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
【摘要】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只有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才能取得更大的進步。隨著教學方式的不斷改革,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已經成為當前數學教學中至關重要的問題。有效的教學是數學教育中的關鍵,也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有效途徑。學生在課堂上接觸新知識,掌握新知識是最為主要的教學目的,所以,提高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效率,是獲得優異教學成果的必經之路。
【關鍵詞】小學數學 有效教學 策略
在新課標下,教師都在不斷嘗試用新穎的教學手段來幫助學生獲取新的知識。而在數學教學方面,不斷獲取新知更是尤為重要的。那么,究竟怎樣才是有效的教學策略呢?教育家贊可夫就曾提出,數學法一旦觸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的精神需求,那么就可以稱之為有效的教學方法。同時,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葉圣陶也對什么是教育進行了解答,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養成學習習慣、促進學生的發展、培養創新精神是非常重要的。教學策略,也就是指為了達到教學目的,完成教學內容而采取的科學教學手段。在21世紀新課改的今天,探索數學教學的有效策略,就顯得非常迫切和必要了。有必要將數學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讓學生知道數學不僅僅是一門學科,更是一種工具、一項技能,可以廣泛地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只有徹底改變學生對數學的理解,才能將學習方式由被動變主動,才能在真正意義上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
一、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教學目標不夠明確。新課標中,已經提出了“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立體化目標。但在實際的數學教學中,有一些教師還是無法準確掌握將三維目標應用到數學教學中。相關數學知識的結構不夠完善,相關的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知識欠缺等因素,導致了一些教師出現形式化的教學模式,這非但沒有起到實質性的作用,反而引起了學生們的反感。
其次,預設了繁雜的教學設計內容。在教師一堂課上只有40分鐘的時間,而且需要完成的教學內容是比較多的。那么,如何提高課堂的有效利用率,有的教師還是沒有準確把握好。沒有掌握好重點、難點的教學內容,而是預設了很多雜亂無章的內容。這樣不合理的課程設計,會讓學生分不清主次,無法學到有效的知識。同時,教師過多的加入課程設計內容,會使課堂出現“一言堂”的局面,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大大降低了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個性化得不到發揮,所以這種過多的預設是不合理的。
最后,教師的評價方式過于單一。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是非常古板單一的,主要依賴于書面性的測試來對學生進行評價,而且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這樣的評價內容,忽略了學生個體的認知能力,評價的只是片面式的能力。長期以來,會強制分化學生之間的層次,所做的評價內容也不能完全正面地反映出學生的成長問題,嚴重的可能會打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教學策略
(一)確定明確的數學教學目標
教學工作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起著定向作用的。因此,在明確數學教學的目標是開展教學的首要條件。
首先,教師要熟練地掌握教材內容,鉆研教材之后,才能制定出思路明確的教學框架。
其次,理清“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立體化目標之間的關聯,正確把握三維目標的內涵,這對教師的教學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
再次,要靈活地設計教學目標,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合理的教學目標。這也是為了更好地適應學生的發展,以便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喚醒學生主體意識
在創新教育過程中,我們往往會發現很多學生習慣于以往的傳統教學方式,在新型教育課堂上顯得不適應,甚至不知所措。這就要求老師充分做好學生的思想轉變工作,改變學生傳統觀念,讓學生在數學課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學會主動思考、主動解決問題。
(三)注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將重點、難點進行相關結合,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的方式,解決相關問題。這不但是數學創新教育的主要宗旨,同時也是改革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關鍵。培養小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只有讓小學生自己主動發現并解決問題,才能慢慢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不再單純地過度依賴老師。
(四)活學活用,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很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過于死板,缺乏變化,導致課堂教學空洞乏味,很難激發學生對于學習的積極性。小學的教學是素質教育,激發學生的潛能才符合學生的成長需求。在數學課堂中,教師應該拋開以往的應試教育,結合學生的需要,制作出更有趣的教學方案。例如,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情境教學,小學數學中常見的情境教學主要有問題引導教學、多媒體教學以及生活化教學情境。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對于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是非常有效的。對于學生而言,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讓學生不再感到上課枯燥乏味,能有效提高數學課堂的整體教學質量,同時教師通過情境教學,也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積極參與的欲望。
(五)合作交流,培養創新能力
新型數學課堂教學中,要經常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老師的教學內容展開積極討論,互相合作交流,讓學生們敢說、想說,在討論交流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開拓思維。例如,在進行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教學時,可以讓學生事先準備好火柴棍,讓學生自己動手擺一擺三角形和四邊形,通過實際操作,仔細觀察,培養動手及動腦能力。
(六)注重學生個性化的發展
每一個學生都有其獨特的個性,不同的個性往往會衍生出不同的特點。創新教學要突出學生的個性,讓學生自由、自主地發揮創作,培養創新能力。老師可以把課堂打造成學生表現自我的舞臺,讓學生學會創造性思維,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與此同時,老師要改變傳統教學方式,積極創新教學模式,營造放松活躍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能從多角度思考問題,通過解決問題將知識充分運用,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不斷探索精神,勇于發現新思路、新觀點,用全新的思維方式去解決問題,不拘泥于課本。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是為了幫助學生了解相關的基礎知識和普及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在學生完成小學數學的學習后,可以逐步形成基礎的數學思維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也會運用數學思維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讓學生能夠投入更多的精力,獲得更為深刻的情感體驗,這也將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到趣味性學習的魅力。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是現代基礎教育的教學目標,也是當今社會發展的基本需求。老師是知識的主導者及輸送者,肩負著重要使命,培養學生多角度、多維度的思維方式,改變以往只注重課本知識的教學方式,要充分積極營造創新型課堂,讓學生在新型教育模式下學習,在愉悅、和諧的學習環境中成長。
參考文獻:
[1]勞金波.基于信息技術構建高效小學數學課堂策略探究[J].神州,2018,(8) :98.
[2]李晉龍.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策略[J].考試周刊,2018,(14) :98.
[3]董彩萍.錯題集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有效運用分析[J].西藏教育,2018,(4) :27.
[4]劉通.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