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燕
摘 要:本文主要針對“高職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進行探討,首先分析了積極心理學應用于高職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作用,并進一步探討了積極心理學理念下的高職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希望能給廣大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一點有益借鑒。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高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
一、積極心理學應用于高職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作用
所謂積極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幸福生活的心理學分支,積極心理學把研究的重點從傳統心理學中的治療心理問題,轉向了正常社會環境下的“幸福感”獲得方面。期望通過幫助大眾提升幸福感,促進社會和諧和個人的自我實現。將積極心理學應用于高職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有利于實現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標。
傳統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往往致力于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并以此為切入點進行健康教育。這種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雖然針對性較強,能針對學生的心理問題制定相應的心理輔導計劃,但在實際的運用過程中,教師會將學生自身看作問題的根源,并挖掘其中的負面因素進行矯正。如此一味強求學生從自身找尋問題原因,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加重學生的心理負擔,甚至引起學生對自身認知的偏差。而積極心理學強調幫助學生發掘自身的積極品質,通過正面的角度理解自身與集體的關系,思考問題的方向更加積極向上[1]。通過積極心理學的長期引導,能夠幫助挖掘自身潛能,尋找心理中的積極因素,并讓學生在積極樂觀中充分了解自我、實現自我,有利于實現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標。
2.有利于改善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師生關系。
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其模式一般都是通過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達到良好的溝通和疏導效果。但在實際的運用過程中,受傳統心理健康教育的觀念影響,學生出現心理問題時,教師常常以糾錯者的姿態出現,而學生則以“心理有問題”的形象出現,這種身份一旦確立,師生間就會生產難以逾越的鴻溝,平等師生關系的建立也成為空談。而將積極心理學應用于高職心理健康教育之中,能有效改善師生關系。教師通過了解學生的成長經歷,從而挖掘其中的積極品質,強調學生的優點和長處,能獲得學生的信任與認可,從而有效構建平等的師生關系,實現積極心理對學生的正面影響。
3.有利于豐富高職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在傳統的高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是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主要教學過程的。這種方式強調將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充分暴露出來,然后找尋原因并解決。這種方式往往只能找到心理健康問題較嚴重的學生,其解決問題也停留在了表面,無法真正從根本上塑造學生的健康人格,甚至容易出現心理問題的反復。而將積極心理學引入高職心理健康教育后,會強調挖掘學生的積極因素,塑造健全人格,讓學生從根本上擺脫各種心理健康問題[2]。在這個過程中,對積極因素的引導和心理健康的塑造,都是心理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都極大的豐富了傳統心理健康教育的外延,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二、積極心理學理念下高職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1.重視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
高校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針對已經出現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疏導。這種方式只能針對少數問題較為嚴重的學生,而其他心理問題不嚴重的學生則較難發現。這就造成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有限,無法兼顧大多數學生的情況。為改變這一現狀,需要將積極心理學理念引入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之中,并從心理疾病治療與心理疾病預防兩個方面,全面保障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正確認識積極心理學的重要意義,并在日常的教學中利用積極的心理學內容,引導學生的正面情緒,促進學生樂觀品質的形成[3]。
2.為學生的積極心理體驗營造良好環境。
將積極心理學引入高職心理健康教育,還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環境,從而幫助學生獲得積極心理體驗,并從外部體驗延伸到內部的心理建設之中。教師要注重自助式的積極心理健康的教學,讓學生在自助式積極心理健康教育中獲得積極心理體驗。具體來說,教師可以通過案例的方式,讓學生收集相應的積極心理學課題,通過自主探究獲得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并在自主探索中獲得積極心理體驗,為學生的心理健康打下堅實基礎。
3.針對積極心理健康教育開展課程教學。
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往往針對一些消極心理的危害進行講解,并注重對消極心理的預防和應對,而針對積極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涉及較少。因此需要高校針對性的開展積極心理教育的相關課程,并選取相應的積極心理學教材,從而從教材選取和課程設置兩個方面,為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
4.構建平等的師生關系。
傳統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師作為一個糾錯者的形象出現,容易造成學生抗拒心理,不利于師生間的平等交流和學生的心理疏導,影響了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實現,因此,在引入積極心理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當下,教師要積極轉變觀念,在日常的教學和生活中貫徹民主思想,以平等心態促進平等交流[4],讓學生能在良好的師生關系中抒發情感,并獲得疏導。同時,在平等交流的狀態下,教師也能夠更好的導入積極心理學內容,引導學生挖掘積極的心理品質,從而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和良好人格塑造。
參考文獻:
[1]趙曉英.積極心理學理念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20(07):247-248.
[2]陳蕾.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合積極心理學的價值解讀[J].中國新通信,2020,22(06):175.
[3]張賢靜.大學生心理和諧水平提升途徑研究——基于積極心理學的視角[J].現代交際,2020(05):5-6.
[4]陳施施.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構建[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4(08):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