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雯 繆建華
摘?要:隨著我國人才需求的多元化發展,職業教育得到空前的重視。上海中職校會展專業經過十多年的發展,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由于相關經驗缺乏,加上會展業具有較強綜合性和實踐性的特點,該專業的人才培養中,存在知識體系滯后于實踐發展,忽視學生個性和特長,特別是培養的人才創新意識和能力不足等問題。
關鍵詞:中職;會展專業;工作室;實訓教學
“后世博”時期的上海會展經濟進入了一個高速增長時期。隨著虹橋國家會展中心的建成,上海成為全球擁有場館面積最多、單體場館面積最大的會展城市,會展業已經成為上海經濟新的增長點。加快會展業發展是上海建設“四個中心”、加快向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也是上海建設國際貿易中心的主要任務之一,這給會展專業教育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一方面市場需求龐大,另一方面會展專業畢業生的規格與行業要求仍有較大距離,行業需要大量知識綜合、能力綜合、素質綜合的創新型會展人才。
一、工作室項目教學模式的緣起及概念
“工作室”一般是指由一個人或幾個人建立的組織,形式多種多樣,大部分具有公司模式的雛形,與原有的經濟形態相比,它自由、輕松、無時無刻不體現自己的個性,在有形的空間里更顯得游刃有余。“工作室”形式用于教學淵源可追溯 20 世紀初德國著名的包豪斯設計學院(Bauhaus)實行工作室教學和形式教學相結合的雙軌制模式。在我國,“工作室”形式用于教學最早發端于藝術院校或普通高校藝術院系,往往按照不同專業方向組成若干既有區別又互相聯系的工作室,以各工作室為基本架構,形成一個基于工作室的教學體系;各工作室既有獨立的研究方向,又注重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具有融合性、開放性、互動性及可選擇性等特征。
工作室項目教學模式是以工作室為平臺,以項目為載體,在團隊教師指導下圍繞項目按照工作流程和項目要求共同商討方案、分工合作完成整個項目的教學與專業實踐的全過程。通過工作室項目教學進行實踐能力綜合素質的強化訓練,是培養創新型會展人才的一種教學模式。
二、引入工作室項目教學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上海市曹楊職業技術學校建有上海市唯一一所會展開放實訓中心,是本市首批立項的34家開放實訓中心之一。經過2017年完善改建,目前總面積達3500平方米,實訓工位數320個。以“人文和諧、產教融合、現代開放”為特色,建有會議活動區域、會展展示功能區域、展示設計功能區域、禮儀形體功能區域等四大實訓區域。在已具備優質實訓基地的前提條件下,如何使實訓中心有效運營,打造一個產業契合度高、校企合作緊密、社會服務能力強、管理機制完善、師資隊伍水平高的實訓基地,成為學校會展專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學校原有會展實訓課程設置缺乏整體優化的思想,系統思考不夠,表現在課程內容重復,專業特色課程不足,有廣度而深度不足;實訓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沒有向能力本位轉變,理論多,實踐少,導致學生的知識面過于狹窄,操作能力偏低,缺乏靈活性和前瞻性,無法滿足會展企業對人才的要求。必須轉變固有思想模式,開拓一條有效促進實訓教學的道路。學校會展專業教師通過發放調研問卷和座談、下企業頂崗實踐等多種形式,了解企業的崗位需求和用人標準,并對調研結果進行分析總結,確定了建立項目教學工作室的可行性。同時,教師通過參與企業項目運營工作流程,將工作過程及關鍵技術轉化成教學實訓過程。在創建上海市中職校品牌專業的契機下,依托校內會展專業項目教學工作室,強化實踐教學,引領師生融入工作過程。
三、會展專業工作室項目教學模式的構建
(一)組織動員,為工作室的開展與運行指明方向
學校成立會展專業項目教學工作室教學管理小組,確定目標,制定了學校《會展專業項目工作室教學設想與活動方案》、《會展專業項目教學工作室教學規劃》等運行機制,以此統領成員的行為,形成會展實訓指導教師共同的價值觀。中職會展專業工作室項目教學模式的實訓教學流程如圖1所示:
(二)雙向選擇,建立凸顯職業特征的會展專業項目教學工作室
依據實施方案,學校會展專業分別在實訓中心設立了會展禮儀工作室、會展營銷策劃工作室、會展設計工作室、會展文案寫作與應用工作室。工作室以會展專業學生為對象,采用企業人才應聘模式,雙向選擇招聘學生,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權。如果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感覺不適應,完全可以退出該工作室并繼續應聘其他工作室,以最終找到合適自己的工作室,確定自己學習興趣并達到提前確定職業方向的作用。
(三)項目驅動,構建能力為本位的會展實訓教學平臺
工作室項目教學課程設置不求廣度,而是把體現職業技能的課程做深,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各工作室的教學地點均設在會展實訓中心的實訓室內,沒有教室的壓抑,基本符合企業環境。在這種“教室”里,學生可以自由想象、自我教育,從而把教學內容與實踐進行自由探索,探尋適合自身特點的內容。這突破了傳統教室的封閉,延伸了課堂的概念。
工作室淡化“專業方向”的概念,注重綜合實踐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的需求。某些會展項目運作時,需要兩個或更多工作室學生共同完成項目,并在此過程中學習如何協調各部分的運作,學會組織項目開展中不同階段的管理等。學校會展專業工作室項目教學設置平臺如圖2所示:
