課堂實施策略,意在使幼兒因音樂而健康成長,從小懂得欣賞美、感悟美、表現美。
關鍵詞:幼兒教育;農村幼兒園;情境教學;幼兒音樂
“我喜歡用詩和詩人這樣的詞匯來解析情境教育。”這是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中提出的觀點。幼兒天真的心靈中有著對音樂的無限渴望,在音樂學習中,必須使幼兒放開自己的身心,以一種愉悅而自信的心情去學習音樂,給予幼兒美的享受。農村幼兒音樂教學中,教師要為幼兒打開一扇音樂學習之窗,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演活動。讓幼兒在課堂上通過學習取得進步的教學才是有效性的教學,所以幼兒的進步與否是評判教師教學好壞的重要條件。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鑒于農村孩子不愛表現自己的心理特質,教師可以利用情境讓幼兒的心隨音樂而動,情境教育就像是一首詩,可以在輕輕地吟唱中呼喚起幼兒對音樂的渴望,幼兒的天性需要保護,而強制性的接受音樂知識,提升音樂素養,不適合他們的年齡階段,情境教學,恰恰可以讓幼兒在一定的場景或者是氛圍中不自覺地接受藝術的熏陶,獲得美的感悟。農村幼兒音樂教學中,大多數教師并不重視幼兒的學習情感,功利性地將教會幼兒唱歌、傳授樂理作為教學重點,這不利于農村幼兒提升自我審美品位和藝術素養。創設怎樣的情境才能使幼兒在快樂的學習中提升音樂素養呢?
一、 選擇適合情感情境,導入課程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幼兒學習音樂最基本的就是要使他們的情感融入音樂中去,離開了情感的音樂教學活動,是沒有意義的,就農村幼兒音樂教學的實際而言,即便我們沒有豐厚的教學資源,但是依然不能忽視對幼兒音樂情感的關注,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可以選擇適合的情感情境,引領幼兒的音樂情緒生成,讓幼兒為以后的學習奠定情感基礎。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農村孩子表現力差,但是他們天真的心靈沒有改變,教師可以在這個環節使其放開自己的芥蒂,與音樂為伴。在選擇情感情境的時候,要特別注意要與幼兒的農村生活實際相關聯,使其真實、親切地接受音樂。
例如,在《幸福拍手歌》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創設情感情境,引導學生走進這首歌曲的學習中,這首歌曲旋律輕快,唱起來非常歡快,在幼兒們還不懂得幸福的含義的時候,就可以利用情感來做相應的引導。“孩子們,今天老師問大家一個問題,當你最喜歡的書包被爸爸帶回家的時候,當你最愛吃的零食被媽媽買回來的時候,當你得到了老師的表揚的時候,你的內心是怎么樣的情緒呢?大家看,是不是像老師一樣歡快地跳起來啊?(教師在此處拍手跳)”,孩子們感同身受,“對啊,老師真的是這樣呢!我會非常開心的。”“今天老師給你們每個人都帶來了不同的禮物,你們開心不開心啊?想看禮物的就跟我一起開心地跳起來吧!”在這個時候播放音樂,讓幼兒跟隨音樂的節拍跳起來,情感基礎得以構建。又如,讓幼兒在感受《秋風》樂曲的特點時,教師可以營造秋風拂動的場景進而讓幼兒真實感受音樂的真實感。
情感氛圍的構建不僅需要與教學內容一致,教師的素養也同樣不可忽視,教師要與幼兒建立親密無間的情感關系,讓幼兒信任自己的教師,在課堂上完全地放開心扉,與音樂真誠相對。
二、 采取多彩活動情境,活躍課堂
呆板的音樂課程在幼兒課堂上是蕩不起孩子們心中的漣漪的,活動情境的創建非常重要,教師要關注幼兒的心理特征,用農村孩子喜歡的活動方式為音樂學習帶來助力。活躍的孩子們,動聽的音樂,親切的教師,這將是一幅美麗的音樂課程圖畫。活動類的情境,讓幼兒的身心能夠全部活躍起來,在快樂愉悅的氛圍中得到快樂的音樂體驗。很多農村的孩子不愿意表現自我,教師要關注到每個孩子的情緒,采取幼兒都感興趣的活動形式,比如游戲情境,就非常適合幼兒,他們對游戲是沒有抵抗能力的,在游戲活動中,幼兒參與課堂的欲望更強,寓教于樂的過程中,課堂有效性也可以得到保障。
例如,在《兩只老虎》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讓幼兒以游戲情境介入,“孩子們,今天,老師為你們制作了道具,大家來看,這個頭飾和尾巴給哪個動物用合適呢?”“大老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做個游戲,我們來扮演大老虎好不好?它可是森林之王,非常有威儀,但是如果它的耳朵和尾巴沒有了,那會怎么樣呢?”孩子們哈哈大笑起來,“老師,那可太可笑了吧!”那么我們來看今天游戲的內容,“我們來扮演沒有耳朵和沒有尾巴的老虎,兩個人一組,看哪個小組演得最像!”教師播放歌曲,然后孩子們開始在歌曲的背景下開展角色游戲活動,孩子們開心極了,在音樂和道具的配合下開始扭動自己的身體,一改從前拘謹的樣子,表現得非常活潑開朗,他們在這樣的情境下、在蹦蹦跳跳的環境中學習音樂,課堂有效性得以充分發揮。又如,在學唱《拍手歌》中,教師讓幼兒兩兩一組跟著音樂的節拍來做游戲,幼兒們可以自由發揮拍手的方式。在討論拍手方式的過程中既發揮了幼兒的創造性,又培養了幼兒間交流互動的能力,讓音樂活動的教學目標順利完成。
