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玉華 彭少斌
關鍵詞 新時代 高校 思想政治理論課 改革創新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9年教育部高校示范馬克思主義學院和優秀科研教學團隊建設項目“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創新發展研究”(19JDSZK069)和2019年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校級重點課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學生職業素養培育研究”及2018年廣東特色創新類項目“構建廣東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新格局研究”(2018GWTSCX008)階段成果。
作者簡介:湯玉華,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彭少斌,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5.207
對于新時代辦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研究成果來看,如何在新形勢下辦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已成為當下極端重要的課題,并上升至戰略研究的高度。學者專家對于新形勢辦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戰略研究已經有一定的成績以及相當的成果呈現。對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課所呈現的新特點、出現的新問題、面臨的新挑戰進行分析研究,有利于我們更加全面科學地把握當今新形勢,找準主要矛盾,對癥下藥。要站在戰略全局性高度,對當下思想政治理論課進行戰略系統布局,并提出戰略思維、戰略方向、戰略目標以及具體的戰略實施方案和戰略保障。要在戰略部署的基礎上,對具體每項戰術的實施做了深入思考,如對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師隊伍建設、課程教學改革、課程評估體系建設面臨的挑戰以及應對策略進行探討研究;對國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課程體系的比較和借鑒。
真正把辦好高校思政課作為一項戰略工程來建設,系統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戰略形勢,以國家戰略的層面來建設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從意識形態建設、教育教學發展、大學生成長成才通過多學科綜合、多角度透視,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聚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宏觀、微觀問題進行分析厘清,找尋當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課中存在的政策戰略問題、課程體系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協同創新、教學效果等主要問題。
一是對于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分析不夠徹底和深入。從目前的研究來看,學界對于當今新形勢的把握不夠徹底深入,大多都為泛泛而談,對新形勢的分析研究較為淺顯且表面。新形勢是辦好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時代大背景,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技術迅猛發展,多元文化思潮涌入,“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應根據信息化、科學化、國際化等時代特點,做到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1]。新形勢下所出現的問題,面臨的挑戰和危機,往往不是一個簡單的、個別的、局部的原因造成的,而是復雜的、全面的、整體的系統問題和系統危機。因此,對于當前形勢的分析以及新形勢帶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挑戰與機遇,應該站在全方位視角,系統地進行分析思考,思考新形勢出現的新現象、新變化、新特點、新問題以及新機遇,分析其出現的深層原因,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厘清相互之間的邏輯關系,互相作用,以及對將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發展趨勢的科學判斷等。因此,對于當前新形勢,從現象到本質,從深層原因到目前的狀態,從宏觀層面大環境的發展,到微觀環境中各個要素的變化,我們都要進行系統仔細的分析研究,只有將新形勢分析透徹了,我們才能站在戰略的高度來進行全方位的部署,提出合理戰術。
二是從當前的研究成果來看,站在"戰略研究"的高度來辦好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研究成果現在還不多。很多青年學者,由于目前自身的學識以及經驗的欠缺,還不能全面且系統地把握“戰略研究”高度,缺乏戰略性思維和大局意識。對于中央及國家主管部門發布的各項有關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政策文件,講話精神的解讀還不夠深入細微,對當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總體形勢的把握不夠到位,自然沒法站在戰略的高度來進行研究,提出自己的思考。因此,目前學界對于新形勢下辦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戰略目標、戰略方案、戰略內容、戰略部署、戰略保障都沒有形成系統的研究,學界也沒有達成一致觀點。因此,站在戰略性高度,研究如何辦好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并最終能夠達成戰略一致,其研究成果較少,研究力度有待加強。有鑒于此,將對新形勢下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戰略轉型、主導戰略、協同發展戰略、創新發展戰略以及戰略保障進行深入系統地研究,站在戰略高度,將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研究全面鋪開。
三是聚焦到戰略實施的具體問題上,當前關于教材建設、課程評估問題的研究相對不足。教材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課程的教學依托點,教材的優劣直接影響到教師的教學水平以及學生的接受程度。而已有的研究成果雖然也有對于教學內容的探討,然而大部分都聚焦于從整體性的角度闡釋課程內部以及課程之間的邏輯關聯,或者課程內容的特征等等,對于落實到教材本身的編寫等問題提及較少,以及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最新理論成果如中國夢、核心價值觀等融進教材的研究相對不足。就思想政治理論課評估問題,倡導“有效教學”[2],強調對教學效益、教學結果的可測性和量化分析。從而導致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評價簡單等同于一般的教學評價,忽視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評價的特殊性。
