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敬

摘 ? 要:JAVA語言是面向對象的高抽象度編程語言,項目驅動模式在《JAVA語言》教學中的應用,可以有效幫助學生理解、鞏固《JAVA語言》課程抽象知識點。因此,本文以基于項目驅動模式的《JAVA語言》課程內涵為依據,闡述了基于項目驅動模式的《JAVA語言》課程改革必要性。并從課前準備、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等方面,對基于項目驅動模式的《JAVA語言》課程改革方案進行了簡單分析。
關鍵詞:項目驅動模式 ?JAVA語言 ?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20)02(c)-0201-02
《JAVA語言》是計算機專業重要基礎課程之一,其可以為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同步提升奠定基礎。但是在現階段《JAVA語言》課程教學過程中,不注重思維訓練,僅注重知識灌輸,過于滯后僵化的教學模式也導致學生在《JAVA語言》課程中缺乏參與積極性。而項目驅動模式可以通過一個個具體的項目設計運行,有針對性的激發學生參與《JAVA語言》課程學習熱情。因此,對基于項目驅動模式的《JAVA語言》課程改革進行適當探討非常必要。
1 ?基于項目驅動模式的《JAVA語言》課程內涵
基于項目驅動模式的《JAVA語言》課程教學,主要是以項目任務設定的形式,吸引學生參與到項目任務落實過程中。通過學生在項目任務的實踐探索,可以促使其了解《JAVA語言》知識點[1]。在基于項目驅動模式的《JAVA語言》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學成效受項目任務設計的直接影響,教師需要全面落實以學生為本的原則,設置難度適中的任務,保證課堂教學目標的有效實現。
2 ?基于項目驅動模式的《JAVA語言》課程改革必要性
一方面,基于項目驅動模式的《JAVA語言》課程改革,可以創設良好的《JAVA語言》課程教學、學習環境,縮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通過師生、生生信息交互,最大程度激發學生對《JAVA語言》知識的學習興趣,為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互助協作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同步提升奠定基礎[2]。
另一方面,以往《JAVA語言》課程教學主要采用規定學時內講解理論知識,在實習課時進行理論知識鞏固的方法。上述教學模式中學生學習過程較被動,缺乏科學思維發展空間[3]。而通過基于項目驅動模式的《JAVA語言》課程改革,可以項目為紐帶,以學生為中心主體,引導學生利用科學計算思維進行具體問題求解。不僅可以鍛煉學生實踐動手能力,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科學思維。
3 ?基于項目驅動模式的《JAVA語言》課程改革方案
3.1 課前準備
在《JAVA語言》課程開始前,為了順利實施項目驅動式教學,教師應首先應公布與項目相關信息,為學生簡要闡述項目目標、需求、必備知識點、功能,并向學生了解其對項目開發的疑惑。在了解學生疑惑后,教師可以利用校內網絡資源,構建一個涵蓋不同類型JAVA教學資源的公共平臺。在公共平臺構建完畢后,教師可利用課余時間,與學生展開信息交互,為其解答各種疑惑。
其次,教師可以在《JAVA語言》課程開展前期,根據課程知識點間邏輯關系,進行若干個業務邏輯簡單、涵蓋本章節重要知識點且可體現計算思維的小項目,如“開發第一個JAVA程序”、“數據類型與運算符”、“循環結構”等。同時考慮到在《JAVA語言》課程知識點講解推進過程中,知識點復雜程度不斷提升。因此,在項目設置時,教師應依據遞進思維,將后續知識點與前期知識點有效融合[4]。如在“JDBC數據庫連接”項目中,可以在數據庫操作知識點設置的基礎上,將前期數據流、圖形用戶界面設計等知識點進行有機整合。
最后,在項目設置完畢后,教師可以將項目部署到前期搭建的公共平臺中。從每一個項目日程安排、需求、目標、功能、核心知識點等方面,進行框架發布。同時定期上傳學生優秀作品,以便激勵學生不斷提升。
3.2 理論教學
考慮到《JAVA語言》課程教學前期,多數學生已經掌握了C語言程序設計,也形成了程序設計基本思想。因此,在理論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摒棄以往以自身為主的滿堂灌教學模式。而是以計算思維為引導,從重點知識點梳理、常見JAVA語言編程錯誤分析、項目深入驅動等方面,為學生搭建一個良好的知識框架。
首先,在重點知識點梳理時,教師可以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鼓勵學生根據公共平臺發布的任務,要求學生事先進行課程預習。同時為了給予學生思維發展充足空間,教師應以JAVA語言知識使用方法、使用過程、使用場合為要點,即時進行程序編寫,并簡單設置幻燈片。在程序編寫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選擇有意編錯的方式,鼓勵學生進行程序編寫問題尋找、糾正,引導學生利用逆向思維、或者遞推思維等計算思維,進行問題解決。
其次,針對《JAVA語言》理論課知識點,教師可以結合以往教學中學生存在的突出問題,采用啟發式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協作分析現有問題表現及錯誤出現原因,逐步尋找解決問題的恰當方法。有條件的情況下,教師也可以選擇學生代表,在講臺上闡述自己關于JAVA語言編程常見問題的理解,并鼓勵其他學生就相關問題尋找解決思路。