幼兒教師在選擇音樂游戲內容的時候,要關注到農村孩子的接受程度,從農村生活實際出發,而且小班、中班和大班的游戲形式也要做出區分,要做到分層教學、分類教學。
三、 利用多種問題情境,啟發思維
幼兒感悟音樂的過程中,既需要心理情感,同樣也需要思維,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創設一些與音樂內涵有關系的問題,引領幼兒理解感悟音樂,培養他們對音樂學習的興趣,產生一定的審美能力。問題的設計中,教師要研究兒童心理,從他們的情感態度出發,立足生活實際,采取幼兒感興趣的提問方式,激發他們思考的欲望,問題情境的設計要具有邏輯性,不能憑空信手拈來,要從音樂的旋律、情感等多方面設計問題,這樣幼兒就更喜歡音樂了。
例如,在《小星星》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問題啟發幼兒的思維,“孩子們,你們覺得天上的星星像什么呢?你喜歡不喜歡看夜空中的星星呢?在晚上看星星的時候,你會想到些什么嗎?”孩子們開始陷入了遐想中,農村的天空中總是會看到朗朗星空,他們對星空并不是很陌生。這樣的問題可以啟發幼兒的思維,他們可以在這樣的問題中聯想和想象,幻想著星空以及星空以外的美好世界。“老師,我仿佛看到了天上的嫦娥和玉兔呢,媽媽給我講過嫦娥奔月的故事。”“老師,我看星星的時候就會覺得世界太安靜了,我喜歡這樣的感覺。”“每次我看星星的時候,總會想到那些星球上的人,他們是不是也在看我,他們就像小眼睛,一眨一眨的!”“我覺得它們更像是螢火蟲,飛啊飛。”教師播放音樂,孩子們聯想和想象,音樂感悟力越來越強。
問題情境在創設的時候,特別要關注到幼兒的主體思維發散性,考慮到幼兒主體與音樂作品之間的情感聯系,讓幼兒可以在音樂的世界中因問題而遐想,從而獲得音樂素養的提升。
四、 善用各種表達情境,提升品質
音樂欣賞的過程中不能離開幼兒的情感感悟,這個過程中,幼兒的思維品質和思想情趣都可以在無形中獲得提升,而表達情境的創設中,幼兒的參與性更強,語言表達、動作表達等都可以使幼兒小小的心靈中播撒出快樂的種子,讓美好的感悟與愉悅的心靈契合在一起。就農村幼兒的心理實際而言,他們更愿意在語言情境中感悟音樂,而實際上,他們說的能力應該與做的能力融合在一起,這樣才能更好地詮釋音樂,教師要為孩子們構建一個這樣的精神舞臺,使其在想象和聯想的世界中發表自己充滿童真的見解,逐漸獲得創新思想以及音樂綜合素養的發展。
例如,在《蟲兒飛》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讓幼兒們先聽歌曲,然后說出自己聽完這首歌曲的感受,“每種小動物總是會給我們帶來聯想和想象,我們總是想追著它們去快樂地成長,螢火蟲可以為我們帶來光明,孩子們,你們喜歡不喜歡抓螢火蟲呢?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呢?”孩子們開始滔滔不絕講述起自己與螢火蟲親密接觸的事情,他們稚嫩的心中有著那么多純真的夢想,有著對美好生活的期待,“我捉螢火蟲的時候,生怕弄傷它們,我都是很小心的。”“我喜歡它們能夠為我們帶來光明。”他們心中看到的都是光明,“孩子們,跟老師一起隨著音樂舞蹈起來吧!你們都是未來光明的小天使,你們就是我們的未來和希望。我們快樂地跳起來吧!”在這樣的情境中,孩子們都化身為小蟲子,開始舞蹈起來,對于音樂的理解力和感悟力得以提升。又如,在學唱《我的好媽媽》中,除了要讓幼兒學會歌唱歌曲,還要讓幼兒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學會表達對父母的感恩之情。
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能成為班中的小天使,渴望表達,農村的孩子也是一樣,他們需要的也許就是一個舞臺,在這個舞臺上找到自己真正的角色,實現音樂夢想,為自己以后的成長帶來自信和無盡的歡樂。
總之,幼兒園的音樂教育是一門充滿靈性色彩和智慧光芒的藝術學科,也是向幼兒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在農村幼兒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為幼兒創建各種情境,以情動人,以情感悟音樂,讓幼兒小小的內心被音樂打動,使其在情境中理解、欣賞、感悟音樂作品,從而更加積極健康快樂地成長。就農村的孩子們而言,喚起幼兒的參與意識更加重要,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仔細研究農村孩子的心理,挖掘出有利于幼兒品質發展的情境元素,放飛幼兒的音樂思維,使其在小小的內心世界中便有了對美的追求,對美的表達,積極、快樂、美好地長大。
參考文獻:
[1]張玲,劉紀秋.我國兒童音樂教育中的幾個關鍵問題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1).
[2]顧婷婷.語言藝術在幼兒鋼琴教學中的運用[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5(12).
[3]趙曉麗.利用音樂游戲整合幼兒園音樂教育資源[J].黃河之聲,2016(4).
作者簡介:
蘇真真,福建省晉江市,福建省晉江市池店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