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姬
摘 要:初中音樂教學中,情境創設對音樂學習產生的促進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在生動形象的情境中,學生可以感知音樂的美,快速捕捉人物形象,使情感得到陶冶,審美能力逐漸提升。教師要將傳統導學手段與現代導學手段進行融合,為學生創設多元化情境,讓他們在特定情境中完成音樂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初中音樂;情境創設;多元化;音樂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15-0117-02
要將音樂學科的作用和價值充分展現出來,需要讓課堂“活”起來,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此,教師要從導入環節著手,根據教學需要,創設不同的情境,讓學生有更真實的體驗,進而觸發他們的情感體驗,為教學環節的順利推進奠定基礎。初中階段,學生的個性認知更加明顯。教師創設多元情境,適合度更高,能夠快速提升學生認知水平。本文從以下幾方面對初中音樂教學的多元情境創設進行探討。
一、創設故事再現情境
故事是一種重要的教育資源。課堂教學中,教師借助故事導學,可以把學生引入一種特定的狀態中,促進學生語言和審美能力的發展。音樂教學實踐中,教師不妨借助故事情境創設開展教學活動。音樂是人們在生活經歷中受到觸動,進而萌生一定情感,最終經過藝術創作生成的,所以其具有故事性特征。有的歌曲內容就是對故事內容的闡釋,還有的歌曲是為了歌頌、懷念某個人物所作。針對歌曲的特性,教師要借助生動形象的語言,將趣味化的故事呈現出來,給學生帶來聽覺的享受,讓他們在聆聽中快速進入學習狀態。例如,教學《黃河船夫曲》時,教師在教學伊始并沒有直接講述歌曲相關理論知識,而是從船夫這一職業說起,再介紹黃河地區的船夫。在教師細致的介紹中,學生逐漸對船夫有了初步感知。經過這樣的故事講述,學生雖然對歌曲內容不是很了解,但他們了解了《黃河船夫曲》的創作背景,對船夫這一職業有了嶄新認知,再學習歌曲內容,自然能快速進入狀態。創設故事情境,需要教師發揮主觀能動性。在進行故事講述之前,教師只有對故事內容和故事講述形式進行篩選,才能快速吸引學生的關注。在聚精會神的聆聽中,學生的求知欲望會被激發出來,逐漸生成主動學習歌曲的意愿。
二、創設繪畫感知情境
繪畫是凝固的音樂,音樂是繪畫的縮影,它們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教師要自覺運用審美情境因素創設繪畫情境,打破學科之間的界限,實現音樂、美術學科的滲透、融合。很多學生都喜歡繪畫,如果教師能夠從學生心理特征和音樂審美教育目標出發,引導學生將歌曲表現的景象畫出來,對學生產生的思維觸動是極大的。例如,教學《歌唱祖國》時,教師發現學生對這首歌曲比較熟悉,也愿意主動演唱。在進行課堂導入時,教師說道:“相信大家都非常喜歡旅游,你去過哪些地方?面對祖國的大好河山,你有什么的感受?請大家利用手中的畫筆將其展現出來。”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進行繪畫活動。繪畫只是一種手段,目標是要讓學生對祖國山河產生熱愛之情和欣賞之情。繪畫結束后,學生進行成果展示。因為畫的內容都是自己的所見所聞,所以學生的描繪格外生動。展示結束后,學生內心的情感被觸動,很快進入思索狀態。要想畫出一幅優秀的作品,學生必須發揮想象力,還要從作品內容呈現、景物順序著手進行合理設計和規劃,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感知歌曲內容,提升對歌曲的認知。教學導入是激活學生興趣點的關鍵環節,教師將繪畫與音樂相結合,可以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創設問題思考情境
教學情境創設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啟動思維,提升他們對歌曲的感知,進而完成審美認知構建,而問題情境就能快速達成目標。在創設情境時,教師可以以問題為引線,將學生的思維進行串聯,引發他們對歌曲的探索興趣。在設計問題時,教師要從宏觀視域出發,對問題的作用和價值形成清晰認知,將歌曲教學的關鍵呈現出來。例如,教學《中學時代》時,教師沒有直接從中學時代的生活講起,而是讓學生追憶小學時光。“小學是人生中一段十分美好的時光,這幾年有沒有讓你記憶深刻的事情?能給大家講一講嗎?”小學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帶給學生的感受和啟迪也比較多。學生紛紛舉手,爭先恐后講述。當學生思維被激活后,教師繼續引導:“對于初中生活,你有哪些期待?你會如何讓自己的初中生活更加充實?”學生紛紛展開聯想,表述自己的期許。在借助問題進行導入時,教師從兩個方面出發設計問題,將學生的小學生活與初中生活進行串聯,很快將學生思維引向深處。教師巧妙借助問題展開課堂導入,讓學生了解本節課的學習主題。學生順著問題進行知識挖掘和探索,思維快速活躍起來,為學習活動指明了方向。因此,教師設置的問題要有一定難度和針對性,讓學生在深度思考中獲得全面發展。
四、創設演唱體驗情境
教師要根據音樂學科自身特點,開展演唱體驗活動,讓學生在演唱中獲得更全面的認知和更深刻的情感體驗。音樂教學中,演唱是主要的手段,如果學生學習一首歌曲后,依然不會演唱,教學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歌曲演唱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作為支撐,然而導入階段的歌曲演唱,不需要學生掌握這些方法和技巧,只要學生能夠參與到活動中,有主動演唱的勇氣就可以。例如,教學《穆桂英掛帥》時,教師首先讓學生熟悉穆桂英掛帥這個故事的內容,然后讓他們進行角色扮演。這樣的游戲活動是新穎、有趣的,學生非常樂意參與。學生自由組合,選擇合作伙伴,進行角色扮演活動。學生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融入了很多新的元素,如有的小組用一邊表演一邊參與接唱的形式將戲曲呈現出來。精彩紛呈的角色扮演活動不僅活躍了課堂氛圍,而且讓學生在參與中身心得到鍛煉,綜合能力得到發展,對京劇這種傳統戲曲形式有了更深的認識。初中階段,學生的自尊心更強,表現欲望沒有以前那樣強烈,這與學生身心發展特點有很大關系。教師要根據教學需要,進行優化設計,選擇與文本內容相關的主題,讓學生自由發揮想象力和表現力,調動思維,提高情境教學效果。
總之,音樂是培養學生樂感,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必修課程。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從音樂學科的特性出發,采用多種情境創設形式,讓學生在特定環境中實現認知升級,完成音樂感知。具體操作時,教師可從故事再現、繪畫感知、問題思考和演唱體驗等視角出發,給學生提供獨特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激活音樂細胞,快速進入學習狀態。
參考文獻:
[1]韋珍雅.探究情境互動教學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黃河之聲,2019(10).
[2]鄭貞鴻.音樂情境互動式教學策略探析[J].中學教學參考,2018(03).
[3]路璐.初中音樂課堂情境式互動教學運用策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8.
[4]楊豐.解析初中音樂課堂情境教學策略[J].北方音樂,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