四、會展專業工作室項目教學模式的具體實踐
(一)工作室的教學實施
會展專業工作室以項目引導的個案教學、模塊化教學、案例教學為主要教學手段,教學過程實現三個對接:理論教學與生產實踐對接,校內學習與實際工作對接,校內成績考核與企業實踐考核對接。工作室積極探索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典型項目設計或工作任務引領為主體,融教、學、做為一體的教學方式,突出職業專項能力和綜合能力的培養,開發優質的專業課程與配套校本教材。
學生在工作室中與企業人員構成設計制作團隊,通過由學校教師、公司共同組建工作室教學群,按企業工作流程展開工作。以“上海日清年會請柬設計制作”為例,教師按照工作過程循序漸進地組織教學,學生則通過完成項目工作任務來學習與掌握崗位相關的知識與技能。首先開展策劃相關工作,例如,上海日清公司調研、客戶溝通、分析整合資料、文案編制、制作設計提案PPT等,然后再從色調、字體、圖形、文字、版式等方面進行年會請柬的設計工作。通過營造與實際工作崗位基本一致的學習環境和氛圍,學生在工作室中得到實際鍛煉,強化了專業實踐技能。
工作室項目教學的實施,大大地改變了傳統教學中的被動性與依附性,通過討論、質疑與探索,工作室成員們學會了學習、思考與創造。他們不僅能自主選擇教學內容,還能對學習過程進行自我調整,這種實訓教學模式超越了以往課堂教學模式和常見企業頂崗實習的實踐教學模式,深受工作室成員的歡迎與好評。
(二)工作室的教學評價
會展專業工作室項目教學評價的方式是集教師評價、行業專家評價、學生互評與自評、社會評價于一體的綜合評價,采取過程性與發展性評價,對學生和教師分別進行評價。既有對專業技能的考核,也有對創新思維與工作態度的考量。例如,不以傳授知識的多少作為教師考核的依據,而是重點考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組織與引導能力,包括項目選擇的好差、任務分工的合理與否,以及學生的主動參與效果與表現等。
工作室建立了每位成員的學習成長檔案,并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對電子檔案袋進行及時更新管理,這將作為最終考核的重要依據。檔案袋的內容主要包括:
1.成員個人資料和基本情況;
2.成員學習計劃;
3.成員思想過程;
4.成員學習成果與作品;
5.成員學習心得體會、反思;
6.教師、同伴及自我評價的有關資料;
7.其他與學習相關的證據與材料等。
(三)工作室的教學管理
會展專業項目教學工作室的管理由學校為主導,企業為輔助,達到由企業和學校共管。為了保障工作室的良好運轉,學校制定科學、健全、嚴格的工作室教學管理制度,包括:學分制管理制度、實訓設施設備管理制度、實訓環境管理制度、定期檢查督導制度等。通過面向企業提供項目化的合作教學、技能培訓與技術服務等途徑,擴大層面,加大深度,引進企業內部管理運作機制,形成人、財、物和工作室教學資源集中統一管理、統一調配的制度。
在工作室管理機制方面,確立工作室導師負責制的管理模式,導師不僅負責所在工作室的日常管理、教學開展及教學方案實施等,還要負責工作室的發展規劃和人才隊伍建設,對工作室的課程教學進行組織安排和實訓指導,進行教學改革與研究等。
五、會展專業工作室項目教學模式取得的成效
工作室“以賽促學”,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各類職業技能比賽,通過大賽來培養學生的技能水平、創新思維和團隊合作意識等。工作室成員在兩年一屆的上海市“星光計劃”職業技能大賽的會展項目和平面設計項目中屢獲獎項;在全國商科院校技能大賽會展策劃設計大賽的特裝展位設計和VI設計項目中榮獲一等獎的佳績。通過比賽,不但培養了學生,也為工作室積累了名氣。
工作室項目教學克服了傳統的教師機械傳授知識的傳統教學模式,學生在參與到具體的會展活動項目開發和實踐中,將所學知識技能用于解決實際問題。還能了解到行業發展的最新情況,克服自己在專業學習方面的盲目性,給自己定位好努力的方向。其次,項目實踐中需要學生保持嚴謹的科學態度和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培養了學生有計劃、有目標的良好工作習慣,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工作責任感、進取心以及意志力,這與當前企業對會展人才綜合素質的基本要求完全一致。
會展設計工作室承接了校內的銀冬英語節、校園招聘會等活動的宣傳招貼、現場布置設計項目,還嘗試與市場接軌,承辦實際項目,先后為市區級的教育部門及一些社會團體的會展活動提供了整體形象策劃與實施工作。學生的職業能力得到鍛煉,職業素養有較大提升。
總之,在中職會展專業推進工作室項目教學,學校成了“企業”,教師成了“師傅”,學生成了“員工”,“作品”成了“產品”。學生在這種實訓環境中融合了學習和工作兩種行為,融合教學和生產兩種過程,為產學結合提供了保障。
參考文獻:
[1]黃江鳴,徐曉麗.工作室制項目化教學模式的教學實踐探討[J].藝術百家,2012,(A1):414-415.
[2]馬敬民,李少博,廖智慧.工作室模式在高職園林專業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2013,15(6):19-22.
[3]秦蔚昀.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工作室運作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4.
[4]鄭道娟.攝影課程實施“工作室主題式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6(4):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