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楊盛

【摘要】隨著現代科學技術不斷發展,教學的信息技術也日趨發達,而在教學中講先進的信息技術和教學的有效融合早已司空見慣,微課就是在這新時代教學下的又一個衍生物。微課在很多的教學中都被引入。特別是小學課堂,微課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引導學生理解新知識、解決一些重難點。而且微課具有時間短、內容精的特點,學生在線上可以重復的觀看,進一步掌握知識點。在疫情下的中國,各校積極響應國家“停課不停學”的號召,全國各地都在進行網上直播,微課就在網課中大發異彩?;诖?,本文就淺析微課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效率,以及在實施過程中遇到的難題進行反思。
【關鍵詞】微課;小學數學;網課;課堂效率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2020年隨著一場席卷全球的疫情,全國各行各業都要停工停產,學校停課停學,但隨著國家的大力防控預防,疫情也逐步趨向穩定,復工復產日益也有條不絮地進行。而學校作為一個聚集性的場所,布防衛士安全方面更需要細致。所以在此環境下,為了不落下課程,黨和政府都積極利用現在信息技術進行各方面的網上授課,在校老師也要進行網上直播授課……一線教師也是第一次接觸新時代的教學方式,因此很多教師都不知道怎么進行線上教學。在這環境下,微課在課堂上的應用更加廣泛了。
微課以短小精干的視頻和音頻,就某個知識點展開有針對性的講解,或者把一節新授課進行高度濃縮,編制成一段小視頻,引導學生在觀看微課后,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數學理論知識。而疫情當前下的教學,非常需要將微課運用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去,從而有效地提高網課的課堂效率,以提高學生的網課知識接收能力。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意義
本文主要研究以小學數學網課課堂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小學數學網課中,微課的使用進行觀察、比較,通過一些文件精神理論引導,發現現有的小學網課課堂中,微課的使用對提高網課課堂效率有哪些積極的影響,同時對小學數學網課中微課應用中存在哪些問題進行分析,尋找通過微課提高網課課堂效率的教育教學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包括兩方面的意義,一是為現在微課在網課實施過程中提供新的理論研究方法;二是通過對微課在網課中實施的分析,尋找合理運用微課,提高小學數學網課效率,甚至為后面線下課堂效率提供實踐參考。
(三)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方法通過三種方法進行調查研究,一是文獻查閱法,在知網和百度中以“小學數學”“微課”“網課”“課堂效率”為關鍵詞進行檢索,尋找與本次研究有關的文獻資料,同時對文獻進行分析,發現已有的有關微課在小學數學網課的現狀,同時為本次研究尋找合適的理論依據。二是案例分析法,本次研究主要是針對我所帶的兩個班級進行網課的觀摩研究,觀察一個班使用微課引導、預習、鞏固和老師點撥;另一個班直接按照上課方式直接進行網課教學,對兩個班進行記錄作比較。三是線上訪談法,通過對我所帶兩個班級學生和同級教師進行訪談,了解微課在網課中的應用的優勢以及存在的問題。
二、相關理論
(一)概念界定
1.微課
所謂“微課”,據微課創始人胡鐵生老師定義:微課又名“微課程”,是“微型視頻網絡課程”的簡稱,它是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如重點、難點、疑點、考點等)或教學環節(如,學習活動、主題、實驗、任務等)而設計開發的一種情景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在線視頻課程資源。
2.微課與小學數學網課
將微課應用于小學數學網課中,豐富學生網課的內容,同時幫助學生理解數學中比較抽象或者難以理解的知識點,并能通過反復觀看微課,相當于一位老師在反復引導學生理解某一知識點,這樣既能幫助老師引導學生理解該知識點,又能提高學生網課的課堂效率,而且還能吸引學生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理論基礎
1.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
皮亞杰是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他認為認知的發展是一個建構的過程,是在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實現的?;诖?,他將人的認知發展分為四個階段,分別是感知運算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以及形式運算階段。
就初級階段(7-11歲)的小學生身心發展狀況而言,他們正處于具體運算階段,即兒童可以通過實物和直觀形象的致辭進行邏輯推理,并運用邏輯思維解決問題,他們不能進行純符號化的運算。這一階段兒童的思維特點主要有去自我中心性、可逆性、守恒性、分類和序列化。這就要就教師在數學網課課堂中運用微課直觀的圖像與動畫呈現具體的可視物品,幫助學生理解數學中的空間或者計算問題。
對于小學后期的學生而言(11-13歲),學生多處于形式運算階段,他們的思維發展站趨勢趨于成熟,思維特點主要表現在理解命題中間的關系、運用假設-演繹推理、進行類比推理、抽象邏輯思維加強、思維具有可逆性與補償性、具有反思能力、形式云算思維逐漸發展。對這一階段的學生,數學網課課堂就不能一味使用微課動畫的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而應該把握學生思維特點,讓學生進行一定的邏輯推理與想象發揮,保證微課在網課中的應用符合學生認知要求。