四是思政課程體系不夠系統、完整、立體。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結構不夠合理,缺乏整體性系統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結構不夠合理,缺乏整體性系統性。課程結構之間的有機關系不夠明晰,缺乏選修課程的輔助補充,難以形成系統、完整、立體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本科課程包括五門課,同時還應增設相關選修課,內部關系處理不順,影響學生學習內化接受。還存在???、本科、研究生、博士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體系銜接問題。研究生課程各個高校沒有形成統一模式,做法不一。研究生的思政課各個學校各自為真,沒有統一教材,統一教學內容,五花八門,甚至偏離或遠離馬克思主義理論內容。課程之間的關系不夠明晰。課程內容缺乏整體性、系統性,呈現拼湊、塊狀、無銜接等缺點。課程內容設置沒有體現教育教學規律的遞進性和層次性。同時,缺乏一些輔助選修課程的補充和銜接,難以形成全面立體思政教育育人課程體系,從而影響培養高校大學生忠于國家、社會、人民的責任感的教育教學效果。高校思政課內容很多還停留于前人的論斷,難以回應當今世界和中國的新發展新變化。有些課程內容與現實存在一定程度的脫節,解釋現實、批判現實的功能缺失,現實的說服力不夠。
辦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戰略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研究的一個重點問題,不僅可以有效改進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研究,而且可以不斷豐富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內容和途徑。
一是堅持和強化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推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整體性的理論創新和主導引領功能。任何國家的思想道德教育無不具有明確的主導性,沒有主導性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不存在的。在復雜多樣局勢中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主導地位、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導。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一批“又紅又專、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導戰略研究,堅持用完整、準確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作指導。也就是要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精神、實質、核心等來指導和引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為其他一切學科提供了認識和改造世界的科學世界觀與方法論,這是其他任何一種學說、任何一種理論所無法比擬的。與此同時,馬克思主義本身就是在吸收西方文化中最有價值、最為科學的精華部分基礎上開拓和發展起來的。因而,無論是在真理性還是價值性方面,馬克思主義都遠勝于各種社會思潮。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自身特性來看,則指在整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建設系統中,“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與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最新理論成果處于核心主導地位,起引領、統帥作用”[3]。高度凝練習近平關于思想政治教育主導性思想,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主導內容、主導方法、主導載體、網絡主導以及管理主導等。
二是深化與拓寬國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建設經驗與啟示。較多學者將目光轉向對國外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或者說國民教育等的比較和借鑒方面,通過整理目前關于這個問題的研究成果發現,學界在對中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所做的比較研究中,主要集中于對國外的經驗的介紹與借鑒,如國外相關課程的設置、課程的目標、內容以及具體的實施方法,還有教學方法的借鑒等。國外思想政治理論課,為我們提供了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從而起到豐富和發展我國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促進作用。準確把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所處的國際國內新形勢,全面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與意識形態建設、教育教學發展、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戰略關系,明確高校思政課的戰略定位、戰略意義以及戰略轉換的必要和可能,明確戰略方向和目標,探尋戰略轉換的規律性特點。
三是開展研究生、大學生、中學生、小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一體化建設。首先,根據學生的學習規律和成長規律,科學設置課程的結構、課程的目標、內容以及具體的實施方法,還有教學方法的借鑒等。轉換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從而起到豐富和發展我國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促進作用。從評價環節、評價內容、評價方式、評價標準等方面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評估體系做全面的考察。其次是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與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體系有機銜接,實現各層次思政課之間的有效銜接,以防止出現過去的內容重復、反復教育的局面,即中小學、大學內容的重復,以及教育內容的顛倒等等。大學與中學的思想政治教育課既有明顯的差異,又一脈相承,但當前對思政教育課認識的偏差及內容缺乏整體規劃等因素,影響著大學與中學思政教育課的有效銜接。
四是開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的現代轉換。有些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方法途徑上,過于陳舊和生硬,不利于喚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導致接受的實效性不強。部分學生呈現出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社會責任喪失等不良傾向。因此,在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面臨新的挑戰,需要在指導理論、制度安排、教育內容和實踐參與等方面作出戰略創新,作出具有前瞻性的規劃和設計。從制度安排和設計方面進行制度創新,讓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學養人;課程設置和教材教學方面進行內容創新,讓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文化人;校園文化建設和社會參與方面進行實踐創新,讓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育人。
參考文獻:
[1]張一兵.問題式、癥候閱讀與意識形態[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3.
[2]朱小蔓.祝賀·致敬·期待[J].教育研究,2014(4):22-26.
[3]王健敏.社會規范學習心理與品德建構[J].教育研究,2010(8):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