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碧軍
摘 要:隨著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進行,教師在發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同時,要注重發展他們的數學思維,通過豐富的教學活動來進行思維訓練,使學生的數學思維更靈活,更深刻,在探究數學知識時能從不同的角度入手,抓住知識的本質進行理解,從而提高數學思維能力。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他們的思維動機,讓他們在主動思考中收獲知識,使他們在思維訓練中提高學習能力,提升數學核心素養,充分發揮思維訓練對小學生數學教學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思維訓練;創新思維;邏輯思維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要學好數學,需要具備較強的思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長時間地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發展他們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和多元化,使他們在分析數學知識和探究數學問題時,能抓住有效的數學信息,抓住其本質進行深入思考,高效完成數學學習,不斷挑戰更難的數學問題。在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時,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學習需求,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來引導他們,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打造高效的小學數學教學。
一、設計問題,訓練思維的深刻性
(一)教師設計問題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利用問題來引導學生的思維時,要結合教材內容設計問題,逐步加大問題的難度,使他們在思考時能逐步深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例如,在教學“角的度量”時,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什么樣的圖形叫作角?角的各部分名稱叫作什么?給出兩個角,你能比較這兩個角的大小嗎?”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認真分析教材內容,掌握了角的概念和角各部分的名稱。在比較兩個角的大小時,學生通過觀察能夠做出判斷,這時教師繼續用問題引導他們深入思考:“你們知道大角比小角大多少嗎?”這樣就能馬上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通過分析教材內容,他們知道了要用量角器來測量角,然后進行計算,得出兩個角相差的度數。在問題引導下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更加深刻,對知識的理解也更深入。
(二)學生提出問題
在小學數學教學改革中,學生成了學習的主體,在開展教學時,教師要讓學生的思維得到訓練,要培養他們主動提問的意識和能力,讓他們在遇到理解不了的知識時,在課堂上及時提問,通過教師的指導解決疑問,進而發展數學思維的深刻性。
例如,在教學“三位數乘兩位數”時,在讓學生進行筆算列豎式的過程中,有學生提出問題:“在計算時,第二個因數的十位與第一個因數相乘時,為什么積的末尾要與十位對齊呢?”針對這個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讓他們分析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結合所學的數學知識,他們就可以得出十位上的數表示幾個十,所以在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豎式計算中,第二個因數的十位與第一個因數相乘的積表示的是多少個十,因此積的末尾要與十位對齊。通過主動提問和積極思考,學生深刻理解了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促進了他們數學思維的深入發展。
二、找準學習需求,訓練思維的靈活性
(一)抓住學生的興趣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讓學生主動學習教材中的數學知識,教師需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設計教學內容,讓他們對所學內容產生好奇心,才能主動思考,也才能促進思維靈活性的發展。隨著掌握的知識不斷增加,學生的思維能力也不斷提高,他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更加濃厚,能在探索、思考的過程中掌握所學知識。
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探究兩條直線在紙上的關系,并讓他們準備兩個小木棍,把這兩個小木棍當成兩條直線,用這兩根小木棍在紙上擺一擺,并畫出兩條直線。在操作活動中,學生大大提高了學習興趣,他們一邊操作,一邊在紙上畫出直線。通過操作,學生畫出了兩條直線的不同情況。在分析兩條直線的關系時,學生充分發揮了思維的靈活性,他們通過把直線延長來判斷兩條直線是否相交,初步了解了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認識了平行線和垂線,對他們進行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探究活動提供了知識基礎。
(二)抓住學生的認知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在獨立學習時,過于簡單的知識會讓他們產生驕傲自滿的情緒,不利于學習的深入推進;而過于難的知識會讓他們產生挫敗感,容易失去學習信心。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能發揮思維的靈活性,教師要了解他們的數學水平和認知能力,結合他們的學習需求設計教學內容,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能積極思考,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三、探究多種解題思路,訓練思維的多元化
小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受到思維的限制,在解決數學問題時,經常會運用固定的思維模式來分析和解決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思維的多元化,鼓勵他們用不同的思路來解決問題,掌握知識的運用方法,促進他們數學思維的發展。通過探究問題的不同解題思路,打破學生定式思維模式,他們在解決數學問題時會主動問自己有沒有其他的簡便運算,從多角度進行思考,促進了自身思維多元化的發展。
例如,在教學“乘法分配律”時,學生通過學習掌握了乘法分配律的運用方法后,教師可以給出以下問題:“學校組織植樹活動,一共分為25個組,每組里4個人負責挖坑植樹,2個人負責澆水,你知道一共有多少人參加植樹活動嗎?”通過分析問題,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列出了算式:(4+2)×25=6×25=150(人)。完成計算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計算,得出以下計算過程:(4+2)×25=4×25+2×25=100+50=150(人)。通過計算學生可以發現,用乘法分配律會讓計算更簡便,激勵了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探究不同的計算方法,加深了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四、創設多媒體情境,增強思維動機
小學生的性格活潑,在學習抽象的數學知識時不能長時間地保持認真的狀態,這影響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讓學生在直觀情境下分析所學內容,增強他們的思維動機,通過積極思考,掌握數學知識,提升他們的思維能力。在設計多媒體情境時,教師要依據教材內容,選擇學生熟悉的內容來設計情境,讓他們在直觀思維的作用下深入思考,促進數學思維的發展。
例如,在教學“條形統計圖”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出示所在城市2019年的天氣統計表,讓學生在熟悉、直觀的情境中進入學習狀態,運用學過的文字、表格和象形圖來表示天氣數據。之后教師引出條形統計圖,讓學生比較各種天氣數據的多少和變化情況,畫出條形統計圖。在多媒體情境下的學習,學生經歷了簡單的數據統計過程,他們學習了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增強了他們的學習動力,讓他們在探究新知識時具備較強的思維動機,能逐步促進自身思維能力的提高。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思維訓練對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有較大的促進作用。通過多種方式的訓練可以使學生在思考時更深刻,加深了他們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從他們的學習需求出發設計教學內容,提高他們的思維動機,讓他們始終保持積極思考的狀態,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從而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谷彥媛.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2017(12):48.
[2]安曉燕.構建小學數學“思維訓練式”概念教學模式的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2017(7):80.
[3]張克順,胡發彩.淺談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2018(31):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