2.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
加德納是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他提出多元認知理論,即人的發展主要有八種不同的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節奏智能、人際 -交往智能、言語-語言智能、邏輯-數學智能、視覺-空間智能、自我認識智能、自然智能和存在智能。每個個體都具備這些智能,但每個人的智能發展是不均衡的。這就是說,每個人在學習中擅長的或者易于接受的部分并不相同,學習中如果能發揮學生多方面的智能,就能幫助學生實現更好地學習,通過不同感官的同時運行,采用多種方式的學習就能理解學過東西。每個人都具備所有這些智能,但是,并不是均衡發展的。因此,在小學數學網課教學中,教師應該利用微課的動畫與音頻等功能,發揮學生在學習與聯系中的多種智能,從而為學生提供直觀形象的學習場景,實現學習效率最大化。
三、微課在網課課堂中的好處
(一)微課,良師般地指導學生學習
現在在進行的網課中,有老師都喜歡自己直接進行授課,對著屏幕課件進行講解和演示;也有老師打開一些教育部門公布的云平臺進行在線播,學生在家觀看,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會隨著網課進行的時間越久而變得越淡……此外,小學生集中注意力的時間都比較短,長期這樣堅持這樣觀看手機(電腦),會出現明顯的疲乏現象,進而網課的學習效率不高。
而微課在網課中的應用就很大程度上緩解學生疲乏的現象,在老師講解完一個知識點后,有學生可能理解新知識的重難點不夠深入,那么學生可以利用觀看微課,再次理解并掌握新知識的重難點,從而提高本節網課的學習效率。如,在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猴子的煩惱》中,學生比較難以理解,為何0÷任何不是O 的數,結果都等于0。老師的網課講解,學生會比較難以一下子接收,但是這時候我們就可以通過轉插播放微課,進行微課講解,不僅減輕老師重復講解的工作,還可以引導學生加深鞏固本知識點。而且如果學生還不夠熟練本節課內容,微課是不知疲倦的為學生講解,只需要重復的播放即可。
(二)微課,為優生導航
微課,不僅可以為全班學生服務,還能為一些優等生提供幫助。一般情況下,網課的時間大不超過20分鐘,在這有限的時間里,一些優生對于教師面向全體學生進行的基礎教學,已經滿足不了他們的“胃口”,因此老師可以發一些難題的微課,給一群優生自己線下觀看,這樣優生就能滿足他學習欲望了。比如,數學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小數的意義(二)》,一些優生對本節的新授內容很容易接收,但是滿足不了這些優生的學習欲望,這時候;老師就可以另外發一個微課,書本第5頁的思考題:0.3時是多少分呢?老師在本節新授的基本都是基礎性知識,對于理解能力較慢的學生,新授內容都可能比較難以理解,但是此時優生就需要一些有挑戰性的題目,在老師輔導其他學生時,優生就可以利用這個網課時間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從而滿足了他們的求知欲。
(三)微課,良友般地陪伴老師工作
網課的實行,沖擊了我們教師行業的感知,無形中增加了很多教師的工作,有時候我們的網課沒法面對面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也不知道學生具有吸收了多少,學生不會的,也不能及時向老師請教。這時候,要求學生網課后,多觀摩幾遍本節課的微課,這樣既能幫助學生鞏固教學難點,又能幫助學生強化本節課的重點。畢竟網課的時間有限,微課發揮了時間短,內容精辟,以及可以重復播放的優勢,引導學生不停鉆摩本節課,從而節省老師重復講解的時間。此時,微課就成為老師肩負的得力助手了,學生不勝其煩的好老師,高效課堂的催化劑。
(四)微課在網課中伴隨老師的成長
隨著網課越來越成熟,以后可能就會產生很多網課的產業鏈,作為一線教師也要順應時代的發展,微課的使用也越來越收到教師的青睞,也會吸引很多一線教師進行錄制微課,而錄制一節好的微課,也是需要對教材進行充分的分析和理解,把握教學教材中的重難點、發散點、考點等等,這些要求就促使老師更好地分析教材、教參、學生等等,力求在微課的短視頻中講解到位,練習針對性強,才能更好地適應一線的教學。錄制微課的高要求,就很好地促使我們教師專業知識提高。
其實,微課,在線下也有應用,只是應用得不是很廣泛,但是隨著網課在義務教育中的實施,微課得到更廣泛的應用,也伴隨著網課的使用,我們教師也對班級進行了比較,實施微課和教師講解結合的網課,學生掌握知識的速度快了很多,學生在課后自行觀看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學生的成績也向好的方面發展,網課也越來越讓學生接受。
歷史的車輪不會因為疫情而停止,網課也不會因為沒有疫情而消失,微課也不會因為沒有網課而失去光芒,反而,因為這場瘟疫,網課、微課將令更多人接受,以后的教育方式也更加趨向于多元化發展,作為時代的見證者,時代開拓者,我們積極學習新時代的信息技術,融合信息技術進入我們的課堂上,進一步提高我們的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張秀萍. 淺談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J].讀寫算:教師版(37):213.
[2]崔國虎,馬彩全.淺談微課在中小學數學教學中的設計與應用[J].中學教學參考,2016(26):24.
[3]朱靜.巧用微課,打造智慧課堂——淺談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讀寫算(基礎教育研究),2016(8).
[4]王春生.淺談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7: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