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寧 閆佳馨
摘要:在建設具有“兩性一度”特征的大學英語金課過程中,教師的課程設計和課上課下的引導等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在高標準的課程要求下,靠某位教師的一己之力已經很難建立起一門滿足學生全方位發展的高質量課程,因此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的形成在金課建設中成為關鍵的一環,成員之間的深度互助與合作則成為金課建設過程中的突破口。
關鍵詞:專業學習共同體;大學英語;金課
2018年6月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提出“金課”概念,隨后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在同年11月份的一份報告中又提出“兩性一度”的金課標準,即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教育部有關金課的概念一經提出,全國各高校迅速做出回應,包括大學英語課程在內的各學科多次召開各類校本和跨校的金課建設研討會,同時各種金課的建設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建設高質量的金課,對高校教師的專業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教師之間的深度合作也成為了課程建設的必要條件。各校大學英語金課建設的實踐表明,優秀的教師團隊是建設高水平金課的重要保障,在這樣的背景下,形成大學英語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無疑可以有力地推進大學英語金課建設。
一、專業學習共同體
專業學習共同體(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簡稱PLC)可以有效地促進成員教師的專業素質發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并推動教學文化的形成。有關這方面的研究起步于20世紀末期,歐美國家的研究稍早于我國,如Hord(1997)曾將PLC定義為“一個教師和管理者不斷尋求學習機會,分享學習成果,并將其落實到行動中。他們的目標是提高教學質量,最終讓學生受益;因此,PLC又被稱為是不斷探究和進步的共同體”。
國內有關PLC的研究同樣有豐碩的成果,在中國知網搜索“專業學習共同體”,結果共顯示1 500余篇相關文章,涵蓋我國各教育階段的多學科PLC建設問題。與PLC促進大學英語教學相關的文章有20余篇,多為關注青年教師發展類的文章。文秋芳(2017)結合北京外國語大學校本PLC和北京6所高校跨校PLC建設的實踐,首次提出了與大學英語PLC建設相關的理論框架,其中提出了成員、目標、中介和機制四個基本要素:成員包括領導和普通參與者,領導人員應具有較強的領導能力,較高的專業水平,以及以身作則的奉獻精神;而其中占多數的普通成員,則應呈現出較高的積極性和較大的差異性,積極的態度本身能夠確保PLC的可持續發展,而專業水平和教學經驗等的差異則促進了成員間的相互學習。目標為PLC的發展指明方向,是通常所熟知的合格高校英語教師應該具有的如師德師風和教學能力等素質。中介即實現目標的途徑,PLC研究的抽象問題和具體的英語課堂錄像都屬于這一范疇。機制不只包括管理制度的建立,還包括具體開展活動時的氛圍創設,如信任、平等和成就感等情感層面的互動。
以上四個基本要素可以為各高校PLC的建設提供理論借鑒,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各要素只是一個大的理論框架,各高校還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和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因地制宜,制定符合高校學科發展方向的PLC發展模式。
二、大學英語金課的建設
大學英語教學是我國各高校教育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環,王海嘯(2019)提出大學英語教學具有工具性、綜合性、人文性、應用性及學術性等豐富的內涵,因此對于“雙一流”建設是不可或缺的。由此可見,大學英語金課的建設對于高校各學科教學整體水平的提高有著基礎性的作用。
目前國內大部分學校主要將大學英語公共基礎課程分為聽說和讀寫兩個部分,同時輔以一些專項訓練、專業用途英語和輔助備考類的課程。教學模式主要有線上教學、線下教學及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目前混合式教學在各高校教學實踐中較為常見,而教育部自2018年以來推出的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也推動了線上教學模式的發展,這一方面加強了校際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另一方面也促成了優質課程資源的共享。對于普通高等院校來說,在還未充分做好準備建設國家級金課的情況下,可以先由建設一門校級金課入手,在借鑒國家級或省級精品在線課程的基礎上,結合學校自身特點,自建課程資源,形成校本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規模私有在線課程)課程與線下課程相結合的授課形式。
