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部編版教材的推行打開了教學的新思路,在當前的教學中,教師要立足部編版教材的各項改變,來不斷地調整教學的方向,一方面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夯實學生的基礎,另一方面也要積極發揮語文科目“以文化人”的作用,進而為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奠定基礎。因此,文章以此為出發點,對當前小學語文部編版教材的變化進行了分析,同時也分析了語文教師所要具有的相應素養和教學策略,希望能夠更好地促進部編版教材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效果的提升。
關鍵詞:部編版教材;小學語文;教師;教學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11-19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12-0020-02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在教育行業的期待下隆重推陳出新,教材的改編是教育改革的一件大事,同時也帶來教學的重大改變。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教材的改編,深入分析其改編的意義,這樣有利于提升自己的教學素養。同時我們也要積極研究課本上每個知識的教學方法,借此來提升自己的教學素養,并更好地為學生的學習和綜合素養培養提供幫助。
一、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變化
(一)展現了語文教材的文化育人作用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凸顯了當前“立德樹人”的教育方向,以小學生的學情和實際情況為主,融入了更多的傳統文化教育內容,如教材中的古詩詞等內容。這對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為了讓學生們了解傳統文化知識和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教材中融入了古詩詞的教育。另外,我們在部編版教材中還看到了涉及德育的文章,如《吃水不忘挖井人》《朱德的扁擔》等文章,學生從這樣的文章中可以學習到革命傳統的精神,學習到前輩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這對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意識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更利于德育工作的開展。
(二)展現了雙線組織單元的作用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以知識的傳授為主線,培養小學生的語文素養。部編版教材改編后,采用了更加有效的雙線組織單元結構,不僅重視了教學內容的教學,還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這樣的改編也讓教學目標更有方向性,教師可以在教學中應用正確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方向性教育,借此來打造訓練目標更加清晰的教學方向。例如,課本中的很多課后訓練都要求學生讀好停頓,在這樣的要求下,教師就可以將對學生的閱讀教學指導重點放在閱讀中的停頓上。這樣的方向性教學方式,將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強化了對學生閱讀方式方法的引導
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意識和閱讀能力,是提升學生語用能力的基本要求,同時也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途徑。部編版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材中融入了閱讀策略的單元內容,這些都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方式。
(四)奠定了學生的寫作基礎
部編版教材更加注重對學生的寫作引導,很多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短板是寫作。而在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設置了大作文與小練筆的環節,這樣的設置提升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并且可以幫助教師明確寫作指導方向,讓其針對重點來強化對學生的指導。
二、部編版教材下教師應具有的素養要求
(一)具有合理制定教學目標的能力
部編版教材更加明確地體現了語文教學目標,特別是雙線組織單元的設置,更是強化了學生的語文基礎。因此,我們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具有制定教學目標的能力,這樣才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的內容,為學生提供指導。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中的《要下雨了》一文的教學中,教師要根據課文的內容來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讓學生了解課文中的重點和難點,懂得文中小動物們在下雨時的表現,同時通過閱讀來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要想實現這樣的教學目標,還需要教師不斷地努力研究教材的內容,并且準確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而制定更合適的教學目標,采取更科學的教學方式。
(二)具有美育的能力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我們不能只是對學生們進行知識的傳授,還要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讓學生具有一定的美的體驗和感受美的能力,讓其在課文中體會到文字的美和情感的美,這樣的教學方式也為學生今后發掘生活中的美提供了幫助。同時我們要在教學中培養自己的美育能力,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例如,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閱讀的引導,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多讀課文,在課后去閱讀其他文章,并且在閱讀中收集好詞好句,體會文字中的美,感受文章中的美,這樣可以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教師美育能力的培養不容忽視,其是培養學生情感和語用能力的重要途徑。
(三)具有教學科研能力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改編,對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素養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但是怎樣更好地結合課本和學生實際情況來提升課堂教學效果,這是我們教師所要思考的問題。而教師具有良好的學科科研能力,是解答以上問題的有效手段。例如,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研究課本的教材內容,通過更加合適的方式向學生傳授知識,讓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提升。
