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嘉琦
【摘要】隨著人們對風險管理重要性認識的不斷提高,己經將內部控制的實踐發展到與風險管理與公司治理相融合的新時代。但在我國,由于內部控制發展水平還比較低下,雖然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在實踐中己逐漸融合,但政府監管部門還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標準或監督管理體系。在這種狀況下,企業需要建立一個兼顧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的體系來緩解這一境況,在這一體系中需要對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涵義、他們之間的關系以及建立一個怎樣的體系等做出科學、系統、全面的回答。
【關鍵詞】全面風險管理;內部控制;體系構建
一、研究背景
與國外其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對內部控制理論的研究仍然處于較低的發展階段。我們國家對全面提升企業風險防范能力和內部控制水平的一個重大舉措,在我國企業內部控制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但是,我國企業近年來頻繁出現的由內部控制引起的企業衰敗和破產現象,也說明我國對全面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理論研究尚不足,仍然需要理論界與實務界進行不斷地探索與實踐,為我國全面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理論的進一步發展提供現實依據。
二、存在的問題
(一)作為全面風險管理基礎的企業內部控制水平低下
我國大多數企業員工的職業素質和品德素質欠缺,企業歸屬感和勝任力度不夠,企業風險管理文化不夠鮮明,而企業組織機構設置不科學等也導致企業內部控制環境不夠成熟。因此,內部環境對于內部控制至關重要。二是內部控制制度在企業中沒有得到良好的執行。企業內部控制執行不到位也是我國企業內部控制水平底下的標志之一。企業在日常運行活動中能否嚴格按內部控制制度的規定執行,對內部控制建設至關重要,而我國企業執行力欠缺的現象普遍存在。
(二)對風險管理認識不足,導致全面風險管理意識缺失
根據較多調查顯示,我國有很多企業仍然沒有意識到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導致全面風險管理意識淡薄。在日常經濟活動中疏于對風險的考慮,只有在風險即將來襲或者己經身臨風險之中才緊張起來,忙于應對,在企業風險管理中缺乏系統的全局觀和戰略思維。一旦時過境遷就不在進行追究和探討,對于風險的事前和事后控制都比較遲鈍,甚至有的企業錯誤地認為,只有市場競爭失利、企業資本薄弱或是即將衰敗的企業,才需要進行全面風險管理,家大業大、蒸蒸日上的企業進行風險管理是無病呻吟,浪費企業不必要資源。這些全面風險管理意識淡薄的現象主要表現為政府相關部門的及企業管理者與企業內部的全體員工。
(三)全面風險管理機制不完善,全面風險管理部門設置混亂
風險往往沒有引起多數企業的重視,在管理中沒有風險防范意識,應對風險方面往往處于一種被動的姿態,有的企業雖然建立了全面風險管理機制,卻因不成熟,難以發揮其應有的效用。我國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機制不完善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沒有設置專門的全面風險管理部門。在企業面臨隨時被風險包圍的今天,實施風險管理應當是企業控制目標的重中之重。在企業中設置專門的全面風險管理機構是其控制風險必不可少的舉措之一,而我國目前仍然有許多企業沒有設置專門的全面風險管理機構,使其缺乏風險管理的“大本營”。二是全面風險管理部門與其他職能部門責任劃分混亂。目前我國也不乏有設立全面風險管理部門的企業,但是,有些企業雖然設置了專職部門,卻沒有給該部門建立規范的部門管理制度及明確的部門職責,或是沒有配備專門的風險管理人員,使全面風險管理部門形同虛設。
三、解決對策
(一)建立健全組織結構,明確權責分派體系
組織結構是企業運行的基本構架,一個良好的組織結構有利促進企業的發展。清晰、明確地權責分派體系有利于提高企業目標的實現可能性。企業組織結構的設置模式直接決定了各個部門的職能和工作人員的職責及其之間的相互關系。按照我國《公司法》規定的剛性要求,我國公司制企業的基本組織構架是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總經理層。因此,我國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機制的設置也必須是以“四大”基本組織構架為基礎,建立符合企業自身風險管理需要的職能部門及崗位,并且確定相應的職責。
(二)強化全面風險管理理念,優化內部控制體系
隨著社會經濟環境復雜化的提高,企業面臨的風險也越來越錯綜復雜,傳統的風險管理理念己經無法滿足現代企業風險管理的需要。因此,全面風險管理理念應該在企業內部控制體系中得到充分的體現。而全面風險管理是一個新型的風險管理理念,它應當作為企業文化建設的一部分,被企業內所有人員所了解和熟知。首先,全面風險管理理念應該引起企業管理層的高度重視,并對其進行深入分析與研究總結,使全面風險管理的理念在企業內實現制度化。其次,在企業中大力宣傳風險管理的理念,定期在企業內召開風險管理知識講座,增強企業員工對風險的認識與判別,使風險管理深入人心。最后,將實施風險管理納入員工績效考核體系,從制度層激勵員工轉變對待風險的態度。爭取在企業內營造全員參與風險管理的氛圍。
(三)以全面風險管理為依托,構建內外皆制的審計監督體系
對內實施獨立地內部控制審計監督體系。在企業內部設置獨立地審計機構是現代企業制度基本架構下所必須設立的組織機構,也是實施全面風險管理導向型的內部審計監督體系的載體。除了部門職能不同外,企業內部審計機構區別與其他組織部門的最鮮明的特點就是其具有幾乎完整的獨立性。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要求該部門必須做到以下幾方面:內部審計機構的部門經理需要由企業的高層管理者擔任,并具有獨特的風險管理理念;內部審計機構必須是由各部門的專業技術人員組成,具有掌握風險管理先進軟件及技術管理專業的技能,且保持較高的獨立性;內部審計的獨立性還要求其能夠加入到企業風險管理的各個環節,對風險控制的動態及控制情況進行及時的監督,并匯報相關部門進行風險處理。
參考文獻:
[1]徐風菊.企業財務評價指標體系的改進[J].中南財經大學學報,2011(04).
[2]俞芝瑜.談企業財務風險評價體系的改革[J].財務與會計,2015(1).
[3]吳秋生.論企業發展戰略與內部控制的關系[J].企業經濟,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