以哈爾濱理工大學為例,目前大學英語課程是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線上授課使用學銀在線平臺,其教學資源一是取自各類精品在線課程,二是教師結合本校基本情況,設計并錄制教學微課供學生觀看,同時輔以線上測試、討論和答疑等環節鞏固課程內容;線下教學采用集體備課模式,由教研室共同設計教學活動,其中每一份教案都要求體現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真正將金課
“兩性一度”的標準融入到日常教學中。另外,線下教學還根據學生的不同英語水平,將各學院的學生分為ABC三個級別,以便于教學時有不同的側重點,如線上教學環節中,對于不同級別的學生開放不同級別的課程資源和測
試內容,實現分級化的“兩性一度”,避免出現A級學生覺得材料過于簡單,C級學生覺得材料挑戰度太大的情形。
三、專業學習共同體對大學英語金課建設的推動
大學英語金課的高標準對高校教師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憑借一個人的力量很難達到。查看各類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負責教師,無一不是以教師團隊的形式出現,這說明高質量的金課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各個高校建設PLC勢在必行。以下繼續以哈爾濱理工大學大學英語金課建設為例,對照文秋芳教授提出的四個基本要素,闡明其理論框架在普通高校具體化的過程。
(一)成員
哈爾濱理工大學大學英語教學部共兩個教研室,每個教研室設主任一名和副主任兩名,分管各部門四十余名教師,每個教研室都可以看成一個大的PLC。領導層工作能力較強,負責統籌規劃、制定教學大綱和分配任務等工作,教師成員也都恪守崗位職責,教學中認真負責。大的PLC下又包含多個小的PLC,例如按照講授教材的不同,將教師分為幾個備課組,每個備課組又分設組長和組員,在分組的過程中,充分考慮職稱、專業素質和教學經驗等因素,形成具有差異性的PLC。
(二)目標
總的目標是建設大學英語金課,在此過程中,提升教師成員的綜合素質,為我國教育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要達成這樣的目標,PLC作為一個團隊以及其中的個體教師應該達到什么樣的水平,要靠具體化和任務化的分目標來逐步設定,要通過中介來加以實現。
(三)中介
中介是實現目標的具體手段,是回答怎樣了解團隊中個體教師水平這個問題的答案。從團隊層面來看,可以通過集體觀摩學習精品課程、集體說課和共同討論等方式得以實現;從個體層面來看,可以通過成員間相互聽課、制定行動計劃、撰寫反思日志和相關論文等方式得以實現。另外,參與教學大賽也是很重要的途徑。2019年哈爾濱理工大學英語金課團隊獲得黑龍江省“教學之星”外語金課團隊大賽特等獎,此外,大學英語教學部有多位教師曾在“外教社杯”全國高校外語教學大賽、外研社“教學之星”大賽等比賽中獲得各類獎項。
(四)機制
從管理制度來說,哈爾濱理工大學明確要求各教師每年完成至少四次的同行間聽課,同時教研論文的撰寫也是年度考核的標準之一。對于教學大賽獲獎的教師,則按照比賽的重要程度和具體的獎項給予不同程度的獎勵。這是從管理制度層面督促PLC整體進步,從而為金課建設提供保障。
情感氛圍創設相比之下是考慮到每個教師個體的機制。如通過舉辦教師節聯歡會,在輕松的氛圍下彼此更容易打開心防,進而產生歸屬感和集體榮譽感。
需要注意的是,建設優秀的大學英語PLC雖然對大學英語金課的建設有重要的推動作用,但這并不是說要先建立起PLC才能建設金課,事實上,在大學英語金課建設的過程中,高標準的要求反過來又會促進專業學習共同體的迅速成長,所以PLC與大學英語金課建設之間是一種相互促進的關系。
四、結語
綜上所述,PLC為大學英語金課的建設提供了有效的抓手,是一個國內任何普通高等院校都能夠效仿、但目前卻鮮有嘗試的金課建設新角度。以哈爾濱理工大學基于PLC建設大學英語金課的實踐為例,可以為國內其他普通高校提供借鑒,從而促進更多高質量大學英語金課的產生,為一線大學英語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1]王海嘯.“雙一流”建設大學英語不可或缺[J].中國大學教學,2019,(10).
[2]文秋芳.大學外語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建設的理論框架[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7,(3).
[3]文秋芳.外語“金課”與“金牌外語教師團隊”[J].外語教育研究前沿,2019,(11).
[4]徐浩.外語教師教育重點問題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6.
[5]基于泛雅SPOC平臺的大學英語口語混合教學實踐——
以哈爾濱理工大學“英語尖刀班”為例[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7-8).
編輯∕宋宇