三、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結合教材提出的建議
(一)鼓勵課堂創新,以鍛煉語用能力
小學生處于語言發展階段,所以要加強對其語用能力的培養。目前,國內小學教師普遍缺乏語用能力培養的意識,或將培養重點放在基礎知識的講解方面,使得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應用能力較為欠缺。因此,在教學創新和改革過程中,教師要進行課堂創新,將語言知識與情景教學融合,通過設置語境來培養和鍛煉小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
例如,教學三年級教材中的《花的學校》一文,教師可以設置花草情景,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即扮演小孩、媽媽和花草的角色,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其中,語言與情景、內心感受以及情緒的融合,可以提高學生對語言學習和應用的興趣和積極性。
(二)適當閱讀引導,促進分析能力提高
閱讀能力是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和前提,是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外在表現。學生通過閱讀可以拓展自己的思維,同時,在閱讀過程中,小學生可以積累和豐富自己的語言知識,為后續寫作和語言表達提供素材。然而,在實踐過程中經常出現不科學的閱讀現象,主要表現在海量閱讀、重復閱讀和高難度閱讀等方面,這不僅不利于小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而且影響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因此,教師應該加強對小學生閱讀的引導,幫助小學生進行閱讀分析,以此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興趣。
例如,在《秋天的雨》一課中,教師可以對課文中的詞語進行解釋,如麥田、楓葉、銀杏樹等,為學生閱讀奠定相應基礎,使學生后續的閱讀更加容易。同時,在閱讀引導過程中,豐富學生的知識,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例如,小學生應該知道秋天為什么會使楓葉變紅、麥田變黃和銀杏樹結果等。引導式閱讀可以促進小學生思考,并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加強師生溝通交流,提升學生自我認知
教學活動中經常會出現教師“一言堂”的現象,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受挫。新課改實施后這一現象有所改善,但教師并沒有完全在課堂中貫徹新課標要求。師生在教學活動中缺乏溝通交流,無法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以致難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所以,筆者希望教師能夠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加強師生溝通和交流,使學生正確認識到自己的長處和不足,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學活動方案。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材《吃水不忘挖井人》課文教學中,筆者與學生進行了交流:“同學們,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自哪里呢?是不是前輩們的努力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學生都踴躍回答問題,有效地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學生也認識到了熱愛生活的意義,明白了我們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讓學生掌握了課堂上的知識,同時也起到了良好的德育效果。
(四)注重傳統文化教育,傳承中國優秀文化
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在國民教育中占據重要地位,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很少講解傳統文化知識,且學生對傳統文化缺乏關注,而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注重讓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知識,培養學生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
例如,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涉及諸多古代詩詞內容,教師應指導學生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知識,使學生能夠深入了解我國詩詞文化,培養學生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與認知水平。
四、結語
綜上所述,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是當前我們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依托,我們要重視教材中的每個新改變,同時也要用相應的教學思維來發揮教材的作用,進而為學生提供更具針對性的教學指導。當然,真正實現這些教學目標還離不開我們在教學中的嚴謹態度和責任心,這才是真正提升教學效果的根本。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教師要在教學中創新思想,與教材共同改變,為學生提供更加好的教育。
參考文獻:
[1]陳先云,林孝杰,向 瑞.部編小學語文教科書的亮點及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主編答本刊記者問[J].小學語文,2017(10):6-10.
[2]溫儒敏.如何用好“部編本”小學語文教材[J].小學語文. 2017(Z2):27-33.
[3]寧先達.部編版教材小學語文漢語拼音教學策略[J].現代中小學教育,2020,36(1):30-32,49.
[4]徐 潔,李雨函.小學語文統編教材愛國主義教育的呈現與優化路徑[J].語文建設,2020(2):50-53,58.
[5]章仁杰,張劍春.小學語文教材插圖教學策略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2020(1):53-55.
[6]劉庚銓.部編版與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作業系統對比[J].卷宗,2020,10(3):317.
[7]陳林娟.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拼音教學策略研究[J].中外交流,2019,26(47):320.
[8]張幫建.小學語文閱讀思維訓練分析——以部編版教材為例[J].語文課內外,2020,(4):146.
作者簡介:鄭晶晶(1982—),女,福建莆田人,福建省莆田市教師進修學院附屬小學教師,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