最后,在項目驅動深入研究知識點運行階段,教師可以計算思維方法為主線,鼓勵學生就對應項目進行項目交流,引導其根據交流情況,進行問題分解及邏輯功能細化。隨后啟發學生運用已知知識點,對JAVA設計模式、接口選擇等內容進行深入分析,最終獲得恰當的問題解決方案。
3.3 實踐教學
通過上一階段的啟發、引導,學生積極性被初步調動,基于此,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教師可首先以學生操作為主要形式,為學生提供一個更加廣闊的操作空間,鼓勵學生進行挖掘探索。同時在學生挖掘探索期間,教師可以細心觀察每一位學生在實踐中表現,在學生遇到困難時及時給予幫助,避免學生陷入實操困境。針對學生在實操過程中存在的共性問題,教師可以依托公共平臺,結合示范案例,進行集中講解,保證相關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在多數學生熟練掌握操作方法之后,教師可以依托校企合作平臺,將企業成熟案例引入課堂中。根據自身在JAVA項目開發方面的經驗,組織學生模擬軟件開發項目確立、結項、檢測、交付使用等各個過程。
如在JAVA語言程序設計方面,教師可以設置一個“開發第一個JAVA程序”的任務,將JAVA程序技術內容、開發過程、簡單調試及排錯等作為主要教學內容,將JAVA程序框架、JAVA開發程序步驟分析、程序調試及排錯作為重難點,在多媒體教室內,利用項目驅動教學法,進行實踐指導。需要注意的是,任務開展前期,教師應利用“搭建JAVA開發環境”、“命令行方式開發第一個JAVA程序”等案例,為學生實踐操作提供良好示范。隨后教師可以制定執行項目匯報制度。在規定時間內,要求各項目開發小組學生定期匯報任務進度。根據學生任務匯報情況,教師可以給予恰當幫助。尤其是JAVA項目開發期間技術路線遇到分歧時,教師應從技術視角入手,給予恰當指導。
其次,在實踐操作過程中,教師應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分析、體驗JAVA語言開發環境中項目語句內涵、類庫中語句功能及接口、重載、繼承、覆蓋等JAVA語言基本概念,以便為后續項目開發過程順利進行奠定基礎。
再次,基于項目驅動的《JAVA語言》課程教學不僅要求學生獨立自主實踐操作,而且提倡多名學生協同合作。因此,教師應根據前期學生表現,將班級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小組,并賦予每一名小組成員不同角色,如系統分析員、項目經理、測試員、技術經理等。其中項目經理也可作為每一個小組組長,其需要負責帶領系統分析員、測試員、技術經理進行JAVA項目開發。在一個項目結束后進行下一個項目時,教師可以根據各小組成員意愿進行角色互換。同時主動參與“項目驅動——理論補充——實踐促學”過程,擔任指導監督者,保證整個過程順利進行。
最后,在一個項目結束之后,教師可以設置專門的“交流討論+作品展示”環節,在“交流討論+作品展示”環節,學生需要借鑒前期實際操作經驗,在小組內、小組間,開展信息交互、論述。其中在小組內討論期間,學生應針對“開發第一個JAVA程序”等模塊解決問題最佳途徑、算法使用、解決方案等內容,進行進一步論述。解決個別學生在程序開發過程中無法理解或者存在理解偏差的問題,充分鍛煉每一個小組成員語言表達能力、團結向上能力、實際操作能力;而在組間討論時,教師可以有意識的引導學生針對“開發第一個JAVA程序”、“數據類型與運算符”間銜接問題,或者理論課堂已學數據庫連接方案與本項目適用情況,進行討論分析,為后續項目推進奠定基礎。在小組內、小組間討論分析結束之后,教師可以從客觀視角,對學生討論情況進行匯總分析。并結合各小組程序開發成果展示情況,對各小組在項目開發中優良表現進行表揚鼓勵。同時指出各小組在問題分析、方案選擇方面存在的薄弱點,以便為基于項目驅動模式的《JAVA語言》課程改革效益有效提升提供依據。
4 ?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項目驅動模式的《JAVA語言》課程教學可以通過引入具體項目,并將其細化為簡單、明確的任務,驅動學生開展自覺、有效的探究實踐。為充分發揮項目驅動模式的優勢,教師應結合《JAVA語言》課程教學要求,將模塊化程序設計為一個個具體的項目,并將相關項目細化為若干個任務,明確每一個學生在任務中需要承擔的責任,結合規定時間內基本知識指導及范例講授,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利用JAVA語言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李紅嬋,朱顥東,朱付保.淺談Java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改革方法與措施[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16(10):96-98.
[2] 朱強.雙驅動模式下Java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改革與實踐[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5(4):48-49.
[3] 李丹.項目驅動教學模式下的《JAVA程序設計》課程改革探討[J].電腦與電信,2019(4):23-25.
[4] 李朝鵬.Java課程教學改革之團隊合作教學模式初探[J].科技展望, 2016(4):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